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试题卷B卷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5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赦免(shè)窘迫(jiǒng)强词夺理(qiáng)B . 供应(gōng)魁梧(wú)韦编三绝(wéi)C . 讹诈(é)鞭笞(chì)并行不悖(bèi)D . 谬论(niù)修葺(qì)挑拨离间(jiàn)2. (2分)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 心无旁鹜恼羞成怒一代天娇心灵劫难无限遐想B . 格物自知迫不急待再接再厉忧心仲仲珊珊来迟C . 萧索隔漠恃才放旷相题并论记忆尤新彬彬有礼D . 根深蒂固不求胜解高谈阔论荼饭无心精血诚聚3. (2分)结合语境,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那小船转弯抹角转入了苇塘的深处。
转弯抹角:指小船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B .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由于作了亏心事而感到惭愧。
C .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D .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切切察察: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B . 我多么想重回故乡寻觅童年的足迹啊C . 在遇到困难时,他听见了老师柔和的声音和关爱的眼神。
D . 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5. (10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①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③________,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④青青园中葵,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⑤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苏轼《赤壁》)⑥安得广厦千万问,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⑧待到重阳日,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⑨“愁”是古人常抒发的一种情绪。
《己亥杂诗》中“________”写出了诗人龚白珍辞官还乡时的情感;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浩大苍茫与诗人浓浓的愁绪。
6.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行者见说起菩萨,却有三分儿转意道:“兄弟,既这等说,我且不打你,你却老实说,不要瞒我。
那唐僧在那里有难,你却来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没甚难处,实是想你。
”行者骂道:“这个好打的劣货!你怎么还要者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八戒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样灵。
饶我打,放我起来说罢。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
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
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
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
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行者道:“贤弟,你起来。
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
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
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
”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1)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________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
”说明唐僧取经途中多灾多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另两个唐僧遭难的例子。
(3)从选文看来,你觉得猪八戒是个什么样的人?7. (5分)扣紧“心正则笔直”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画线句大致相同。
填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心正则笔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8. (20分)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2)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作者回忆随母亲卖白菜的事,从中可看出母亲怎样的品质?(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9. (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
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