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16、17-252 型隔离开关的使用说明:由于GW16型和GW17型的产品结构和动作原理相同,下面以GW16型为例进行介绍1 概述1.1 产品用途GW16-252 型单柱垂直断口隔离开关(以下简称隔离开关)是供220kV 高压线路在无载流情况下进行切换和对被检修的高压母线及其它电气设备与带电线路进行电气隔离的三极户外高压电器。
本隔离开关具有载流能力大、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是220kV电站中进出线互为90︒布置时的一种理想的隔离开关,它结构紧凑、运动部分密封良好,因此,一般很少需要检修。
1.2 操动机构型号每一组隔离开关配一台CJ7A型电动操动机构,附装的接地开关配CSC型人力操动机构。
1.3 产品主要规格本产品规格有两种:不接地、接地。
1.4 有关机械调整参数1.4.1 隔离开关主回路(从下接线板至静触杆)电阻,不大于95μΩ;1.4.2 接地闸刀主回路(从下部软连接末端至接地静触头处)电阻,不大于250μΩ1.4.3 隔离开关断口最小空气绝缘距离:2.6m;1.4.4 隔离开关对地最小空气绝缘距离:2.0m;1.4.5 隔离开关三极合闸同期性不大于:20mm;1.4.6 接地开关三极合闸同期性不大于:15mm;2 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2.1 产品结构本隔离开关结构外形见右图,主要由底座装配、绝缘子、主闸刀系统、接地开关系统等组成。
2.1.2 隔离开关主闸刀的结构见图22.2 工作原理本隔离开关的运动过程是由两部分运动复合而成的,即折叠运动和夹紧运动。
折叠运动:由CJ7A型机构驱动旋转瓷瓶作水相连的一对伞齿轮带动平面双四连杆运动,从而使下导电管顺时针转动合闸,逆时针转动分闸;由于调整螺杆装配与下导电管的铰接点不同,从而使与调整螺杆装配上端铰接的操作杆相对于下导电管作轴向位移,而操作杆的上端与齿条固连,这样齿条的移动便推动齿轮转动,从而使与齿轮轴固连的上导电管相对于下导电管作伸直(合闸)或折叠(分闸)运动;另外,在操作杆轴向位移的同时,平衡弹簧按预定的要求储能或释能,最大限度地平衡刀闸的重力矩,以利于刀闸的运动。
夹紧运动:隔离开关由分闸位置向合闸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并在接近合闸位置(快要伸直)时,滚轮开始与齿轮箱上的斜面接触,并沿着斜面继续运动。
于是,与滚轮相联的顶杆便克服复位弹簧的反作用力向前推移,同时动触头座内的对称式滑块增力机构把顶杆的推移运动转换成触指的相对钳夹运动。
当静触杆被夹住后,滚轮继续沿斜面上移3~5mm,直至完全合闸,此时夹紧弹簧的力已作用在顶杆上。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顶杆被设计成推压柔性杆,故原已预压缩的夹紧弹簧被第二次压缩,并作用在顶杆上,使得顶杆获得一个稳定的推力,从而使触指对静触杆保持一个可靠不变的夹紧力。
当开关开始分闸时,滚轮沿斜面向外运动,直到脱离斜面。
此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顶杆带动触指张开呈“V”形。
2.2 接地开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接地开关结构见图4,其运动过程是靠人力机构通过一套四连杆转换后,带动接地底座上的主动臂转动,由于主动臂与门形支架和接地刀管是按设计要求组成的一套特殊的四连杆系统,从而保证了接地闸刀在合闸过程中,先作转动,在接近合闸位置时,直线向上运动,插入到静触头内。
分闸反之。
3 隔离开关的调整3. 1 主刀边极分合闸不到位可调整边拐臂及水平连杆长短。
3.2 分合闸同期调整调整边拐臂及水平连杆长短。
3.3 下导电管不直调整主刀底座装配中两拉杆长短。
3.4 上导电管不直调整下导电管装配插入齿轮箱的深度。
4 隔离开关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详见附录)5 安装及检修后的检查和验收5.1 目测主闸刀在合闸位置应竖直成一直线。
5.2 主闸刀合闸后,动触片的八个接触点,均应与静触杆接触良好。
5.3 主闸刀断口距离不小于2600mm;接地刀断口距离不小于2000mm。
5.4 检查主闸刀的三极合闸同期性不大于20mm测量方法:当任一极的两侧动触片均与静触杆接触时,测量另外两极动、静触头间距离L1、L2(见图10 c),且½ (L1+L2)≤20mm。
5.5 检查接地刀的三极合闸同期性不大于15mm检查方法:当任一极的动、静触头刚接触时,测量另外两极动、静触头的距离不大于15mm。
3.6 接地刀合闸后,刀头插入静触头深度为40 +10mm。
05.7 接通电源,对电动机构分别施加 100%、85%、110%额定电压,并分别进行三次分、合闸操作,分、合闸位置应正确。
5.8 用人力机构操动接地开关动作时,作用在手柄上的力应不大于200N。
5.9 用电压降法检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总回路电阻应不大于95μΩ和250μΩ。
5.10 检查隔离开关与接地开关是否能实现可靠的机械联锁及电磁锁的动作是否可靠。
5.11 检查齿轮箱装配中支轴是否随主闸刀运动而转动。
3.12 检查所有轴销及有相对运动的部位是否涂润滑脂,螺栓是否紧固。
6 维修该产品的主闸刀,由于其运动部分均装在导电管内部,密封较好,故一般很少需要检修,但各连接轴销则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应注意定期涂二硫化钼。
维修时应注意如下事项:在拆卸零件过程中,需记录各部件间的相互位置,标准件的规格以免重新装复时产生错误。
修后装复时,所有相对运动部份都应涂二硫化钼。
所有铝与铝接触的导电面,由于氧化极快,故应先涂一层凡士林油,用砂纸或钢刷按网格方式往复摩擦(去掉氧化层),用布擦去油污,然后重新涂上薄薄的一层凡士林油,并立即用螺栓紧固其连接件。
7 隔离开关螺栓力矩值(仅供参考)(附录)GW16\17型高压隔离开关的使用维护和故障处理一、产品的使用与维护隔离开关静触头受风力、气温、冰冻等环境的影响,使其在空间的位置变化较大,因此,用户应对母线采取适当措施,如采用硬母线、增大母线张力、缩小母线挡距等,使静触头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变动范围不超过触头的规定接触区域。
隔离开关在检修后投入使用之前,除对主闸刀和接地闸刀按规定进行检查外,不要进行以下检查,待确定正常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
①在手力操作分、合过程中,用手感觉操作力应均匀增加或减少(以主刀下导电管内平衡弹簧开始储能或开始释放能为界限),且分、合闸操作力应基本一致。
②在分、合闸位置时,机构终点位置与辅助开关接点位置应正确,并能正常切换。
③接线端子应与母线连接良好。
投入运行后,隔离开关必须在线路负载切断后方可进行操作。
本产品由于在传动处多采用复合轴套,有较好的“自润滑性”,同时,主闸刀的传动部件装导电管内,密封良好,故一般很少检修,但由于部分连接轴销、标准件等裸露在空气中,因此对隔离开关及操作机构仍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清理瓷瓶表面污垢,檫净触头接触表面并涂白色凡士林。
②所有传动、转动部件应加润滑油进行润滑。
③检查所有紧固件,如圆柱销、螺母等是否有松动现象。
④主刀及地刀是否运动正常,触头接触是否良好。
⑤在分、合闸位置时,三极是否同期,机构中辅助接点是否可靠,切换正常。
定期大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在拆卸过程中,要记录各零件的互相位置,标准件的规格。
②拆卸时,应先打开下导电管外壁的窗口盖板,使下导电管内的平衡弹簧完全放松,以免弹簧作用使闸刀弹开伤人。
拆卸导电管时,需用斜铁将有关零件的缺口楔开,拆下定位螺塞,然后拆下导电管。
当需要取下弹性圆柱销时,可用冲子冲出,若一处有两个弹性圆柱销时,应先取出里面的,然后再取出外面的。
注意:拆卸时不要碰击导电接触面和镀银层。
装复时,所有运动部位均应涂润滑油,导电面涂白色凡士林,对铝与铝接触的非镀银导电面,由于氧化极快,故应先涂白色凡士林,用钢刷按网格方式往复磨檫,然后用干净的布檫净,再迅速涂上一层白色凡士林,并立即装配。
二、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方法1、动触片与静触杆接触不良。
产生原因:①动触片的四个触点与静触杆不平行。
②动触片变形。
处理方法:对第①种情况,解决方法有三种(一)松开上导电管与动触头装配之间的紧固螺栓及定位螺塞,视具体情况稍微转动一下动触头座装配,然后拧紧各螺栓。
(二)可通过调整静触杆来实现动、静触头的可靠接触。
(三)调整动触片,使每侧的两个动触片的四个电接触面在同一平面内。
对第②种情况,更换动触片。
2、隔离开关当主闸刀合闸终了时,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不够或无夹紧力。
产生原因:①上导电管装配中的操作杆长度尺寸短。
②上导电管长度尺寸长。
③中间的滚子直径较小。
④静触头导电杆直径较小。
处理方法:针对第①、②种情况可松开中间接头装配与上导电杆装配相连的定位螺栓及紧固螺栓,将上导电管向连接叉里插进一些,再进行装复。
对第③种情况可更换新滚子,滚子外径为Φ30。
对第④种情况可采用外径为Φ40的静触杆。
3、开关处在合闸位置时,下导电杆处于垂直(GW16型)或水平(GW17型)位置,而上导电杆不垂直或不水平。
产生原因:主导电系统内的齿条与齿轮啮合不正确。
处理方法:①当下导电杆垂直或水平而上导电杆向分闸方向倾斜时,可松开中间接头装配的齿轮箱与下导电杆装配相连的紧固螺栓及定位螺栓,将齿轮箱沿下导电杆方向向下滑移1—4mm,倾斜严重的可将齿轮箱取下,重新挂齿并加以调整,使上、下导电杆成一直线,并将紧固螺栓及定位螺塞拧紧。
②当下导电杆垂直或水平而上导电杆向合闸方向倾斜时,可松开中间接头装配的齿轮箱与下导电杆装配相连的紧固螺栓及定位螺塞,将齿轮箱沿下导电杆方向向上滑移1—4mm,倾斜严重的可将齿轮箱取下,重新挂齿并加以调整,使上、下导电杆成一直线,并将螺栓及定位螺塞拧紧。
4、开关处在合闸位置时,上、下导电杆成一直线,但整体不在铅垂(GW16型)或水平(GW17型)位置。
产生原因:接线底座装配调节拉杆长度调整不当。
处理方法:松开调节拉杆上的锁紧螺母,适当放长或缩短调节拉杆的长度。
注意:一定要使两调节拉杆长度相等,并将锁紧螺母拧紧。
5、隔离开关在调试时,单极分、合闸力矩之差大于30Nm。
产生原因:下导电管内平衡弹簧压缩量调整不当。
处理方法:GW16—252在分闸过程中,平衡弹簧逐渐存储能量(弹性势能),在合闸过程中弹性势能逐步被释放。
当合闸力矩大,分闸力矩小时,可将调节螺母顺时针旋转,使平衡弹簧的储能增加,从而适当减小合闸力矩,同时增加分闸力矩,以达到分、合闸力矩基本平衡之目的。
反之,若合闸力矩小而分闸力矩大时,调整方法与以上相反。
GW17—252在合闸过程中,平衡弹簧逐渐存储能量,在分闸过程中弹性势能逐步被释放。
当分闸力矩大,合闸力矩小时,可将螺套顺时针旋转,使平衡弹簧的预压力增大,即弹簧储能增加,从而适当减小分闸力矩,同时增加合闸力矩,以达到分、合闸力矩基本平衡之目的。
反之,分闸力矩小而合闸力矩大,调整方法与以上调整方法相反。
6、本产品在三极联动时,主极的分、合闸正常而一边极合闸越位但分闸不到位,另一边极分闸越位但合闸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