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主题的回顾与培养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启东中学高三地理主题的回顾与培养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考点回顾1.产业转移概念、类型、主要形式、目的概念: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类型:产业转移可以分为(国内)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背景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主要形式:①对外直接投资②设立营销网络③建厂④设立研发机构(高级形式)。

根本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2.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转移的产业类型产业转移的方向:由国家和地区转向国家和地区。

转移的产业类型:密集型、密集型产业。

3.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东亚产业转移为例)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转出地区:工资、地价、房租上涨;环境压力加大(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市场饱和(萎缩);贸易壁垒;政策限制;内部交易成本较高;资金过剩等。

转入地区:工资、地价、房租低廉;环境成本较低;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政策支持;内部交易成本较低等。

5.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转出地区:有利影响: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不利影响:引起失业人口增加,人才、资金的外流等转入地区:有利影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

不利影响:可能会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专题训练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2.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读下图,回答3~4题。

3.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A.M为资金,N为劳动力B.M为能源,N为技术C.M为技术,N为资金D.M为信息,N为零部件4.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D.带动乙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5~6题。

5.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A.北美、欧洲 B.北美、亚洲C.欧洲、亚洲 D.亚洲、其他地区6.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有①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③市场潜力巨大④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60万人,比2011年增加30万人,为历年之最,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与此相反的是,由于经济迅速回暖,2012年春节过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缺工现象,重现“用工荒”。

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

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30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

(2)目前,西部地区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的部分产业转移。

试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制造业强省,是山东经济真正腾飞的未来。

材料二(1)①②③三次转移的根本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__________型产业为主。

(2)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对山东省带来哪些有利影响?接受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4)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7.(3)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加强彼此的分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投资,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各城市功能;区域内不同地区间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15.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解析第14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

第15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主要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缓解就业压力。

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有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答案14.A 15.B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B.M为能源,N为技术C.M为技术,N为资金D.M为信息,N为零部件11.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D.带动乙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解析第10题,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故由甲地流向乙地的M应为能源;长江三角洲具有经济、技术优势,故由乙地流向甲地的N应为技术。

第11题,钢铁厂从甲地转移出去,会减少甲地的就业机会,但有利于促进该地产业结构升级;钢铁厂转移到乙地,可以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答案10.B 11.C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14~15题。

14.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 )。

A.北美、欧洲 B.北美、亚洲C.欧洲、亚洲 D.亚洲、其他地区15.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③市场潜力巨大④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4题,由图中所给数据计算可知,无论是1994年以前还是1994年以后,北美地区所占的比重都是最高的,为44%,即日本对外投资的主要集中地区是北美;日本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增长率为8%,在各大洲中最高,即增长最快,故答案选B。

第15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这些都成为吸引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来我国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

答案14.B 15.C17.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60万人,比2011年增加30万人,为历年之最,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与此相反的是,由于经济迅速回暖,2012年春节过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缺工现象,重现“用工荒”。

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

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30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

(2)目前,西部地区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的部分产业转移。

试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30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首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然后向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转移,最后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第(2)题,有利影响可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就业等方面分析;不利方面可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方面分析。

第(3)题,城市等级组合合理,加强合作分工,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1)海外产业转移,最初多集中在珠三角区域;随着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兴起,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开始向这些地方转移;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与环境的恶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或答: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向中西部转移的局面)(2)促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加强彼此的分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投资,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各城市功能;区域内不同地区间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制造业强省,是山东经济真正腾飞的未来。

材料二(1)①②③三次转移的根本目的都是________;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________型产业为主。

(2)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对山东省带来哪些有利影响?接受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4)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规律及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影响。

第(1)题,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更高的利润。

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山东省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因而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第(2)题,从地理位置、劳动力、市场、国家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

第(3)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来说主要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人民收入。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入的主要是一些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欠发达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应注意环境污染问题。

第(4)题,分析的关键是明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日本国内的影响。

答案:(1)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劳动密集(2)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丰富廉价;③市场广阔;④国家政策优惠;⑤交通等基础设施好。

(3)有利影响:①加快山东省工业化进程;②提供了较多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