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会欢迎词
篇一:学校管理及教学研讨会欢迎词
大家好!
在这个“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仁怀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苍龙小学、兄弟学校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不辞辛劳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我谨代表中元小学全体师生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向多年来一直支持和关心着我校发展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元小学着落在贫瘠的奶子山脚下,依山循水,伴随着清新的泥土味,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爱心呵护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管理和谐发展,逐步走向科学、人文、合理、可行、有效;教学研究坚持以校为本,“立足实际,大胆尝试”。
一边领悟理念的高点,一边琢磨方法的可行,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当然,与各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赶上新的要求,还需不断地合作交流。
你们的到来,将给我们雨露与春风,将给我们前进地动力。
中元小学地属苍龙的一份子,我们都是一家人,联办召开学校管理及教学研讨现场会,对于我校来讲,是建校以来的一件盛事,难忘的一天,将永载史册。
你们的到来是我们师生的荣幸,你们的指导是我们师生的渴望。
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们对其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多提出
宝贵的意见,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宝贵的教学经验留在我校传承,引领和指导今后的工作。
我们坚信:中元小学一定会取得长足有效的发展。
同时,我校期待各位领导、老师们更多关心和帮助;期待更进一步加强与你们的学习交流;期待你们更多地来我校指导工作;期待下一站我们再相聚。
让我们一道坐庄交流、友好合作、心手相连、共创共生。
祝愿我们苍龙小学的明天更美好!
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本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苍龙办中元小学
20XX年4月30日
篇二:学术研讨会欢迎词
范文一:
各位领导,各位易学前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胜利召开,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在此,我代表大会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大会圆满成功!向支持本届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易学专家,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地欢迎,向中央电视台。
央视网络电视台国学耀中华专访栏目地方工作站。
张家界电视台采编播导表亲切问候和感谢易经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宝库,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作;是现代经济管理共创和谐社会的完美经书。
是我国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石;是中华之魂!
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是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而提出的号召。
社会在发展,人民在与时俱进,易经在社会科学的领域中得到了肯定性的作用和发展,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
让我们紧紧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共创和谐社会,破除尘迷,用祖先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为民众服务。
最后,祝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祝各位领导,专家及代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范文二:
尊敬的张忠纲、桐树苞先生,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在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纪念杜甫流寓陇右(同谷)1250周年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是广大杜甫研究专家们和研究人员相聚的一次盛会。
首先我代表陇南师专全体师生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中国杜甫研究会、天水杜甫研究会的各位专家、会员以及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校是年轻而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
20XX年甘肃省成县师范学校与甘肃省礼县师范学校合并建立甘肃省陇南师范学校,20XX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改建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的前身省立成县乡村师范创建于1937年,至今已有70余年办学历史。
学校占地面积331亩,建筑面积12.5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1.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77.4万元,馆藏图书35.6万册,中外文期刊858种。
建有设备齐全的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图书馆和标准化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以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室、实验室、千兆校园网,接入了cernet和chinanet,装配了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系统。
基本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网络化。
学校现有教职工365人。
专任教师25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4人,讲师108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
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0人,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在读硕士学位的教师32人,外聘教授7人,客座教授33人。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普通专科生4918人。
学校内设16个处室职能部门、2个校级科研机构、1所附属实验学校和10个教学系,有
15个教育类专科专业,4个非教育类专科专业和6个成人教育类专科专业。
设立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点、普通话水平测试站、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函授站和西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教学点。
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持志须坚,力行以苦,朝夕勤奋,兼善求达的早期校训,艰苦创业,奋力开拓,已为陇南及周边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各类人才,为陇南以及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使大家能形象直观了解我校,请各位与会朋友利用会余时间,在我校多走走、多看看。
距今1250年的唐代干元二年(公元759年),诗圣杜甫于7月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携妻带子,翻越陇坂到达秦州。
十月,离开秦州赴同谷,十二月离开同谷入蜀,经历了他人生中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的不寻常阶段。
诗人不幸文学幸,杜甫在陇右的秦州和同谷却以惊人的毅力和勤奋创作了117首诗作,留下《秦州杂诗》、《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脍炙人口的光辉篇章。
杜甫在秦州和同谷的创作,给现今天水、陇南两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两地人民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不朽的诗篇,一直吸引着后世历代学者的关注,由此增添了天水、陇南厚重的人文积淀。
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议题,积极探讨,深入交流,充分展现新的研究成果。
由于条件有限,对会议服务工作不到的地方,请各位代表批评指正。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范文三: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在金风送爽的深秋时节,我们相会在榕城,七闽天东南,群山号未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付出艰辛劳动、辛勤汗水的福建中医学院领导以及全体会务组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面对西方科学的挑战,面对国内部分人士的非议,中医药事业受到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曙光。
尤其是今年更是喜事连连。
5月国务院发布22号文《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就是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提出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
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7月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四年来我们分会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建设工作,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交给的多项研究项目中医医德规范研究、中医医德评价体系研究、中医院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形象建设研究,目前还在承担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研究项目。
通过研究梳理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仁和精诚。
值得一提的是我分会的这些研究成果,都已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纳,并作为政府文件开始实施。
我会多位委员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有的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有的出版书籍、发表文章,向大众传播中医药文化、介绍中医养生知识,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我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