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材料之一:班主任培训听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报告有感张志赟在5月份,我有幸和学校的赵、兰增峰等几位老师在延安聆听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受益匪浅。
他的报告没有深奥的理论,没有华丽的语言,朴朴实实的语言中却让我们大有收获。
他寓道理于小故事中,从细微之处看恢宏,于平凡中见伟大,言恳意真,入情入理,令人心悦诚服。
用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叙述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
魏书生首先谈的就是他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
“少抱怨环境,多改变自我。
”要求我们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生活乃至对待生命。
要多互助,少互斗,多商量,多挑重担,少推责任。
其实说穿了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这是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的根本。
魏老师的教育理念,概括成二大点,一小点。
一小点:“注意力体操”。
话说是“注意力体操”,实际上是人格,道德,性格等方面,自身的修养训练。
“松”:教师和学生,都属于脑力劳动者,只有放松身心,思路才能清晰,才能更高效率的思考问题。
“静”: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你看着那些学历不如自己,成绩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拿着大把大把钞票的时候,看着那些连毕业论文都写不好的人开着轿车在我们身边走过的时候,怎么能静下心来?我就在qq空间写过文章发过牢骚,看着初中毕业的同学比自己混得好得多的时候,蓦然发现,我们到底在干些什么!真想甩开这吃不饱饿不死的工作一走了之。
心,在攀比之下变得焦躁不安。
而“静”能让我安心的沉寂在职业自豪感里面,当精神层次得到极大满足的时候,物质的诱惑又算得了什么?教书,不仅是一门养家糊口的职业,更是我们喜爱的事业!教书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匀”:1.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是成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毕竟将军只有一个,认清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2.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地位,而是生命。
不去最求那些过高、过远、不切实际的目标,享受美好的生命。
3.心怀感恩。
“乐”:有了权力,金钱,地位,傻瓜都会快乐,但是,面对挫折,困难,压力,打击……还能快乐的人,才是真正乐观的人。
我们都在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初中的梦想是当老师,高中的梦想是考上大学,能天天画画,毕业后,当上了老师,也能天天画画,却还是不能开心的过好每一天,为了学生一点小的错误过分的生气来惩罚自己,培养乐观的心态,不止是学生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事。
释迦摩尼的学生想害死自己的老师,释迦摩尼能微笑的面对;耶稣那的命运那么悲苦,也只为奉献;孔子讲学困难重重,所多一次7天粒米未进,用手当枕头倒地休息也乐在其中。
我们要学习的人太多太多,只有有了乐观的心态,心灵才能得以解脱,才能散发人性的光辉,感染学生,快乐自己。
现摘录魏书生老师关于“松、静、匀、乐”的诙谐语言与大家共享。
我先说这四个字,我喜欢把学生领进一种松、静、匀、乐的状态。
上课前,面对锻炼,面对学习,面对活动,进入一种松、静、匀、乐的状态。
比如上课同学们精神放松,心情平静,呼吸匀畅,情绪快乐开始上课。
做题,松、静、匀、乐地做题,每天行、走、坐、卧、学习、工作,从早到晚,朝朝暮暮,不离这个松、静、匀、乐。
一位班主任也是,你要守住这四个字,就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每天来到校园松、静、匀、乐,跟同学们打招呼,松、静、匀、乐;走进教研室,松、静、匀、乐;拿出教材备课,松、静、匀、乐;拿出笔来写备课部,松、静、匀、乐。
咱们有时候写备课簿的时候,你不由自主地支付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一边写一边生气,“这备课笔记写多少遍了,还有什么写的,不写不行吗”,不写不行,校长还得检查,“糊弄糊弄不行吗”,糊弄糊弄不行,让人查出来怎么办,“哎呀,写吧”,一边写,一边烦,一边写,一边恨,一边写一边怨,实际上这些事还得做,等于什么,增加了许许多多的劳动成本,降低了这个效率,翻过来呢,您要施加松、静、匀、乐的观念。
一边写备课笔记,一边身体放松,心情宁静,呼吸匀畅,情绪快乐,多快乐的事情啊,一边上着班,一边工作。
拿公家的时间,练自己的字,一边上班,一般回忆自己以前上课的时候,最高兴的事情,最成功的情节。
效率最高地训练,实际备课是什么,备课是备过去的成功,把过去成功的细节,把过去成功的经验,把过去成功训练的过程,再在备课部上重现出来,巩固它,扩大它,备课主要是背这个事情。
回忆这些快乐的事情,快乐的情节,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边备课,一边想,查找科研资料,用公家的时间搞科研了,看人家的经验,把人家成功的老师上课的经验拿来用到我的备课笔记里,哪一点我可以做得更好,你说这是何等快乐的事情。
一边备,一边高兴,一边备,一边快乐,一边备,一边放松,降低成本了,备课结束。
走进教室,松、静、匀、乐;组织教学,松、静、匀、乐;和后进学生谈心,松、静、匀、乐;开口讲课,松、静、匀、乐;回身板书,松、静、匀、乐;一天工作,松、静、匀、乐;下班回家,松、静、匀、乐;市场买菜,松、静、匀、乐;讨价还价,松、静、匀、乐;回家洗菜,炒菜,松、静、匀、乐;一天下来,松、静、匀、乐。
加松、静、匀、乐等于什么,还是四个字,松、静、匀、乐。
您就大大降低的生存成本,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所以咱们自己经常这么做,才会感染学生,相对来说,学生效率高一些,成本低一些,更加爱学习。
我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每位班主任都能像魏老师这样松、静、匀、乐地工作,那我们的工作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二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和“科学”最早是在新文化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来的,当时也叫“德先生”和“赛先生”。
在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倡导“民主”和“科学”,应该说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想过和做过。
但听了魏老师的报告后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对民主的概念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
民主一,“民主最紧要的是为学生服务”。
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接受能力。
魏老师说的好,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服务标准,如果高了能否就降低一些,再高了就再低一些,如果还高就再低一些,直到学生接受服务。
是啊,回头看看,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往往都是一个标准,不管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是一样的标准,要后进生也接受与优等生同样的服务标准,效果是可以想像的。
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是我们当务之急,能让每个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民主二是师生建立互助关系。
这一点我刚听到就联想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后,农村开始进入人民公社化的大集体时代。
初期,当家作主的农民生产热情高涨,但进入七十年代后大集体的弊端显现。
生产效率低下,人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
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冒着反革命的的风险进行改革,改出了今天崭新的农村。
回头看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学校是校长说了算,班级是班主任说了算,学生的学习、劳动、活动都像大集体时代的生产队,都由队长分配。
使学生认为班级就是班主任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失去了集体观念,学生认为自己所做的全部就是为班主任干的、为老师做的,毫无积极性、主动性可言。
因此,有的班主任说太累了,工作量太大了,像这样事事都要亲自过问,能不累吗?魏老师要经常外出作报告,但其所带的班级从来没差过,而且一直保持在先进位置。
李镇西在《走进心灵》一书中谈到过关于“假集体主义”的问题,认为假集体主义的表现之一就是班主任在时学生循规蹈矩,课堂纪律良好,秩序井然,但处处都有班主任的身影,而一旦失去班主任的率领或守候,紧凑的集体则成了一盘散沙。
魏老师管理的班级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甚至不在时比在时还要好,民主思想深入到了学生的心灵,这才是真正的集体主义。
这个真正的集体主义能够建立起来,按魏老师自己的话说,是守住了自己成功的真谛。
这个真谛就是他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个承包不是老师的安排,而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自愿承包,是主动为班级集体做事的承包。
承包的内容非常细,如班级的暖气片、课桌的螺丝、学生吃零食、课间操的校服、手套、班标等等。
承包的质量很高,班级每个同学都参与承包,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都是班级的主人,在自己积极履行职责的时候,都能自觉接受管理、服从管理。
民主三是民主管理,决策过程多和学生商量。
魏老师的班会都是学生开的,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自习课上有“说话接力本”、“掉头接力本”,班级还成立了班级银行、班级邮局、班级公安局、班级法院等。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其中学会了管理,也知道了责任。
依靠学生,而不是仅仅依靠班主任本人,把学生当助手,而不是当对手。
学生才是一个班级真正的主人。
正如中国革命所走的群众路线,要让人民当家作主。
不应是班主任一人去管理,应依靠学生去管理教育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其次是学生间的互相教育管理,班干部的教育管理,最后才应是班主任的教育管理。
正如魏书生说的那样:“普通同学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
”凡事多商量。
魏书生干什么事情都要先和学生商量。
即决策中的商量、对话、表决。
上课和学生商量,上什么、怎么上、做什么作业、考试考什么都要和学生商量,班上的事情更是要和学生商量。
这一商量就是最大的民主,是在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魏老师具有的一大优良作风是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我们中的有些班主任处处、事事小心,不敢放手,什么事都要亲自问、亲自抓,大事小事事必亲躬,最终什么事也没抓好、也没问好。
在决策上还是一言堂,没有从学生实际考虑,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学生就是班主任的群众,群众的力量、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遇事要和群众商量,这是我们党对基层工作者的要求。
我们的班级管理中也不妨多走走群众路线,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管理有群众基础,班级管理就能顺手。
如果脱离群众,最终班主任吃了很多苦,但效果甚微。
经常听到有班主任这样说,“我把整个人都给了他们,为什么还没效果?”“我全天候的守着他们,怎么还会出错?”等等。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要懂得放手,要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唱主角,这种民主管理必须是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不能要形式上的,形式上的东西是不会持久的。
关于班级管理的科学性问题,魏老师就管理方面做了重点讲解,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增加成功率。
要尊重规律。
把各个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学生能讲明白的,班干部不讲,班干部能将明白的,老师不讲。
同理:学生能做的,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老师不做。
说到底,就是权力的下放。
而现在,我们班从打扫卫生到学校一些费用的收缴,从胸卡校服的佩戴穿着到学生学习思想方面的了解……全部都是由我这个班主任一手包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