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化市流溪河水污染现状、成因与治理对策

从化市流溪河水污染现状、成因与治理对策

从化市流溪河水污染现状、成因及其影响与治理对策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093班摘要:流溪河是广州市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之一,近年来污染事件不断,水质逐渐变差。

本文阐述了流溪河的污染现状和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流溪河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流溪河;水污染;危害;治理对策;从化。

1 引言1.1 流溪河的自然概况流溪河是从化市最大的一条河流,位于广州市的西北部,是由众多溪流汇集而成。

它发源于从化市吕田与龙门县交界处--大岭头一带,先后汇高陂、火烧、牛栏等水后,穿越黄瑶山峡(又称石马山峡)与玉溪汇合,流入流溪乡的牛背脊圩(现为流溪河水库库区),始称流溪河,又称吕田河。

流溪河(见图1)从北到南纵贯从化市,再流过广州市郊的钟落潭、竹料、人和、江村等地,汇入花都区的白坭河,经珠江三角洲河网而注入南海[6]。

该河自源头至白坭河口,主流全长156公里,流域面积2300平方公里。

集雨面积在100公里以上的二级支流有5条:牛栏河、玉溪河、分田河、小海水、龙潭河。

流溪河这里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物种众多。

年平均气温20.3度,平均最高气温31.9度,平均最低气温11.8度。

年降雨量平均2000毫米,由于山高林密,加上有湖光山色调节小气候,因而形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流溪河是广州市最主要的水源地,流溪河水质对广州市饮用水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现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保护流溪河有利于缓解这一问题。

另外,从化处于广州北优战略的所在区域,促进“休闲之都、魅力从化”的建设也要求环境保护,特别是“母亲河”流溪河的保护。

从化的旅游业发展是与广州北优战略的建设相符合的,因为从化市的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流溪河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不管是对从化市而言还是对整个广州的饮用水源保障作用,流溪河的水质保护意义重大。

2 流溪河的水污染情况和成因分析2.1 流溪河的水污染情况2.1.1 1981-2001年的水质情况陈建军等总结了流溪河从化段1981年-2001年水质量监测结果表明:该段高锰酸盐指数在2 0mg/L左右波动(见图2),BOD5 的平均值为1 03mg/L,亚硝酸盐氮平均值0 006mg/L,[3]硝酸盐氮平均为0 114mg/L,石油类污染多有超标(见图4)。

而生化需氧量在1990年后以后就逐渐升高(见图3)232.1.2 近十年以来的水质污染情况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4年至2008年的在流溪河从化市温泉、流溪河山庄、太平三个监测断面,对水质状况和水污染趋势进行监测分析[1],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流溪河从化段水质状况年度监测断面水质类别水质状况水质评价污染物平均污染指数2004年温泉Ⅱ优高锰酸盐指数、总磷0.23 流溪河山庄Ⅲ良铅0.28太平Ⅲ良化学需氧量、铅0.32 2005年温泉Ⅱ优高锰酸盐指数、总磷0.25 流溪河山庄Ⅲ良铅0.30太平Ⅲ良铅0.30 2006年温泉Ⅰ优——0.16 流溪河山庄Ⅱ优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0.20太平Ⅱ优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氰化物0.21 2007年温泉Ⅱ优高锰酸盐指数0.16 流溪河山庄Ⅱ优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0.18太平Ⅱ优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0.20 2008年温泉Ⅱ优高锰酸盐指数0.15 流溪河山庄Ⅱ优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0.20太平Ⅲ良化学需氧量0.23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2004~2008年流溪河从化段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影响。

其中,2004~2005年流溪河从化段水质良好,上游温泉断面水质为Ⅱ类,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中游流溪河山庄和下游太平断面水质为Ⅲ类,主要污染物为铅和化学需氧量。

2006~2007年流溪河从化段水质优良,土要污染物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其中2006年上游温泉断面水质上升为I 类,中游流溪河山庄和下游太平断面水质也明显改善,由Ⅲ类上升为Ⅱ类,2007年上游温泉断面受高锰酸盐指数影响,水质为Ⅱ类;2008年上游温泉和中游流4溪河山庄断面保持Ⅱ类水,下游太平断面受化学需氧量影响,水质为Ⅲ类。

从水功能区饮用水源区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2004-2008年流溪河从化段三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良好,均达到了Ⅲ类水质的水功能区评价标准要求。

连续五年,从上游温泉断面至下游太平断面平均污染指数呈上升趋势,下游受污染影响较为明显。

由此说明,流溪河从化段近年来水质状况虽然持续良好,但各监测断面,尤其是下游断面,受有机污染日趋明显。

总体情况是日趋明显2.2 污染成因分析2.2.1 生活污水污染随着从化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大幅增加、房地产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生活和第产污染排放不断增加。

2004年从化市总人口58万,根据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及规划人口,预测从化市规划污水量为52.8万吨/日,而从化现有污水处理能力只有1.6万吨每天。

2.2.2 工业污水污染因流溪河两岸及上游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之,雨量丰沛,各种来源的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大气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流溪河,使得流溪河水源水质逐年变差。

同时由于流溪河流量较小,历年的平均流速为71.46m/s,枯水期平均流速仅为26.45m/s[2],而在枯水期各种来源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纳污河涌的量基本保持不变,因此造成各断面在枯水期受到的污染最严重。

在丰水期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倾倒的城市垃圾,部分居民生活污水,上游工业废水及农田肥份流失等在洪汛期通过大气干湿沉降和地表径流汇入到流溪河[4]。

由于从化市部分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老化,不能稳定达标,且个别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现象,上业废水对流溪河水环境的污染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另一方面,随着工业企业的增加,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增大,即使经过处理,仍然加重了对流溪河水体的污染负荷。

2.2.3 农业面源污染从化是广州市农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流溪河作为主要的农业灌溉水资源,其流域内农药、化肥的施用,大部分会分解和流失,最终有相当一部分随水土流失和农田退水进入水体。

此外流溪河两岸的畜禽养殖场和部分河滩地种植果蔬,造成施用农药、化肥直接进入水体,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

3 流溪河水污染的影响3.1 对人体的影响水中污染物会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

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中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进入体内,人体就成了有害元素的“聚居点”,最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2 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河流水污染,会使原来的水厂取水点不符合取水要求,此时则要增加水处理设施,增大药耗和运行费用或者将取水点向上游迁移,增加工程投入和输水费用。

3.3 影啊工农业生产污染的水体造成农业减产、工业产品不合格。

污染成分停留在工业产品内或被农作物所吸收,再通过工业品,“米袋子”、“菜蓝子”波及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体,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也影响着工农业的发展。

3.4 对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的影响从化市作为广州北优战略的所在区域,从化的旅游业发展是与广州北优战略的建设相符合的而且其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流溪河受到污染对旅游业的发展是由很大的阻碍作用的,降低了其旅游价值,破坏游客对于从化的旅游形象,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与从化全力打造广州北部生态卫星城相违背。

从化作为广州的后花园,在广州的区域中,从化的自然资源是广州目前几个周边地区中独一无二的。

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从化未来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而在目前广州市区比较拥挤的情况下,未来从化必定会成为广州向外发展延伸的重要承接地,交通的提速不仅将拉近从化与广州的物理距离,心理距离也会随之贴近。

加上广州未来房产规划中所提出的“南扩北优”,使得从化无论从定位上还是资源上都将与其他各区自成一格,楼市前景十分抢眼。

而流溪河环境的破坏,水质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在其居住的信心,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

3.5 影响整个广州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从化作为广州的后花园,在广州的发展战略“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是“北优”战略的所在地,是亦在保护其环境,广州市60%的生活水源来自于流溪河,是广州的饮用水源保障。

流溪河从化段是流溪河的中上游地区,其水质污染会影响整个流溪河的水质环境,对整个广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污染。

4 流溪河污染的治理对策4.1 加强工业废水的治理和推进产业功能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年排废水量还将不断增加。

因此,为了保护和改善流溪河饮用水源,加强其上游工业废水的治理非常重要[9]。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加强企业、工业园区生产过程的管理,加速老设备、陈旧工艺的改造,减少“三废”排放量等行政和技术手段等措施予以实现[2]。

迁出或关闭流域内重污染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高污染、高能耗的工艺;在项目审批中从严把关,对高耗能、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不批,对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区域的第三产业和影响水环境的项目不批。

政府应既考虑GDP和利润等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水资源保护。

4.2 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截污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抓好镇级、农村牛活污水治理工作,根据从化市偏远村庄比较分散的特点,在沿流溪河两岸采取分散式的生念型污水净化设施,对主要村庄进行分散式污水设施的建设[5]。

4.3 加强城镇垃圾的管理沿河沿江倾倒垃圾,是部分市民的老习惯。

特别是乡镇沿河沿沟倾倒垃圾的现象普遍,有些地方甚至垃圾堆积如山,每遇暴雨便冲入河沟中,最后汇入流溪河污染水源。

因此,加强城镇垃圾的收集和管理,沿江沿河有计划地修建垃圾中转站,设置垃圾箱。

在流溪河两岸200m范围内严禁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在经常倾倒垃圾处设立告示或宣传栏,宣传水源保护法等法令。

加强乡镇禽畜养殖场和厕所的改造,同时在创建卫生城市的活动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养成妥善处置垃圾的好习惯,努力使沿江沿河的垃圾绝迹,保护流溪河水源。

4.4 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控流溪河水源主要是近年受到日趋严峻的有机污染,因此必须加强有机污染的监控[7],加强取水口的监测,对超标的因子增加监控断面和采样频次,在大到暴雨时要适时进行监测,严密监视这些超标因子的指标的变化情况,随时掌握主要污染指标的动态[8]。

若监测结果出现异常超标现象,应立刻与环境管理部门联系并对超标情况进行调查,防止事故排放或偷排等事件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