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读表(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0.95% B.3.7% C.0.775% D.0.885%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年龄段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3.材料所示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趋势的主要成因是()A.人口增加B.消费水平提高C.土地资源减少D.科技进步4.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A.鼓励人口外迁B.降低山西开放程度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考法综述]关于本考点的考查,高考重在关注人口增长,主要涉及人口数量计数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两个方面。
命题法1人口数量及增长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命题法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典例2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②C.③ D.④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读图完成3~4题。
3.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个城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① B.②C.③ D.④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题。
5.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考点二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2.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①以后,②之前B.②以后,③之前C.③以后,④之前D.④以后,①之前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据专家推断,我国人口红利从2014年开始消失。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4.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为()A.劳动力充足B.社会负担减轻C.经济增速减缓D.人口数量减少命题法解题法[考法综述]人口问题是本专题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
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及发展,我国的人口政策都是高考关注的问题。
理解不同的人口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键。
命题法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问题分析典例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对点题必刷题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一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二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3~4题。
3.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4.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5.下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
关于图中四地人口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适龄参军人数比例高B.乙地是发达国家C.丙地劳动力不足D.丁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6.下图为我国中部省份某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其成因最可能是当地()A.出生率下降C.乡镇企业发展D.劳动力输出考点三人口迁移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于东北。
据此回答1~2题。
1.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A.交通易达性B.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C.经济区域专业化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下列形式中的()读图,回答3~4题。
3.时期一、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社会因素、文化因素B.文化因素、经济因素C.经济因素、经济因素D.政治因素、社会因素4.我国东南沿海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A.工人工资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B.当地企业用工条件苛刻C.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低,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后的技术需求[考法综述]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影响因素是该考点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一般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农村迁往城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其考查方式或运用统计图或运用区域地图来考查人口移动特点。
命题法1人口迁移的方向典例1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命题法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典例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对点题必刷题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可以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2.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浙江C.广东D.四川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6.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2015年春节前夕,广东约有60万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此现象被称为“千里铁骑”。
某摩托车公司在广东及周边地区返乡人数较多的干道上设立了23个休息服务站,如图所示。
据专家预测,节后返回广东的农民工会大量减少。
据此完成7~8题。
7.“千里铁骑”主要流向的目的地集中分布在()A.鄂、桂、赣B.鄂、湘、皖C.桂、湘、赣D.鄂、皖、桂8.专家预测返回广东的农民工会大量减少的主要依据有()①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②广东的生活成本提高③国家的产业西进政策④交通不便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9~10题。
9.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0.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少11.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