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之路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塑造了那么多个各具特点,特性的个体,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多愁善感,有的聪明睿智,有的呆头傻脑……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
我的成长之路算是有些艰辛,因为一些我一生下来就已经注定的事。
我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个农民,虽然也读过几年书,但小学还没毕业就辍学出来种田了。
母亲从小患有眼疾,以致行动不怎么方便,但她很聪明也很吃得了苦,基本能自理生活。
所以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我们家四个孩子都遗传了父母聪明的基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因为家庭经济不好,孩子又多,亲戚中有一些较有钱且势利眼的就看不起我们家,也怕被我们家拖累,所以一直很少来我们家里走动。
那时母亲就一直教导我们“人穷志不穷”,就算饿死也不要找他们借钱,还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一定要有出息,为自己争争气,也让他们两老脸上有光。
所以从小我们几个都是一边帮家里干活,一边读书的,而且也都挺争气的,在班里一般能拿到前三名。
可是那时的学费真的是很贵,父亲不得不卖了宅基地供我们读书。
但每当我们开完期末总结大会,捧着一叠大大小小的奖状和本子回到家,父亲母亲都会很开心很欣慰,我们自己心里也很高兴。
刚入小学的我还是个不会思考或说不懂事的孩子,除了成绩过得去,大概是家庭较为贫困的原因,我挺孤僻的,都不怎么与同学交流。
一开始也很没自信,觉得自己哪也不如人,一年级的时候老师选我当组长,我记得那时自己确实是乐开了花,兴奋极了,感觉自己第一次被认可。
于是,我把组长该做好的每件事都认真做好,大家肯定都觉得我很严格吧。
不过我觉得挺好的,对他人严格的同时,我对自己也更严格了。
做事就要认真负责,这种意识大概就是那时产生的吧。
这对我以后的为人处事的作用挺大的。
后来,每一次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我都会非常开心。
记得第一次老师叫我把我的作文抄到黑板上,我激动得有点手发抖呢,可是写出来的字还不断被老师和同学称赞,我真的很开心,那时就觉得读书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所以应该是那时起,希望被认可、被注意的我就开始努力对待自己的学习。
虽然我的成绩不错,但那时最愁的就是每学期要交学费时候了,家里读书的孩子太多了,学费太贵,家庭收入又很低,所以父亲母亲不得不考虑让我们四个中一两个辍学出来打工,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一方面挣钱还可以补贴家用。
所以在我小学六年级准备升学考试时,父亲母亲就跟我说,要是考到较一般的学校就出来打工吧。
毕竟那时在我的家乡,小学没毕业或毕业了就出来打工的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我的姐姐又已经考上我们那最好的初中,父亲母亲有理由选择家里排行老二又是女孩子的我辍学,好让姐姐弟弟尽可能受更高的教育。
我那时很理解我的父母,也同意了,虽然我知道父母也是很无奈地做了这个决定的。
可是偏偏我和姐姐一样,也考上了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初中。
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是又喜又优,我知道父亲母亲比我还高兴和难受,后来很多人都劝我的父母要让我继续读下去,而我什么也不敢要求,只是静静地等待父母的决定,其实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会接受的,虽然如果让我放弃我的学业我还是会很难过的,幸好最后我的父母咬咬牙决心让我继续我的学业。
可是高昂的学费要怎么办呢,就在那个暑假,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只要是农村户口的学生学费可以减半,这对于我们家来说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印象深刻的是,交学费那天是父亲带我去的,那时下着大雨,我们赶到学校的时候都淋湿了,在缴费处,我站在一旁看着因为衣服湿透而透出脊背的父亲,他的手有点颤抖的从口袋里摸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的是我的录取通知书和100块学费),然后将它那么小心翼翼地交给老师,并为我办好登记的各种程序,那一刻,我只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现在想想或许是一份感动,一份责任)我告诉自己:我得努力,不能辜负父母的一份苦心和对我的沉甸甸的爱。
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更是加倍珍惜。
我一般是放学后就回家“工作”,也帮父母做家务活,再抽出一些时间来完成作业,有时家里的活很多的话,学习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也会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每一分每一秒认真学习。
上课头仰得高高的,生怕漏掉一点点信息(以致现在上课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得把头仰起来),一到下课,好多同学都跑出去外面玩了,我却很少,经常是利用那一点时间写写作业,看看书。
不过初中后期有点皮,也有些叛逆,而且新增的学科总也学不会,于是就有些灰心丧气,也变得不怎么努力了,所以成绩没有那么好,升高中的时候只考上了重点班。
没能得到学费全免的奖励,于是又一次面临升学的困难。
很清楚的记得,在接到高中老师通知录取结果及报名时间的那天晚上,我在被窝里哭了好久好久,因为那时父母可以说是决定了让我出来打工的。
可我那时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那么渴望继续读书,虽然我也说不太清楚是为什么,但感觉就是那么强烈。
新生注册那天,我一直沉默着,什么话也没说,我的父母也很难受但不知道怎么跟我说。
渐渐地我以为我真的没机会了,可那天下午不知道父亲从哪凑齐了800多块学费,然后就对我说,你就先读吧,以后的问题以后再想。
缴费窗口前,如同三年前一样的情景,只是这一次父亲的脊背是被汗水湿透了,那一刻我很难受,但同时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也是最应该努力的人。
后来,我申请到了助学金,虽然还要交部分学费,但已经为父母减轻了不少负担。
高中三年,我一边学习,一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感觉真的挺充实的。
高一的时候,我们全班一起报了一个大合唱的节目,虽然每天中午赶去学校训练真的很辛苦,但每次大家一起高唱的时候,我们又都会很开心。
只要大家在一起齐心协力,就能把事情做好,一种集体感大概就在那时形成的吧。
而且我也继续在班里担任组长这一职务,感觉和它似乎有了感情,也不敢尝试其他职位,其实我还是个很没自信的人。
不过每次当组长,我总能与小组里的人混得很好,他们会称我为“小猪长”。
同学们总说我很尽职,也对我很好,让我最感动的是,全班同学为我庆生,还送给我一本写满他们的祝福的本子,那时真的很开心很感动。
所以,那时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人际交往。
我在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的时候我能多为他人着想,宁愿自己吃点小亏,也不总与他人斤斤计较。
而且集体在一起和睦相处和一起奋斗的感觉也很棒。
也在那段时间里,我知道了自己的梦想——当一名教师。
虽然很小的时候我也想过,但那时还不成熟,只是纯粹的崇拜老师,所以想当老师,现在则不一样,想在的我觉得教书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一个文明的、发展的社会真的离不开老师。
而且我喜欢那种传授给别人知识的感觉。
所以,我想成为一名教师。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必须上大学。
有了学校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鼓励,我一步步朝着大学前进,终于考上了韩山师范学院。
一开始来到大学,我是又喜又优的,喜的是我终于还是上大学了,这会不会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呢?忧的是第一次离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环境的我能适应吗?
这对我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以前的我都不怎么主动与人交流,比较习惯独来独往,但我还是很喜欢有一群朋友可以在一起开开心心地畅聊,也很希望自己能在大学里好好锻炼一下,不要像以前一样总是没自信,不敢尝试做一些事情了。
于是,我说服自己主动与新同学交流,这也让我很快地记住了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并认识了他们。
为了找到一种集体的感觉,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我来大学第一次上讲台便是竞选班里的临时负责人,那时脚抖得厉害,脑袋里一片空白,就说了几句,下台时完全忘了当时在上面说了什么,后来虽然有点遗憾没能当上,不过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后来也不断地去面试(很高兴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上台也不再那样害怕了),社团的、学生会的,在连连挫败之后,第一个接到的是进入系学生会了,然后是带给我家一般温暖的社团的好消息,最后在班里也成功竞选学习委员一职。
既然自己竞选到了,我就会要求自己延续一贯认真负责的态度,每件事都会尽力做到最好,大一一年下来,我也收获到了很多东西。
不管是在班里还是在社团里,我收获了一份份珍贵的友谊,也得到了很多人对我的认可。
特别是当了一年的学习委员,班里的同学都对我很好,也很支持我,班里投票选“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他们都会把票投给我,这让我真的非常感动。
而且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集体,是四个和我很好的朋友,我们总是一起去上课,一起吃饭,一起讨论作业,一起参加活动……,很开心能收获这样一份友谊。
大学里除了上课,就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了。
除了社团和学生会里的工作,我也参加了不少其他活动,像烹饪比赛,班际足球赛,通讯知识比赛,艾滋病宣传比赛等等,在参加这些比赛的时候,结果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最享受的。
特别是大家在一起很努力的样子,我真的很开心。
大一一年下来有些遗憾的是,我的学习有点被落下了,这也提醒了我顾及其他活动的时候也千万不可以把学习给忘了,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做到学习活动两不误。
我觉得大学里,对我影响较大的则是我自己思想上的一些蜕变。
为了适应新环境,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打交道,我必须战胜过去那个有些被动,有些胆怯的我。
想要成长,我就必须蜕变。
当然,因为有了老师、师兄师姐、同学的帮助,使我能真正开始改变,并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
在我的成长之路中,影响我的因素有很多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身心发展因素等。
他们不仅过去在影响着我,以后也还会影响我,因为我还在成长。
相信我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