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调整能源结构,资源型工业转型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
引进先进设备,加快科技改造,培养科技人才
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耗水少的产业,加强环境治理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条件
地表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黄土特征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气候条件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河流
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黄河,海河等,河流流量较小,有结冰期,越往北河流结冰期越长。东北地区部分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典型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东北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1纬度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东北三省靠近冬季风源地,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北方地区的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理特征
1.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自然环境特征如下表:
位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最冷月平均气温
0度以下
最热月平均气温
20度以上
2东南是倾斜的平原,适合大规模城市建设
3东临渤海,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拱卫
交通区位优势
1向西可联系能源丰富的黄土高原
2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
3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4向南可进入物产丰富的华北平原
北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1北京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2北京地区地处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到来自东南方向的盛行风影响,冬季受到西北方向的盛行风影响
温度带
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北部还有一小部分属于寒温带
降水
1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
2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夏季
干湿地区
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区
气候特点
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典型土壤
1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其成因主要是这里湿冷的地理环境
2黄土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缓坡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6.北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大致位于北纬40度,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位于半湿润区,有冷热,干湿适中的气候优势
战略位置优越
1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战争年代易守难攻
有利条件
1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东北三省农业特点
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发展中的问题
解决措施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力下降
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能源资源面临枯竭,能耗大
植被特点
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1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毁林,毁草破坏地表植被
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具体措施
分类
具体措施
功能
工程措施
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蓄水拦沙
缓坡地建梯田
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沿河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
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