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技术)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技术)

“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410 学时:18 专业:生物技术指导教师:龚小玲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观察的主要内容:一鳞片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入皮肤部分)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3.骨鳞: 由真皮发生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二色素细胞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假棘: 不分支分节软条: 分支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实验二~三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6学时)实验目的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及它们的进化地位等。

鲫鱼、小黄鱼、鲳鱼隶属于不同的目和科,它们有生活在淡水,有的生活在海水,食性也存在差异,从而造成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

实验对象鲫鱼、小黄鱼、鲳鱼实验药品与器材甲醛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医用眼科手术剪刀、镊子、放大镜、棉花、注射器、直尺、解剖镜、投影仪。

实验步骤1 外部形态观察(1)观察三种鱼的外部形态,如体型、各鳍的位置、数目、鳍条的组成、数目、鳞片的有无、大小、类型、侧线的有无、口的大小、位置等。

(2)沿背鳍中部下方,侧线上方背胸部的位置,取三种与的鳞片各5片并制片,待干燥后在解剖镜和投影仪下观察,记录各鳞片的类型并识别它的年轮。

2 内部结构解剖在实验前10天左右,将实验鱼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

(1)肌肉系统的比较解剖:用剪刀和镊子将实验鱼身体一侧的皮肤去除,观察头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尾部肌肉和支持各鳍的肌肉,作好记录并绘各部肌肉结构图。

(2)消化系统及其它内脏器官的比较解剖:A:剪去鳃盖,取出第一鳃弓,观察外鳃耙的长短,并计数鳃耙的数目。

B:沿口裂两侧将实验鱼的口腔打开,观察舌的形态,牙齿的有无,着生位置和形状并作好记录。

C:把剪刀从肛门伸入,沿腹部正中将三种鱼腹部打开,并沿腹腔背方将腹部肌肉去除,露出完整的腹腔,对实验鱼腹腔中的各器官进行比较观察,并作好记录。

D:在实验鱼头部腹侧,靠近腹腔是鱼类心脏所在的位置,对三种实验鱼的心脏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与讨论(1)三种实验鱼外部的观察比较表1 三种实验鱼的外部形态关系。

(2)三种实验鱼内脏器官的形态比较表4 三种实验鱼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注意事项](1)实验鱼要新鲜,完好无损。

(2)甲醛溶液固定时,实验鱼要平放,对个体较大的实验鱼要进行腹腔及脑部注射甲醛溶液。

(3)解剖时动作要轻,使用剪刀和解剖刀时注意插入的方位,注意不要损伤各器官、结构。

作业:1. 画出鲫鱼头部、体侧肌肉系统的示意图,并标明各结构名称2. 比较小黄鱼、鲫鱼、鲳鱼三者消化系统的一同,并由此推断它们的食性。

实验四侧孔总目、下孔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标本鉴定(3学时)观察、鉴定的标本:狭纹虎鲨条纹斑竹鲨白斑星鲨路氏双髻鲨许氏梨头鳐何氏鳐光魟日本单(双)鳍电鳐中华鲟大海鲢遮目鱼鲥鳓斑鰶刀鲚刀鱼黄鲫鳗鲡海鳗中华鲟:吻不延长,体上有5行骨板(白鲟又称“象鱼”)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真骨鱼下纲海鲢总目海鲢目海鲢:仔鱼体透明,柳叶状,和和鳗鲡幼鱼相象。

有1喉板,背鳍最后不延长呈丝状,无动脉圆锥。

口裂上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

鳗鲡目:卵为浮性,发育中发生变态,仔鱼的身体透明呈叶片状。

不同鱼类的变态经过不同时期,变态后的幼鱼都游向近岸。

鳗鲡,体被芦席状鳞片。

头长而尖,头长较背鳍起点到臀鳍起点的距离为大或相等。

海鳗,无鳞,犁齿特大,D、A、C相连。

鲱形总目、鲱形目鲱科:D位于A的前方,口裂小,在眼前或下方鲥:上颌中央有1缺刻,口前位,A鳓:口上位,A,45-59斑鰶:口下位,背鳍后方有一丝状延长。

鳀科D位于A的前方,口裂大,在眼后方刀鲚:上颌骨延长到P基部,V条97—110,P上方有6根游离鳍条。

黄鲫:P上方有1根游离鳍条,臀鳍条50—75作业:依据下列所给的性状画一条虚构的鱼,并在图中标注各性状体侧扁型,有一个背鳍、背鳍前有一根硬刺、五根软条,背鳍后有一脂鳍,有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尾鳍为正型尾,胸鳍下方有四根游离的鳍条,口前位,腹部有棱鳞,有前鳃盖骨、主鳃盖骨、下鳃盖骨、间鳃盖骨,有5片侧线上鳞,并在该鱼体上标明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

实验五骨鳔总目、原鳍棘总目标本的鉴定(3学时)观察、鉴定的标本: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长春鳊中华海鲶黄颡鱼大银鱼大麻哈鱼颌针鱼粗吻海龙日本海马黄鳝鲬油魣鲻鮻松江鲈鳕鱼黑鮟康四指马鮁鲈鱼指印石斑鱼鳜鱼短尾大眼鲷日本方头鱼竹荚鱼大甲鯵蓝圆鯵卵形鲳鯵青鱼:“乌青”,口端位,下咽齿1行,侧线鳞39—46,背鳍无硬刺。

腹鳍、臀鳍黑色,鳞片一色。

草鱼:“草青”,下咽齿2行,侧线鳞36—48,背鳍无硬刺,腹鳍、臀鳍灰白色,鳞片斜格状,草食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腹棱自V基部至肛门,口前位,体较高,体长/体高=1.9-2.8。

背鳍棘长度短于头长。

(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头小,口端位,腹棱完全,自胸部至肛门。

体较高,体长/体高=2.5-2.9遍布全国各水系。

鲤鱼: 须2对,下咽齿3行个别4行,多呈臼齿形,背、臀鳍均具有带锯齿的硬棘。

鲫鱼:口端位,无须。

下咽齿1行。

背、臀鳍最前1根不分枝鳍条均为带锯齿的硬棘。

鲢鱼:头较小,腹棱完全。

生活于水上层,性活泼,善跳跃。

鳙鱼:头极大,吻短而钝。

腹棱不完全。

黄颡鱼:具脂鳍,体裸露无鳞,口须4对。

胸鳍硬棘前后缘均有锯齿,体侧有2纵行金黄色带纹。

中华海鲶:(赤鱼-广东)腭齿每侧一群,头背面有粗糙的骨板,枕骨后突达于背鳍基部,须3对,鼻孔上无须。

背鳍具一锐利的硬棘,尾鳍深叉形。

大银鱼: 吻尖而扁平,体细长,半透明。

头部平扁,吻长而尖,两颌、腭骨具齿,体无鳞,无侧线,脂鳍小。

鳕鱼(大头鳕)Gaduds macrocephalu s体延长,侧扁。

背鳍3个,臀鳍2个。

黑鮟康:背鳍鳍棘部有6鳍棘。

体背方黑褐色,腹面包括臀鳍、腹鳍及胸鳍腹面均淡白色,下颌口底的前方具黑褐色网纹。

海龙目吻延长呈管状,口位于吻的前端。

口小,上颌不能活动。

分2亚目6科粗吻海龙、日本海马黄鳝: 体光滑无鳞,体鳗形。

左右鳃孔在腹面连合成一横裂。

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

褐菖鲉:胸鳍17-19,多数为 18。

体淡棕褐色,有几条褐色宽横带,生活在近海底层岩礁地带。

卵胎生。

鲬: 犁齿横月形“”,胸鳍18-19,侧线鳞62-69。

松江鲈: 体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

头平扁,棘和棱均为皮肤所盖。

体黄褐色,体侧具暗色横纹5-6条,吻侧、眼下、眼间隔和头侧具暗色条纹。

花鲈(鲈鱼)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具深缺刻,背鳍鳍棘11-12,体背侧及第1背鳍上有黑色斑点。

鳜鱼: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无深缺刻,背鳍鳍棘12-13,有褐色斜带穿过眼的前后(从吻端经眼径到D基部),下颌甚发达,头及背缘显著隆起指印石斑鱼:(15-20元/斤—奉化,2001)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无深缺刻,背鳍鳍棘11,体有指印壮褐色斑纹。

短尾大眼鲷:A有3根棘,鳞片粗糙。

C浅凹,前鳃盖骨下角一棘很长,头长是眼径的2.1-2.5倍。

日本方头鱼:头近方形,眼大,A前方有2根棘。

头背部鳞片伸达眼径1/3处的地方。

背鳍前嵴呈黑色,前鳃盖骨后缘平直,眶前骨大于眼径。

蓝圆鯵:侧线上仅直线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一小鳍,第2背鳍前上方有1白斑,臀鳍24-29鳍条。

我国沿海均产大甲鯵:侧线上大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7-8个小鳍背鳍Ⅷ,D,Ⅰ-10-11+8-10;臀鳍Ⅱ,Ⅰ-8-9+6-8;中上层鱼类,喜集群,肉质尚佳竹荚鱼:侧线上全部被棱鳞,D、A后方各无小鳍背鳍Ⅷ,D,Ⅰ-30-33;臀鳍Ⅱ,Ⅰ-26-30。

脂眼睑发达,侧线全部有棱鳞,68-73,在直线部呈一隆起嵴,鳃盖后上角有1黑斑.卵形鲳鯵:隶属鯵科,鲳鯵属。

侧线上无棱鳞,体卵圆形,背鳍Ⅵ,Ⅰ-19-20,臀鳍Ⅱ,Ⅰ-17-18。

体长一般为体高2倍以下,口裂与眼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作业:1. 鉴别标本,识别它们各自的鉴别特征。

2. 挑选7条鱼编一检索表实验六:棘鳍总目(Ⅰ)标本的鉴定(3学时)观察、鉴定的标本:黄鳍鲷横带髭鲷褐菖鮋大黄鱼小黄鱼皮氏叫姑鱼棘头梅童鱼日本鰧(青鰧)带鱼刺鲳银鲳卵形鲳鯵鲐鱼蓝点马鲛乌塘鳢矛尾复鰕虎鱼凤凰鱼(鰕虎鱼的一种)乌鳢松江鲈牙鲆高眼鲽木叶蝶条鳎短吻舌鳎绿鳍马面鲀东方鲀(19)黄鳍鲷:A前方有3根棘,大多有臼齿,臼齿3行,侧线上鳞5,A黄色。

横带髭鲷:颏部有短髭,颏孔5对,D前方有倒向棘,身体上有深色横带。

大黄鱼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颏部小孔不明显,尾柄高为尾柄长的3倍余,侧线上鳞8-9,臀鳍第二鳍棘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背鳍与侧线间具8-9行鳞,鳔的腹分支的下小支的前后小支等长。

小黄鱼:颏部小孔不明显,尾柄高为尾柄长的2倍余,侧线上鳞5-6,鳔的腹分支的下小支的前小支延长,后小支短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