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葡萄沟》观评记录
观课报告
1.教学流程的观察
姜蕾:徐老师紧扣学习“语言文字的学习,以识字、写字为主要学习目标”这一核心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落实的比较扎实、到位。
“识字、写字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徐老师设计了“猜谜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识字生字,指导写字,品读感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的流程。
2.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付洪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和分析本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徐老师用猜谜来导入新课,所选的内容既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又和课文紧密相连,为品读课文做铺垫。
带着兴趣学习课文,给孩子一定的期待。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目标之二是本课的重难点。
初读课文后,徐老师就和孩子一起
认识生字的进程。
在识字的过程中,徐老师侧重点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并且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识字开始,徐老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识字。
之后,以此来巩固强化孩子们对生字的认识与理解。
徐老师在大家交流中,又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适时地进行了易出错字的指导。
除了识字方法的指导,徐老师用了很多的学习方法,开火车读、当小老师、齐读等,多种多样的检查方式,让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展示自己,起到了全面检查的效果。
识字的过程很长,学生学习的很充分,这一目标的达成度很高,突破了识字这一重难点。
3.品读感悟课文
目标之三,让孩子理解这篇文章。
学习朗读,这也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在分配好朗读任务后,提出对话交流的问题: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逐段地顺序学习,读完第一小段后,让孩子说知道了什么?指导读。
读第二段,用结合图片、联系生活、或换词比较的方法来理解“梯田、凉棚、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的意思,第三段,理解“阴房”与“碉堡”比较,明白阴房是干什么用的,看图片,体会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品尝葡萄干,指导朗读,品读感悟课文目标达成度高。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目标之四,激发孩子对葡萄沟的向往、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这是本课的情感目标。
拓展《语文主题学习》相类似的文章《美丽的蝴蝶岛》,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
5.指导写字
目标之五,指导写字,是本课的难点、重点之一。
一看二描三写的方法,让写字教学很扎实。
7、教师和学生活动时间的分配(管延婷)
师生活动时间观察表
(1)时间分配恰当,凸显训练重点。
这堂课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时间安排恰当,环环相扣,从八个教学
环节的用时可以看出这一课教师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将主要时间分配在识字教学和品读感悟课文和写字这三个方面,共用时23分钟,符合小学低年级教学的特点,突出学习重点。
(2)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时间共23分钟,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包括评价用时17分钟28秒,体现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在教为指导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