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日,鸟类观察者郭宏先生在乌恰县(北纬39度55分,东经75度15分)海拔2000
米的一个垃圾堆旁发现了一只奇怪的白鸟。
这个地方位于喀什以东大约80公里处。
在专家检查这些照片后,这只白鸟被认定为一只成年的埃及兀鹫(Neophron percnopterus),又名白兀鹫(见图一)。
这是中国鸟类观察者首次拍到此种兀鹫。
记录地点乌恰县距离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边境线大约110-130公里。
埃及兀鹫被发现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西亚和南亚,也包括一些中国的邻国,也就是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这种鸟喜欢群居并且使用陈年老巢。
这个物种在基因上与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关系很近。
埃及兀鹫是一种中到大型的鸟类(长为56-6齤4厘米);它的全身呈白色而飞羽为黑色,有着一个带有细长鸟喙的小脑袋和楔形的尾巴(见图2)。
它们有时用石头击破蛋壳,这是猛禽懂得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工具的一个罕见例子。
事实上这并不是在新疆的第一次记录。
大约在11年前的伊犁地区(北纬49度37分,东经82度25分),Jesper Hornskov报道了一次此物种的观鸟记录
(Hornskov,未出版;马,2001)。
然而,这次观察记录的报告并没有相关的照片,因此它的出现在当时没有证据证实。
很明显,这是中国关于这种鸟的第一次记录(未被程列出,1987,2000;马,1995;严等,1995;MacKinnon等,2000;郑,2001),尽管此前de Schauensee(1984)指出“(这个物种)有可能出现在新疆天山一带”。
Flint等(1984)在哈萨克斯坦记录了此物种并且绘出它出现在延伸到新疆边境的大约北纬45度的地区。
郭宏先生拍了约40张关于这次记录的清晰照片,为中国鸟类的新纪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这初步认定为是指名亚种Neophron percnopterus percnopte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