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查明较大范围内的主要工程 地质条件,不需要复杂设备和大量资金、材料,而 且效果显著。
另一方面,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也可以大大减 少勘探和试验的工作量,从而为合理布置整个勘察 工作,节约勘察费用提供有利条件,在山区和河谷 等地层出露条件较好的地区,这种方法是最主要的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三、工程地质测绘前的准备工作
① 资料收集和研究
区域地质资料:如区域地质图、地貌图、地质构造图、 地质剖面图; 遥感资料:地面摄影和航空(卫星)摄影相片; 气象资料:区域内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 了解冻结深度; 地震资料:地震发生次数、时间、震级、破坏情况; 水文及工程地质资料:水系分布图、水位、流量等, 地下水情况、水质分析资料、岩土的工程性质等; 建筑经验:建筑物的结构、基础类型及埋深、采用的 地基承载力等。
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技术要求
① 比例尺和精度的要求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小比例尺1:50000~1:5000,一般用于可行性研究勘 察阶段,目的是了解区域性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为更详 细的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制定工作方向; 中比例尺1:10000~1:2000 ,一般用于初步勘察阶段, 主要用于新兴城市的总体规划、大型工矿企业的布置、 水工建筑物选址、铁路及公路工程选线阶段; 大比例尺1:2000~1:500 ,一般用于详细勘察阶段, 目的在于为最后确定建筑物结构或基础的形式以及选 择合理的施工方式服务。
② 踏勘
现场踏勘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形地貌及其他地 质情况和问题,以便于合理布置观测点和观测路线, 正确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 拟订野外工作方法。
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根据地形图, 在测区范围内按固定路线进行踏勘, 一般采用“ 之” 字形、曲折迂回而不重复的路线,穿 越地形、地貌、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有代表性 的地段; 踏勘时, 应选择露头良好、岩层完整有代表性的地 段作出野外地质剖面,以便熟悉和掌握测区岩层的分 布特征;
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地质观测点,如地质构造线、 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以及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 良地质现象或为了解决某一特殊岩土工程问题时, 宜采用仪器法。
此外充分利用天然露头( 各种地层、地质单元 在地表的天然出露) 和人工露头( 如采石场、路堑、 水井等)不仅可以更加准确了解测区地质情况,而 且可以降低勘察工作的成本。
③ 地质观测点布置的要求
地质观测点布置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 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均应有地质观测点; 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的地貌、地质条件、 成图比例尺及工程特点确定,并应具有代表性; 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或人工露头,当露头 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工作;
工程地质测绘 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 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 运用地质、 工程地质理论,对地表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 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 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图的测制(野外填图)
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 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 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
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勘探和取样 1、概述 2、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技术要求 3、 工程地质测绘前的准备工作 4、测绘方法 5、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内容 6、资料整理及成果 7、不同岩、土分布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概述
我们常见的测绘: 地形测绘(地形图) 已有结构物、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测绘(地图)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主要任务
在地形地质图上填绘出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其 内容应包括测区的所有工程地质要素,即查明拟建场 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已有建筑物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及 以往建筑经验、可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及其分 布等多方面,因此它属于多项内容的地表地质测绘和 调查工作。(可利用原有地质测绘资料)
寻找地形控制点位置,并抄录坐标、标高等资料;
访问和收集洪水及其淹没范围等情况; 了解测区供应、经济、气候、住宿、交通运输等条 件。
③ 编制测绘纲要
工作任务情况 目的、要求、测绘面积、比例尺等; 自然地理条件 位置交通、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等 ; 地质概况 地层、岩性、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 工作量、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其中工作量包括观 测点、勘探点的布置、室内及野外测试工作; 人员组织及经费预算; 材料物资器材及机具的准备和调度计划; 工作计划及工作步骤; 拟提供的各种成果资料、图件。
需要注意的是,比例尺的规定不是一成不变 的,在具体确定测绘比例尺时除了考虑工程地质 勘察的阶段外,还应考虑到建筑物规模及类型、 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区域研究程度。
为了保证精度要求,要求地质界线、地质点在 图上的误差不超过 3mm, 填图的底图比提交成图 比例尺大一级。如进行比例尺 1:10000 测绘时,常 采用1:5000的地形图作为野外作业填图的底图,在 外业填图完成后再缩小成比例尺的成图。
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地质结构条件要求。 如某一工程正处于山区山洪泥流的堆积区,此时
如仅以建筑物为核心划定测绘调查范围则很有可能搞 不清山洪泥石流的发育规律。因此,在这种条件下, 即使补给区再远也要将其纳入测绘范围。
再如隧道工程,其测绘范围应随地质构造线(如 断层、破碎带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布置,在包括 隧道建筑区的前提下,测区应保证沿构造线有一定范 围的延伸。
② 测绘及调查范围的要求
测绘范围大小应以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前提, 一般应包括建筑场地及附近地段。对于大、中比例尺 的工程地质测绘,多以建筑物为中心,其区域往往为 一方形或矩形。如果是线形建筑(如公路、铁路路基 和坝基等),则其范围应为一带状。
如何确定测绘范围? 划定的测区范围是否能够满足查清测区内对工程
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和地质条件的 复杂程度选用目测法、半仪器法和仪器法。
目测法 小比例尺 可行性研究勘察 根据地形、地物 以目估或步测距离标测; 半仪器法 中等比例尺 初步勘察 ,借助于罗盘仪、气 压计等仪器测定方位和高度,用徒步或测绳量测距离; 仪器法 大比例尺 详细勘察,借助于经纬仪、水准仪 等精密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