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文阅读阶段性报告

群文阅读阶段性报告

践行群文阅读寻求共识策略课题阶段工作总结-------资阳市安岳县东方红小学小学群文阅读课题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寻求共识策略实践研究》课题源于我校2013年立项的市级群文阅读课题,于2014年7月申报省级群文阅读子课题,12月正式批准立项为省级课题。

课题组成员在省市县教育专家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践行群文阅读,积极贯彻实施方案1.2013年10月10日召开群文阅读推进会,宣读了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为“小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并对近期工作作了安排:行政会上开会商讨推进措施,11月份组织所有参研和主研人员参加全国的群文阅读教学观摩。

10月份请专家到我校指导。

确定实验班级为1.1;2.7;2.4;3.4;4.1;4.2;4.6;5.3;6.2班。

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的调查,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2.2013年12年9--10日,组织全体主研人员及参研人员参加第三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回校后,课题组认真消化崔峦先生的讲话精神,将理论运用实践,研讨如何确定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研讨采用何种策略实施群文阅读教学。

3.2014年2月24日,学校召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第二次推进会。

会上确定,群文阅读每个月课题组成员必须上一次研究课,大家互相听课。

初步摸索出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四连结法。

连结已知——连结例文——连结群文——连结生活或生命。

讨论如何解决目前课题组存在的四大问题:印刷文本、读本缺乏、学生无读书卡、教学时间挤的问题。

要求用好《小学生语文之友》《新群文阅读读本》。

4.2014年11月27日,全体课题组成员一起到重庆参加名为“群文阅读——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群文阅读——全民阅读的课堂实践”的观摩学习。

5.2014年12月11日,群文阅读研究课题组召开会议,将请市县领导来我校调研群文阅读课题并给予指导。

王胜花老师献课一节,讨论确定课题组的成员一起出谋划策,争取备好课,并在课堂上注意如何引导学生寻求共识,摸索有效的途径。

6.2014年12月23日,王胜花老师教学群文阅读——《有趣的儿童诗》。

7.2015年3月24日,市教科所钟所长到我校指导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工作,郭晓平上群文研究课一节《聊聊狼》,王福仁校长在会上汇报我校已经将群文阅读与建设“书香东小”联系到一起,为实验班、课题组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要求大家摸索出来的策略要务实、高效、实用,并号召课题组成员老师大胆上群文阅读课。

然后张志红老师作了工作进展汇报,肖光烈校长汇报了学校层面的管理与构建。

本次会议韩天永老师被吸收进课题组,介绍课题升为省级课题,课题名称更名为《小学语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寻求共识的策略研究》8.2015年4月13日,课题组成员对《新群文阅读读本》进行阅读调查。

二、探寻共识策略,提升群文阅读的优效性(一)以搭建群文阅读的“场”为寻求共识的基点群文阅读是最近三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

由于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单篇课文的单一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本教学中进行大量的课外读物补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有“量”的冲击和“质”的保证。

课题组认为,“阅读场”就是师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特定时间和空间与文本对话的一种在阅读氛围。

如果群文阅读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那么达成寻求共识的目的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者是一种低效高耗的失败革新行为。

因此,我们课题组首先面临的是解决群文阅读“场”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采取“一主两翼三途径”的实施方式,即以“现行教材”为主体,以“同步阅读读本”为左翼,以“学语文之友”或“新群文阅读”为右翼,通过“压缩教材教学时间,尝试课内实施,拓展课外阅读”三条途径,在实验班级营建起一个“阅读场星际博士”。

“星级博士”既是一种阅读荣誉的象征,也是中低年级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

开学初,课题组成员先在自己所在班级中为学生设置一张“星际阅读旅游图”,并为每位学生提供一本《“星际”阅读环游证》。

读完2本推荐的书籍,就可以从“地球”奔向“火星”;读完4本,便能从“火星”冲向“水星”;读完6本时,已经到达“木星”了,以此类推。

每到一个星球,老师会给敲上一颗“星球”定制的印章,表示过关,当一个学期结束时,最早到达“天王星”的8位学生就能评上“星际博士”,以示奖励。

以上评选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推荐的图书都是适合该年段学习要求的一些比较适合群文阅读教学的书籍。

儿童文学作品是学生独立阅读的主要书种。

这些书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活泼,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轻松阅读,但他们的阅读注意力往往不够持久。

这就需要借助于“量化评价”的力量,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存折”是按照一般银行存折的样式改装而成。

填写内容由“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页码”“家长签名”“阅读积分”五部分组成,用来记录学生阅读课外书情况。

“阅读存折”每周上交,每周一小评,期末一大评,成绩由10分制加“笑脸”组成,分数多的同学能优先借到老师推荐的一本课外书,或减免假期作业。

于是,一周下来,班级中就出现了“阅读大富翁”,成了学生们羡慕的对象。

教师通过“阅读存折”就能即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用积分反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兴趣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以“静思默想,异同争鸣”为达成共识的两条主线“静思默想,异同争鸣”是群文阅读教学激活学生思考,寻求共识的两条主轴线,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

我们的做法是:主线一:静思默想,内化吸收1、预设提纲,自主悦读,给学生静思默想搭建支架自主悦读是群文阅读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自主阅读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顾得上听讲,就顾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地课前自主悦读。

充分自主悦读,充分地与文本静思默想,与“打有准备之仗”有同曲之道。

自主悦读虽然累—些,但是却能换来种爽快与自由感。

预习提纲是学生预习的“拐棍”,对阅读起到导向作用,显示了议题的重点或主要内容。

带问阅读,静思默想,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要想解决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深入也不行,使学生逐步养成带着问题看书的良好习惯,做到默不出声,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勾、记、批;针对尝试练习设计的带有一定的思考性、挑战性问题,我们尽量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使学生挑一挑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老师不讲我也能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静思默想,提出问题,让思维成为学生的一种智慧主线二:异同争鸣外化吐故1. “求同”阅读,感悟主题。

“求同”就是寻找思想认同、认知趋同。

群文阅读较单篇阅读,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传统阅读文章形式、主题等单一,不易让学生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丰富对主题的认识,更全面地认识阅读教学的主题的局限。

而充分利用好群文阅读的这一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对主题认识、写作方法等),使认识与方法形成序列。

在“英雄”群文的教学中,我抓住本组群文在主题上的共同点,在学生初读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以“我们更应该崇拜谁?”为再次阅读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同文阅读,异文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真正走进文本的时间,概括群文在“英雄”主题和“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对三篇文章“英雄”的认识,使英雄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通过对三篇文章英雄“表现手法”的感悟,多角度地学习准确、细腻地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单篇文章阅读根本无法企及的。

2.“求异”交流,探寻“不同”“存异”就是张扬个性、尊重差异、鼓励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交流”的学生抱着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态度,发表不同的看法,阐述各自的观点,见仁见智,体现为一种共享和磨合的过程,观点交锋的过程,智慧碰撞的过程,拨云见日真真切切看清文本真面目的过程。

比如,三组英雄,我们从群文的共同点,进行了“求同”阅读,认识了三组英雄,觉得他们都值得我们崇拜。

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比较地去读,就会发现课文也许多不同之处,也许我们的态度也会有变化。

他们当时面临的情况、做出英雄行为的动机都不同。

我们再去读读,从不同角度比较三组英雄又有何不同呢?1.学生小组探究,交流。

(1)教师提示:三组英雄当时各自面临怎样的情况?因为什么?所体现的品质有什么不同?(2)学生结合表格讨论。

2.学习小组在原位汇报讨论结果。

3、异同争鸣,聚同存异在群文阅读的实施中,教师要真正彻底地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听众的状况,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

“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阅读教学中,每个人对课文都有自己的见地,一个人发表的看法,对于其他人便是一种收获。

学生之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

在生生对话中不乏有研讨,辨论,不乏有新思想。

也正是他们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当学生有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烈的讨论后,要有效地引导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