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旗山万佛寺风景资源调查与分析

旗山万佛寺风景资源调查与分析

旗山万佛寺景区景源调查与分析一、自然景源调查1地貌景观地貌景观包括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自然灾变遗迹、名山、火山熔岩景观、蚀余景观、奇特与像形山石、沙(砾石)地、沙(砾石)滩、洞穴及其他地文景观。

旗山据说是群峰连绵宛如旌旗招展因而得名,这里有充满神话般色彩的“狮子山”、“大岩顶”、“象鼻峰”。

1.1奇峰(1)罗汉拜西天巨石组:棋盘石峰所在的山体由一系列的山石构成,群石构成的山峰颇具震撼力而且富有美感,被称为罗汉拜西天巨石组。

(2)勾漏峰:在棋盘石西侧山峰有沟漏峰、勾漏洞,洞内有山泉。

1.2怪石(1)棋盘石:棋盘峰顶,由三块岩石组成棋盘石,顶上一块刻有“棋盘仙迹”, 棋盘石尚有传说中的仙人脚印、石盘可容纳近百人,中间一块窄长,上刻“楚河”“汉界”,另一块岩石上刻有“翠旗山”三个大字,石壁上有陈子波、陈子惠的题刻:“携筇觅径上高丘,悄立棋盘怯久留;一局未终人事改,不知尘世几春秋。

”颇令人感慨。

立棋盘峰上,极目纵横,俯瞰福州城全貌,令人心旷神怡。

(2)游仙洞:棋盘石旁有一石洞,内刻明林应起行书“游仙洞”三字。

(3) 观景台:沿途有瞭望岩,站在岩石上,可以北观乌龙江、东眺马江、南望大樟溪、西看勾漏峰。

岩石之上,有一块“飞来石”。

(4)一线天:游仙洞左边对石耸立,又称“侧身岩”,游客要侧身收腹而过,大腹便便者就过不去。

岩上有明朝百岁翁林春泽83岁时题刻的“翠旗衍秀”。

的“翠旗衍秀”。

(5)和尚背尼姑石鼓:该景点与巫峡的和尚背尼姑岩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人有一打油诗作道:遁入空门生计艰,忽萌妄念忆尘寰。

终将戒律均忘却,背负尼姑欲下山。

(6)上行路左边有一块巨石,“左旗右鼓,全闽二绝”八个大字就刻在这里。

(7)情侣岩(或是石桃)前看是情侣后看是石桃,让人不由自主地赞叹起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旗山石的千奇百怪。

(8)飞来石:瞭望岩上有一块石头名曰“飞来石”。

巨石有一大部分凌空而起,只有一小部分与底下的岩石相连,其状似乎摇摇欲坠,不知此巨石从何而来,又从要去向何方?(9)蘑菇石:在登山道旁有一天然风化的岩石,状似蘑菇,石上有岁月斑驳的痕迹。

(10)瞭望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在观星台上的夜景一定很美,举头可以仰望浩渺星空的宁静,低头可以俯瞰福州闽江两岸璀璨灯火的繁华,一俯一仰之间,看淡了世事,看清了自己,谁能说这不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场所呢?(11)石鼓:棋盘石山北坡有一形如大鼓的岩石 ,旗山诸寺鸣钟擂鼓时,鼓能回音共鸣。

(12)沟漏洞:悬崖下的勾漏洞,里面大小纵横交错,循环不已,水深见底。

洞后两块巨石对峙,游人要侧身而过,经“一线天”攀上仙人石,便能望见棋盘峰顶由八块巨岩组成的棋盘石。

据说,以前有数百只蝙蝠栖息其中,所以这个洞又叫“蝙蝠洞”。

古书记载:“洞深不可测,藤萝为户,栖禽好作人声,云烟积而成块。

”洞穴明暗曲转,纵横交错,乡人又称棋盘石观景台一线天 和尚背尼姑岩摩崖石刻情侣岩 飞来石石菇 瞭望台 石壁幽涧罗汉拜西天石组“八卦洞”,洞大的高二三丈,可容纳五六十人,内有平坦可卧的巨岩,号石床,以及被喻为藤桥的“过江龙”大藤木。

(13)石壁幽涧:独怜幽草涧边生,在沟漏洞旁有汩汩清泉沿着长满幽草的山涧顺流而下,泉水撞击石壁闪现多多晶莹的水花,这幅画面带给登山者的是汗流浃背后的丝丝的凉意,这种凉意可以直透心底,触动心底最柔软、最纤细的神经。

(14)登山道沿路的怪石:目前通往棋盘石峰的登山道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棋盘寨出发,棋磐寨后山即是棋盘石景区,海拔约540米,登山路为1500米,从山顶往北面下山,即到万佛寺,登山路程为2000米(与鼓山相当),另一条道是沿石松古寺右侧有直通棋盘峰的蜿蜒山路上,沿途有玉卵石、仙桃凌空、佛帽高放等崖石景致,形象惟肖。

据实地调查了解到:目前有一批沿路的巨石已被开采,石景是旗山的一大亮点,所以,应加强保护以免继续被破坏。

(15)山脚留前村有连环洞,洞口三块方石峙成品字形,洞中有洞,无数蝙蝠栖居。

1.3水景景观(1)棋盘石景区的沟漏峰沟漏洞内有一泉眼,常年有汩汩清泉冒出,清泉顺着地势缓缓流下,清泉不仅可以洗去人们身上的尘埃,而且观泉可以让人忘却俗世,净化心灵。

明人徐熥曾写过《登旗山勾漏洞》这首诗来赞美过旗山泉,诗云:“溪山何逶迤,数里入鸿蒙。

斜日猿声外,残云鸟道中。

乱峰诸洞隐,万竹一泉通。

趺坐松间石,尘心觉尽空。

丹成不纪年,古洞白云边。

泉水争趋壑,孤峰欲接天。

路危逢乱石,山尽见平田。

日暮休归去,还期遇葛仙。

”(2)棋盘石对面半山坡是鸡鸣寺遗址,寺内有沥泉洞,一泓清泉,久旱不涸。

(3)沿着登山道有山泉的引流,如果经过合理科学的处理还可以为登山的游客提供纯天然的饮用水。

(4)万佛寺里有达60亩的放生池,形状近似椭圆。

可供游人观赏的有鲤鱼、乌龟等动物,莲花等植物。

1.4林景林景包括森林类型、组成树种、景观特点,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及花期,特别是古树名木的树种、数量、年龄、姿态。

树种及其分布情况:山脚石松古寺里的龙爪松: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寺僧天石于寺旁种植龙爪松,有一千年的历史,以及万佛寺里的铁树、三角梅、棕榈树、龙柏、牡丹、放生池里的莲花(2)沿着登山步道,一路上可以看到大片的葛藤林、芦苇丛,还有许多树种,如台湾相思树、龙天仙果、竹林、盐肤木等(3)百年橄榄林主要分布在半山腰一带的果园内外(4)沟漏洞里有被喻为藤桥的“过江龙”大藤木(5)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在山顶(6)在山林的深处还有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刺桫椤等;有百龄的乐东拟单性木莲、柳杉王、古藤、“夫妻树”等各种树种。

动物种类:蝴蝶、麻雀、各种昆虫、蝙蝠、蛇、鲤鱼、乌龟,这里岩壁林立,溪沟纵横,林木丰茂,有许多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成了众多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王国,还有美丽的各种鸟类竞相施展着它们的歌喉。

1.5气象景观云海、雾海、日出、日落、佛光、雾凇二、人文景源调查:蝙蝠洞登山道采石场远眺竹林马尾松林葛藤棕榈树1 人文遗迹 1.1摩崖石刻旗山自古就有 “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三十六洞天,一百零八岩”之美誉。

棋盘山上摩崖石刻众多,自古就吸引着众多文人骚客到此地游玩并留下摩崖石刻。

据史书记载旗山有一百零八景,三十六洞天,现山上尚留有许多自宋代起的摩崖石刻清晰可见。

石松古寺大殿后天井有一个宋绍兴年间元宝形石槽,刻有“石松寺”及花草鸟禽浮雕。

寺后有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摩崖石刻“灵风山”、“坐禅室”题诗等。

石松寺内有一块古碑,是1140年寺僧刻的“法真松”诗碑:“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还附有跋文:“绍兴十年立,住山老祖天石,石上植松三本,一与寺门名实;二与山林为标致,三与一切人作阴凉。

勿剪勿伐,永荫此山。

”可见该寺改叫石松寺后,才在寺左种下三棵龙爪松。

古人有不少咏石松寺的诗篇,选抄如下: 石松寺刻石(僧 释天石) 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

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

晚过石松寺(明 陈介夫) 看山不觉深,拄杖入双林。

古意坐来淡,秋云行处阴。

白莲重结社,芳草自知心。

欲恐归时路,明朝不可寻。

暮秋游石松寺(明 林春泽)翠旗峰下从林晚,有客相携眼倍明。

天迥风高双鸟逸,江空木落万山清。

风光未纵烟霞老,野兴偷隋杖履轻。

谁信昨非今更是,我今方得古人情。

棋盘石旁有一石洞,内刻明林应起行书“游仙洞”三字。

棋盘峰顶,由三块岩石组成棋盘石,中间一块窄长,上刻“楚河”“汉界”,另一块岩石上刻有“翠旗山”三个大字。

石壁上有陈子波、陈子惠的题刻:“携筇觅径上高丘,悄立棋盘怯久留;一局未终人事改,不知尘世几春秋。

”(摩崖石刻--上面写的就是关于棋盘石的故事(详情看闽都别记)1.2古建筑及遗址(1)古亭:接近棋盘石山顶有古亭,山上寺庙的木结构建筑为明万历年间兴建 宋代的石松古寺以及宋代的建筑构件、雕刻:(2)古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初名灵凤寺。

据说因宋绍兴十年(1114年)寺僧天石样师栽松于石,改名为石松寺。

(这与寺后碑文所录不同,存疑)明成化、万历曾二次修建,丛林颇具规模,众多名宦达吏、骚人墨客留下过许多吟章墨迹,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

后由于年久失修,石松寺大雄宝殿已经多处破损,几根柱子和横檐都霉烂了。

由于石松寺寺庙存有大雄宝殿、摩崖石刻、石槽、藏骨塔等文物,为闽侯县级文物龙柏禅院景观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古石松寺保护单位。

(3)龙安寺:龙安寺在万佛寺的西北面,是闽侯南屿的全境共有九庵十八寺之一。

(4)探花府:旗山万佛寺山门前的探花府(5)万佛寺:福州旗山万佛寺位于福州闽侯南屿镇旗山之麓,占地1310亩。

旗山万佛寺原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经明成化、万历年间两次修建,颇具规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惜因年代久远,寺殿损废失修,胜概不再。

一九九九年政府批准重建石松寺,并更名为旗山万佛寺。

占地1310亩,其中主建筑380亩,附属建筑300亩,林木花园苗圃570亩,还有依山势而建的百亩天然放生池等等。

如今,耗资庞大的万佛寺重建系列工程已经初具规模,全部仿照大宋祥符兴盛时期建设的佛教圣地。

其系列仿古建筑如内外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学戒堂、斋堂、念佛堂、般若堂、法堂、方丈楼,其中山门高达23米、宽60米,大雄宝殿层高30米,正面青石龙柱12根,均名列亚洲各国梵刹山门前茅。

寺庙建筑群错落有致,淡雅寂静。

万佛寺是“中国占地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

从高23米、宽60米的山门牌坊沿中轴线步入,不论是天王殿、大雄宝殿,以及东西两侧的钟鼓楼、配殿,甚至两殿之间的桥都是如此宏伟壮观。

旗山万佛寺现存大雄宝殿是明万历年间兴复,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歇山顶,抬梁木质结构,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

殿中斗拱、柱头等采用的是宋代的榫卯连接构筑方法,在福州地区同期建筑中少见。

“万顷石松围佛寺 一江闽水绕旗山”这是寺前的对联。

万佛万玉也,寺中之佛,佛佛皆玉雕而成。

寺中景点万尊玉佛,万人法坛,万寿月湖等处处体现一个大字!万佛寺占地面积1300多亩,不少建筑还在施工建设中。

万佛寺首期工程竣工的有内外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学戒堂、般若堂、管理中心大楼等。

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建成的殿宇庄严辉煌,小品精湛细腻,每一片瓦都经过1200度高温烧制而成,重达一公斤多,就是一个人踩踏也不会损坏、不会开裂。

所有建筑仿宋朝风格,飞檐青瓦,高大雄伟,地面均以坚硬的大理石材铺就。

万佛寺二期工程将按山形分为四小区,东建普陀山大悲楼,西建峨嵋山普贤阁,南建九华山地藏寺,北建五台山文殊院,将四大佛教名山的微缩景观尽纳其中,游客进入主寺后可遂其意愿往四方朝圣。

2012年前还将建成仿万里长城设计的3000米长城登山道、国内首家五星级安放辞世者遗骨、堪称往生者家园的地藏殿塔林,与主建筑群一同形成万尊玉佛归一寺、万人听法集一堂、万叠莲波荡一湖、万人谒寺朝旗山之特有风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