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年产5300万瓶大输液(葡萄糖注射液)车间GMP工艺设计院系: 制药工程系专业班级: 制药工程07-1班学号: 2 0 07 1 328 6学生姓名: 张世平指导教师:江章应2011年1月6 日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学号200713286学生姓名张世平专业(班级) 制药工程07-1班设计题目年产5300万瓶大输液(葡萄糖注射液)车间GMP工艺设计设技术参数计(1)年工作日255天。
(2)生产班制一天两班,按每班6h生产计。
(3)产品规格500ml/瓶,玻璃瓶。
设计要求(1)根据上述条件设计一条完整的GMP生产线,写出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完成相关的附图。
(2)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工艺操作参数和计算公式,计算准确。
(3)设计计算说明书书写规范,文字准确简练,图标清晰规范。
(4)设备主要技术参数符合国家标准。
(5)前言、后记及参考文献。
工作量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GMP工艺流程图一份。
工作计划设计时间二周2010年12月27日—布置设计任务;12月28日至12月31日)—完成设计方案的选定和初步设计计算;2011年1月4日至1月7日—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抄写及绘图、装订。
参考资料《制药工艺给水系统》、《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药厂反应工程与车间设计》等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2010年12月20日目录第一章前言1.1简介大输液为大容量注射剂,是我国医药行业五大类重要制剂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十多年来,输液剂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目前,我国经批准上市的新品种达100余种;输液产量从1990年的6.34亿瓶增加到2003年的35亿瓶,输液剂的种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满足了临床治疗的需要。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
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
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
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
由于其用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的,故质量要求高,生产工艺等亦与小针注射剂有一定差异。
1.2 输液的分类及临床用途1.电解质输液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
如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
2.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
营养输液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等。
糖类输液中最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
氨基酸输液与脂肪乳输液将在后面专门论述。
3.胶体输液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
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1.3输液的质量要求1、在无菌、澄明度及无热源这三项,应更加特别注意,它们也是输液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
2、含量,色泽,pH也应符合要求。
pH应在保障疗效和制品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接近人体的pH,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酸碱中毒。
3、输液的渗透压应调为等渗或偏高渗,这样可不引起血象的任何异常变化。
4、此外,输液还要不得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和降压药物,不得损害肝、肾。
5、输液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并在存储过程中质量稳定第二章工艺设计与说明2.1工艺流程图2.2处方概述2.2.1处方【5%葡萄糖输液处方】注射用葡萄糖25g1%盐酸适量注射用水加至500ml2.2.2辅料的选择原则任何药剂在制备过程中都要选用一些辅料。
在片剂的处方中除主药粉末外,还常常根据需要加入稀释剂、润滑剂(或助流剂)、崩解剂等附加剂。
由于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等有很大的影响,片剂中药物及添入的附加剂均能影响片剂的崩解及主药的释放、吸收。
因此辅料是制备片剂的重要材料,它不仅是原料赋形的基础,还由于本身具有的性质,对片剂的制备工艺、稳定性、安全性、产品质量、疗效等有重要影响。
选择辅料一般基于如下原则:a)加入辅料应增加药物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
b) 辅料与药物混合后所得的混合物料应有适当的流动性和分散性。
c) 选用辅料应能提高至少不妨碍制剂的药效d) 辅料的加入不会增添制剂的毒副反应,最好能改善制剂质量。
2.3制药用水制备本工艺制备500 ml 5%葡萄糖输液,需要大量的注射用水,本工艺中以饮用水为原水,首先电渗析,运用离子交换技术,得到一定纯度的去离子水。
再经过蒸馏操作,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注射用水。
2.3.1 去离子水制备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可以把水中呈离子态的阳、阴离子去除,以氯化钠(NaCl)代表水中无机盐类,水质除盐的基本反应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达:1、阳离子交换树脂:R-H + Na+ = R-Na + H+2、阴离子交换树脂:R-OH + Cl-= R-Cl + OH-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总的反应式即可写成:RH + ROH + NaCl——RNa + RCL + HO2由此可看出,水中的NaCl已分别被树脂上的H+和OH-所取代,而反应生成物O,故达到了去除水中盐的作用。
只有H22.3.2 纯水的蒸馏本工艺中采取蒸馏的方法,因为其上一原料已是去离子水,采取高温蒸馏后再回流的方式进行制备。
其方法简单,回流的速率叫快,也比较节余能源,降低设备的费用,同时得到的水的质量也是有保证,可得到注射用水。
对已制备好的水,采取高度洁净的储罐储存,保证注射用水不被污染。
2.4 原材料的制备大输液系直接静脉滴注的灭菌注射剂,其原材料和溶剂都要符合注射剂的质量要求,还应调整 pH值和渗透压,配制的过程分为,先浓配,再稀配的方法。
2.4.1 浓配称取注射用葡萄糖溶于适量注射用水中,加热煮沸,使成60%左右的浓溶液,并且再加入的同时,采用一定的搅拌装置搅拌。
配液工序应具备10万级净化条件,防止外界空气污染,必要时用加入0.01%-0.5%的针剂用活性炭煮沸以吸附热原、杂质和色素。
2.4.2过滤过滤多采用加压过滤法,黏度较高时可采用保温过滤。
在本工艺运用陶瓷滤棒或钛滤棒进行预滤,当最初的滤液澄清度不合要求时,可进行回滤。
2.4.3 稀配将过滤好的葡萄糖原液进行稀配,加入已计算得到的合理水量使得达到5%的浓度,加入的是已经制备的注射用水。
稀配同样也要搅拌。
稀释时,原辅材料质量较好,杂质少、纯度高的注射剂的配制。
2.4.4粗滤和精滤对稀配好的溶液进行以前的过滤时粗滤方法。
采用砂滤棒进行粗滤,粗滤一般进行的时间较短,再精滤中,我们采用微孔滤膜和滤器组成的过滤器,是使大输液完全达到注射剂澄明度和微粒限度要求的最重要的一步。
过滤再制剂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再进行完粗滤和精滤过后,再对已配好的溶液进行pH调节,加入盐酸调至pH=3.2-5.5,不仅增加活性炭的吸附力,而且可使葡萄糖中的杂质—糊精水解,以及微量蛋白质凝固。
2.5 输液瓶的清洗输液罐应由无色、透明、耐酸、耐碱、耐高温高压的中性硬质玻璃制成,外观光滑、透明、均匀、端正,瓶口内无毛边。
输液瓶的好坏直接影响大输液的质量和产量。
2.5.1 瓶外清洗瓶外的清洗是保证大输液的质量的必须,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的最基本保证。
在本工艺中采用外洗机对玻璃输液瓶的外表面进行清洗。
玻璃输液瓶通过输送机送入外洗机内,快速旋转的毛刷对瓶外壁洗刷,并通过喷洒高压水冲洗瓶外壁,从而达到洗净目的。
由于科技的发展,这部分的内容一般已采用机械快速,连续清洗已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2.5.2 清洁剂处理运用1%-2%洗涤剂刷洗瓶中内外壁,采用滚筒自动洗瓶机刷洗。
洗涤剂一般多采用通用的玻璃洗涤剂。
2.5.3 饮用水处理对于已用清洁剂清洗后的输液瓶,需要通过饮用水处理来出去输液瓶上残留的清洁剂或洗涤剂。
在通过喷洒高压水冲洗瓶外壁,从而达到洗净目的。
饮用水处理后已基本达到要求.2.5.4 纯水清洗由于饮用水处理已达到基本要求,但因为GMP的要求,水的质量还未达到应用的标准,所以在本步骤中运用的纯水来处理。
纯水的要求已达到了要求。
本部也是有必要。
2.6 隔离膜的处理将涤纶薄膜逐张浸入于0.9%的氯化钠溶液中,煮沸15-30 min后,消除静电效应对异物的吸附。
倾去盐酸,加入75%乙醇液,浸入6-12 h.倾去醇液,用滤去的蒸馏水洗涤,或用纯水洗涤也可,以满足GMP要求。
直至洗液中无氯离子反应为止。
将洗净的涤纶薄膜放入过滤的注射用水中浸泡漂洗,临时用洁净镊子夹起,迅速盖在输液瓶口上。
2.7 橡皮塞的处理输液瓶盖上的胶是PE热收缩膜。
在商品包装上通常有PVC(聚氯乙烯)PE(聚酯)POF(多元复合物)热收缩膜。
这些热收缩膜在使用前是经过规定的拉伸力将其拉展。
在包封时通过热空气吹拂,自然收缩达到紧密封口的作用。
它的原料组成都会影响大输液的质量,因此,必须经过处理后,确保安全后,方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使用。
①用常水浸泡揉搓,除去灰尘杂质等,并挑除破毁者。
②用1%氢氧化钠液或2%碳酸钠液浸泡并煮沸30min.③除去碱液,用粗液常水冲洗。
④将胶塞再浸没于盐酸中约15-30min⑤倾去酸液,用粗滤常水冲洗。
⑥用蒸馏水洗涤,直至洗液中无氯离子反应时止。
⑦再用过滤的注射用水洗涤1-2次,并浸泡再过滤的注射用水中,待用。
用时再以过滤的注射用水漂洗,取出甩出的水分,立即用已垫好涤纶薄膜的瓶口中,并翻帽向下,压严。
⑧旧胶塞的处理,同上述步骤。
2.8 灌装工序在灌装前,先进行对以上各部的材料清洗。
运用注射用水清洗后,才进行本工艺的关键步骤,灌装。
灌装需要在洁净度为100级环境下进行。
药液由砂滤棒粗滤,再经微孔滤膜过滤后,便进入到自动灌装机中,最先到的滤液,弃去1000-2000ml,以后便可以灌装了,要调整灌装速度与进瓶的速度,使其同步匹配。
一个班次必须将药液灌封完毕,不得留待次日处理。
灌装在现代的设备上与封装机合为一体,做到了精密合理,再生产线上,更要做到连贯。
与各部原材料的产出统一同步生产。
用灌封的工序由灌注药液、加膜、压胶塞、轧铝盖四步连续组成。
除加膜工序还是手工操作外,其余各工序已采用旋转式自动灌装机、自动翻塞机、自动落盖轧口机的联动化完成整个灌封过程,灌封完毕后,应进行检查,剔除轧口不紧的输液,再进行灭菌处理。
灌装压塞区域通常采用局部百级层流净化装置,并应定期检查。
2.9 灭菌与质检工序在生产中染菌,由不能及时,有效地灭菌,是导致热原的因素之一,因而输液从配制到灭菌,以不超过4小时为宜,根据输液的质量要求以及输液容器大且厚的特点,玻璃瓶包装的输液剂的灭菌条件一般为115.5度、30分钟,灭菌设备常用热压灭菌器,但保温等操作还得需要人的操作,产品的受热程度也要特别关注。
凡是灭菌注射剂都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用于临床。
主要包括检查和检验。
①检查:微粒检查;澄明度检查;漏气检查②检验:鉴别与含量测定;无菌试验;热原试验;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刺激试验等在本工艺中,我们主要采用灯检和漏气检查(即倒转瓶子看是否发生漏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