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与非集合概念相对的,反映由同类分子有机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如:“中国共产党”、“森林”。
在某一思维对象领域,思维对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
一种是同类分子有机结合构成的集合体,另一种是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组成的类。
对象集合体与对象类的根本区别是:集合体的性质,构成集合体的个别对象不必然具有;对象类具有的性质,组成类的个别对象必然具有。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分别是对思维对象集合体、对象类的反映。
集合体的根本特征,决定集合概念只反映集合体,不反映构成集合体的个体。
如中国共产党是由千万个中共党员构成的集体,具有伟大、光荣、正确的性质。
概念“中国共产党”只反映党的整体,不能说个别党员是中国共产党。
在不同场合,同一语词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不表达集合概念。
如:“人”,在“人是由猿转化而来的”这一判断中,“人”是集合概念,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由猿转化的性质;在“张三是人”这一判断中,“人”是非集合概念,表示人这一类动物或其中一分子。
区别某个语词是否表达集合概念,须结合语言环境而定,即需要把某一领域的每一个对象与概念反映的性质联系起来考察。
准确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有助于避免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与集合概念相对的,反映由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组成的类的概念,即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如“文学作品”、“思维形态”。
非集合概念的特点有:
1、反映对象形成的类。
对象类具有的性质组成类的个别对象一定具有,这是对象类区别对象集合体的根本特征。
2、对象类的特征决定:非集合概念不仅反映一类对象,也反映该类对象的每一个分子。
如:山是由许多具有相同属性的个别的山组成的类,山所具有的性质,每一个个别的山也同样具有;“山”这一概念,既可反映所有的山,也可反映某一个个别的山。
在某一论域,除反映同类分子集合体的集合概念外,非集合概念包括:反映该论域单独对象的单独概念,如“中国”;反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组成的类的普遍概念,如“社会主义国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