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汇聚业务操作
业务需求:
项目的实际业务情况如下:在工行中心机房有一台S325设备,直接与城域网上S385对接。
在城域网上下挂有31台S200设备。
工行要求将31个S200的业务上传到工行机房S325上,经过汇聚,业务通过S325上汇聚板的GE光口与工行中心机房的中心路由器相接。
但是工行路由器的光口为多模方式。
S325无法提供多模的光模块与之对接。
因而局方希望我公司能提供一台能支持多模接入的设备。
我方提供一台A80,提供GE多模光口与工行路由器对接,并完成汇聚业务。
解决方案:
A80板卡配置如下:
配置方案为:利用A80设备STM-4上每个VC4的1-60时隙,实现与中兴S325的业务对接。
我们使用4块FE06板进行汇聚及VLAN划分,最后直接从GX01A的GE口中出一条光路,与工行路由器对接。
操作过程:
首先,将基层节点的传送的以太网业务交叉到FE06板卡的对应时隙上。
本次传输侧的第一个VC4的1-40时隙为60-67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
时隙交叉到8号槽位FE06的1-40时隙上;传输侧的第一个VC4的41-60,第二个VC4的1-20时隙为67-75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时隙交叉到9号槽位FE06的1-40时隙上;传输侧的第二个VC4的21-60时隙为76-83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时隙交叉到10号槽位的FE06的1-40时隙上;传输侧的第三个VC4的1-40时隙为83-91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为后期扩容方便,我们此次多配置了一个10M带宽)。
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时隙交叉到12号槽位FE06的1-40时隙上。
注:
1.考虑到充分利用板卡,及业务开通情况,在时隙的利用上需与上联的MSTP设备工程人员进行沟通。
本次业务中,为配置操作方便,我们本打算每个板卡只使用1-40时隙,但中兴工程人员认为如此会浪费S325的时隙,要求我们每个VC4需利用1-60号时隙。
2.跨设备汇聚业务需与S325上各时隙完全对应。
3.我司设备的VC12编码方式与其他公司设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配置业务前需确认上联设备的编码方式并加以更改对应(中兴设备为Tributary方式,华为设备为TS方式)。
4.监控通道的时隙绑定一般在业务配置时,应与上行设备工程人员沟通,上行设备一般会存在大量闲置时隙,如此次业务中S325和我们的A80每个VC4只用了1-60时隙,剩余的3个时隙闲置。
我们可要求对方工程人员划出其中一个或两个时隙,作为我们设备网管信息的透传通道,这样无需在后期网管搭建上再费周折。
时隙划分操作界面:
FE06业务配置(以10号槽位FE06板卡为例):
选中槽位10:FE06板卡,选择以太网内部端口,将对应的时隙分别绑定到对应的通道。
以太网内部端口通道绑定为:
不同节点之间的业务要配置VLAN标签。
选择TAG属性。
将所有内部端口打成UNTAG模式,设置缺省VLAN ID(即VLAN标签),分别是76-80. 其中缺省VLAN ID由局方提供。
以太网内部端口TAG属性为:
关于TAG:
tag 是进口数据必须带VLAN标签,否则丢弃数据包。
untag表示发出的数据包会剥离标签。
接收到的数据会打上相应的vlan标签。
一般内部端口选择untag模式,选择好相应的vlan标签。
汇聚侧端口选择tag模式。
以太网外部端口为:
设置完每个通道的VLAN标签之后,选择以太网外部端口,设置外部端口UTAG,汇聚侧端口tag。
选择以太网业务全局控制,使能VLAN功能,选择基于802.1Q。
随后选择以太网LAN业务,配置相应的VLAN组
以太网VLAN组配置为:
其他板卡类似设置。
注:
VLAN组ID要和组成员的VLAN ID一致。
比如VLAN组ID为76,成员为汇聚侧端口1和通道1,则就是只有带有VLAN标签76的数据包才能通过这两个端口,不符合的包则被丢弃。
GXO1A板卡设置:
本期业务考虑到业务后期扩展、稳定性和工程操作,GX01A板仅承担汇聚其他槽位以太网业务
以太网内部端口:
由于GX01A只能起到一个汇聚其他槽位以太网业务的作用。
首先需要关闭GX01A的板卡的VLAN功能,再将GX01A板块的外部
端口和汇聚侧端口的属性打成TAG即可。
以太网外部端口设置为:
以太网全局控制:
这里VLAN必须是禁止的,如果GX01A板卡上配置了业务的话则是使能。
这样就完成了汇聚业务的配置。
注:
1.在业务配置过程中,VLAN标签是打在每个经过虚级联的通道上,在汇聚侧无需再打上VLAN标签。
2.在设置的时候,要注意VLAN功能的开启和关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