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合同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格式合同,也称定型化合同、定式合同、标准合同等。格式合同是旨在明示其合同内
容的固定化、一般化,合同内容规定了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全部条款,以及合同形式均
由一方当事人事先予以确定,另一方当事人对该合同只能表示全部同意与否的合同。格式
合同名称并非我国所固有,系被辗转译介于国内。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早使用了“格式合同”的概念,而《合同法》则称为
“格式条款”。在银行等金融领域广泛使用格式合同,格式合同的使用似有流行的趋势。
格式合同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
一有违公平原则之虞的风险。
格式合同制订者过于强调保护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相对人的利益保护,违反公平原则从
而影响合同效力的风险。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此款即体现了
格式合同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在格式合同中,格式合同制订者应当公平合理地确定合同相
对人与其之间的权利,不得利用自身有利地位,将意志强加于相对人,损害相对人的利益。
二免责条款风险。
对免除或限制相对人责任条款及以适当方式提请相对人注意的风险。《合同法》第三
十九条,同时规定:“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条款,按照对方的
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所谓合理方式主要是指格式合同制订者以能引起相对人注意、提醒强调和吸引对方注意力的方式,通常可采取要求合同签字、个别告知或对这些条款以
更醒目字体、字号标明注意事项、填写说明等。提请相对人注意必须在合同签订前作出,
否则,则对相对人不产生约束力。
三格式条款无效的风险。
《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格式合同如果违反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以致双方权利义务严重失衡时,借款人
可以依法要求确认其无效。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
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本条第二款:“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
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四特别条款的效力优于格式合同条款效力的风险。
《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因此,如果格式合同制订者与相对人就格式合同的条款所规定的内容进行了协商并
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特别条款的效力就要优于格式合同条款,因为它更符合意思自治原则。五对格式合同的不利解释风险。
《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
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格式合同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它由
格式合同制订者一方预先拟定,又未与相对人预先协商,因此,法律要保护相对人的利益。
制订和使用格式合同,可以有如下一些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方法:
一基于公平原则制订格式合同。要求合同所约定的当事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对待”和“对价”关系,但无需“对等”和“等价”。易言之,只要权利义务系真实的意思
表示,允许权利义务的比例衡平。
格式合同是否是实现人们追求公平的手段殊值怀疑,从理论到实践都遭到了太多的诘难。但必须承认的是,格式合同的格式化改变了传统合同缔约过程的秘密状态。
合同订立的公开化以及主要条款的标准化使得合同的提供者与相对人不能通过那种个
别磋商的方式使身份不同、缔约能力有差异的相对人受到不同的对待。这样,格式合同使
得利益分配在消费者相对人之间是均衡的,从此种意义而言正是格式合同的公平价值之所在。
二合理提示方式。
采用合理方式,提示相对方注意“免除责任”、“限制责任”的条款。当然,公平、
合理、合法的免责条款可以合理分配风险,避免不必要的讼争。
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六条的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
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
称‘采取合理的方式’。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三按照相对方的要求予以说明。
按照合同相对方的要求进行说明,既是相对方的权利,也是合同提供方的义务。合同
提供方在尽了说明义务之责,尽了提示注意义务,一俟相对方明知合同内容即为已足。
四吸收框架合同文本优点,设计合同可选择条款。
所谓框架合同文本,是指由合同制订者设计合同的基本体例,内容上区分必备条款和
选择条款的一种参考样例。使用时相对人必须再根据具体情形,对框架合同文本进行初步
筛选补充,然后交由合同提供方进一步协商,最后确定合同文本内容。
从形式上看,银行使用框架合同文本后,“填合同”转变为“写合同”和“谈合同”,实质上,框架合同文本的使用更符合合同法所确立的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是避免格式
合同所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它还可以突出相对人的不同特点和风
险点,有的放矢防范法律风险。
相关阅读:
格式合同的法律特性
一、格式合同的预先制定性和单方决定性。格式合同的有关条款全部或部分由当事人
一方预先确定,这一点是不同于一般合同的,一般合同是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拟订的。
二、格式合同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格式合同条款一经拟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
稳定性。这种稳定性表现在:一方面合同条款不能随意修改,欲与之缔结合同的当事人只
有完全同意才能成为缔结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讨价还价,另一方面格式合同多
是由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印制成书面的固定的形式以便使用和当事人了解。重复性是指
格式合同的反复使用性。
三、格式合同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持续性、细节性。广泛性是指合同要约总是向不特
定的多数人发出的,而非针对某一特定对象,格式合同内容为供多数契约之用的本质。持
续性是指要约总在较长时间内发生效力,在合同制定者改变其经营策略以前该要约都可以
作为承诺的对象。细节性就是指该要约一般包括了合同的全部条款。
四、格式合同内容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格式合同的订立一般是专门部门或具有专门
知识的人员或行业机构制定的,能够正确反映所涉及行业的客观规律与特殊要求,并经过
较长时间反复运用与实践后总结出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五、格式合同地位上存在着不公平性。使用人利用在经济或其它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使其可以将预定的格式条款强加于对方,从而排除双方协商的可能性,表现在法律和事实
上的垄断。当事人的这种垄断常常被称为“契约环境的不公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