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园林景观的设计为人们创造了环境优美、色彩丰富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是否宜居和生态的重要标志。
因此设计出园林景观优美、深受居住用户喜爱的生态式园林小区,已成为一种潮流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质量也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而居住区园林景观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
所以设计出园林景观优美、深受居住用户喜爱的生态园林小区,已成为一种需要。
1.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
1.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环境景观设计理念。
在具体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以改善居住区周边环境质量,提高整个居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为根本目标。
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周边环境的美观,而忽视其实用
性。
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仅要努力创造优雅、清新的环境氛围,而且要努力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真正为居民提供便利、舒适的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规模也会逐渐扩大。
这就要求相关规划人员逐步增强景观设计实用性的理念,在设计和空间布局中,为居民带来各方面的便利,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促进居住区协调、稳定发展。
1.2体现科学化的布局理念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的体现科学化的布局理念。
所谓科学化的布局理念指的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能够通过科学的布局,提高居住区环境的舒适度,整体的协调和美观。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化设计的理念,层次感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
根据居住区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入一些新型的植物,并合理的进行绿色植物的搭配,使设计和布局更加协调。
此外,有些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提供各级私密的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设置平缓的过渡。
总之,在居住区设计过程中,科学化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3体现当地特色的理念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的体现当地特色的设计理念。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形式和布局要能够体现当地的文化氛围和特征,这样设计之后才能更加协调。
在进行居住区内环境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
貌,选择适于生长、并能很好调节居住区气候的植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层次化设计和布局。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结合当地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有资源,创造出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
2.绿色植物配置
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居住区的各类绿地有各自的功能要求,但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改善和保护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因此,绿地的植物配置应以自然生态为主,利用各种植物群落式的搭配构成绿地结构,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以植物造景的设计情境为指导。
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
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 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 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 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 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 达到四季有花, 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 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 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 良好的植物群落, 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 适度的园林小品, 完善的园林设施, 加上有效的自然保护, 共同构成完美的生态环境。
在配置植物树种时,应按照自然、生态原则进行设计,通过明显的季相变化让人们感受到四季交替。
近似自然的风光,使居民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城市居住区中,各类园境小品、植物配置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
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都属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范畴,甚至是居民的视觉感受都在景观设计的范畴内,因此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3.1扩大绿化面积充分利用空间
通常在进行小区景观绿化设计时,为了确保达到小区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率应保证的 35% 以上且绿地要有大于 70% 的绿化率。
换一个角度而言,在绿地中的道路、建筑小品以及喷水池等等硬质景观就要控制在 30% 之内。
虽然小区的绿化质量不能单单通过简单的数据来体现,但是从业者们还是必须认真思考如何能有更多的绿化面积。
由于现代城市的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居住小区的绿化景观设计不能仅仅考虑居住在低楼层的居民,还要考虑居住在中高楼层的居民视觉景观感受。
因此景观设计师要在小区景观绿化设计时,要扩大绿化面积充分利用空间,给予中高楼层居住的居民一个较好的视觉景观。
3.2改造居住区原始状态
现在很多在居住区建设开始之前,景观设计师只是对居住区地形有初步的考察,未加思考就将地推平之后在地上进行绿化和建设,这样使得居住区的原始风貌遭到破坏。
因此在居住区建设之前,要对居住区的地形进行充分的考察。
由于古树名木和自然古迹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和沉淀,所以在居住区建设期间,要对当地的古树名木、自然古迹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方便加以利用在景观设计
中。
在古树名木和自然古迹基础上设计的景观更能体现居住区的文化气息,让其具有景观特色,有利于增强居民的生态观念。
3.3注重户外空间的设计
在居住区景观的健身措施、雕塑以及景观道路等等的设计时,必须将建筑、景观小品以及树木的相关尺度进行充分合理的量化和考虑。
每位居民都应该拥有一定程度的户外空间,在满足更多绿化面积的同时,还要考虑居民参与园林的因素。
因为没有感知的、没人参与的绿地是缺少品味的、没有意义的。
居住区的景观需要有参与性、开放性、公众性,这样居民在景观绿地中的聚集成为了这个为题的关键,所以健身措施和景观道路等户外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3.4合理组织景观空间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空间设计。
居住区的林景观空间设计要实事求是,从居住区原始风貌出发,通过采用不同空间的组织手法,扩大绿化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在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居住区园林景观密切相关,居住区园林景观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渗透手法和分割手法是居住区园林景观空间的组织的主要方式。
3.4.1 分割空间
分割园林景观空间要满足居民在园林景观中活动时的需求和感受。
空间中封闭部分可以在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给人安全、宁静、隐
蔽的感觉,便于休憩;开敞部分则能增加居民们相互交往的气息。
分割的空间可以在人流动时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
通过空间分割可以丰富景观视觉,为居民提供所需的活动空间尺度,还可以形成景中景、园中园的多层次的空间效果。
采用高度在30~60cm攀缘植物、绿篱和墙体进行分割时,空间只是简单的隔开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居民还可以透过分割体向外观赏景观,没有封闭感。
当采用高度超过 90cm 的分割体时,空间的视线将受到分割体的阻扰出现封闭感,并且这种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3.4.2 渗透空间
空间的分割同空间的联系与渗透是相辅相成的。
单纯空间的分割而没有联系和渗透的空间容易让人感觉到压抑和局促,通过延伸和扩展向相邻的空间,可以让原有的空间更有层次感。
通常采用的手法有:采用植物框景、花格墙和门窗作为分割物时,为了使得被分割空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渗透性,可以利用门洞等等手法,既能保持空间的独立性,又与相邻景观相互渗透,紧密联系。
花架不仅有分割空间的功能,还能使得相邻空间相互衬托,使得空间更有层次感。
4.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的语言表达是植物配置,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艺术性与自然性可以通过良好的植物培植来体现。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注意扩大绿化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合理改造居住区原始
状态,注重户外空间的设计和合理组织景观空间,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植物,使得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结构形式和原始风貌相协调,提高居民的生活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军.也谈现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
艺,2012(5)
[2] 魏绪英,项忠平,蔡军火.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