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中考诗歌语言赏析专题复习(含答案)古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往往一字千钧。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炼字和炼句两方面入手。
1.(陕西、云南推荐)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4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分)(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2分)(1)【答案】(2分)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解析】此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诗词赏析。
解答时先明,然后分析颔联的意思:潮水涨满,两确“阔”字的本意“宽广”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
可见“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
(2)【答案】(2分)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
(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要回答诗句蕴含的哲理,需要对这一联有个全面地理解。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有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渐呈现,这一“生”字着实形象。
太阳刚刚升起,大地还处于黑暗中,但黑夜已被撕破,“残”字写出了不可抗的消失。
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
“入”字更生动,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这些字简洁而极有分量。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
2.(陕西、云南推荐)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2分)“辅”或“望”字。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分)(1)【答案】(2分)示例一:“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示例二:“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中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2分)【解析】这句诗中的两个动词分别是“辅”和“望”。
作答时,,然后展开首先解释该字的句中义,“辅”是“守护”,“望”是“眺望”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三秦大地护卫长安。
第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出一片雄伟气势,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第二句写京城的风烟眺望蜀中五津,结合该诗背景,作者正是在京城送朋友前往蜀中时写了这首诗,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两个地方就这样联系了起来,生动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2)【答案】(2分)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解析】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怀,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只要我们心意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据此概括即可。
3.(河北推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5分)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信心。
(2)简要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2分)(1)【答案】(3分)B【解析】A项结合第二联“不能食”“心茫然”可知“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表述不正确。
C项诗人用姜尚、伊尹的典故,旨在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遇到明君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愿望。
“直接表达”表述不正确。
D项表现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突出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并不是简单的“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信心”。
故选B项。
(2)【答案】(2分)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赏析时首先要明确这一句运用了南北朝时期宗悫的典故,是诗人在面对坎坷的现实之路、对前途迷惘的情况下发出的最强音,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奋起,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突出表现了诗人准备突破一切阻力去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不断追求理想的乐观积极心态。
4.(河南、河北推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4分)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从炼字的角度请赏析首联。
(2分)(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摧”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敌军的人马(1)【答案】(2分)“压”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艰难,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也衬托出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首联中,“黑云”和“日光”并非实景,只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
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敌军人马多,双方力量悬殊,突出守城将士的英雄气概,据此分析总结即可。
(2)【答案】(2分)表达出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展现出的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壮志豪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读诗句,明确诗句意思,这句写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据此可知,“黄金台”在这里是运用典故,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视死如归、报效朝廷的决心。
5.(陕西、河南推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此句深刻内涵的理解。
(2分)(2)本诗中颔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答案】(2分)示例一: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示例二: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景中寓理,蕴含着事物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深刻道理,不能因眼前的困境而沉沦,我们应对前途充满信心。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诗句的含义: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再结合句意中自然景物的变化,来理解深层含义,即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也可以从修辞手法等角度来分析,扣住“积极向上”“充满希望与信心”等意思便可。
(2)【答案】(2分)写作手法:用典。
表达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解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为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回到家乡倒好像烂柯之人。
结合诗人写作背景(被贬多年回乡),扣住“空吟”“翻似”二词,则可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由此可得出答案。
6.(江西推荐)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4分)途中宋·赵汝鐩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诗描写了诗人雨中路途上的所见所闻。
B.首联写诗人于行路途中忽遇风卷云开,雨过天晴的喜悦。
C.颔联描绘了一幅春日里乳燕习飞,鸠鸟唤妇的动人图画。
D.颈联营造了热闹喜庆的气氛,其中有画面,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