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钻孔灌注桩是高层建筑的一种比较可行的基础,但也时常会出现因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不当造成的工程事故,本文特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处理
1 前言
目前,大多数高层建筑物、大型桥梁都选择钻孔灌注桩基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强烈刺激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发展,近二三十年来的工程实践表明,钻孔灌注桩是高层建筑的一种比较可行的基础,但也时常会出现因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不当造成的工程事故。

因此,正确认识钻孔灌注桩的性状,合理设计钻孔灌注桩基础,正确掌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成了进一步推广应用钻孔灌注桩的关键。

2 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事故后处理
与预制桩相比,钻孔灌注桩的主要问题是桩身的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和保证,在地下、水下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出现断桩、缩颈、露筋和夹泥等现象。

这主要是施工质量不好造成的。

由上述可见,各种事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因果或多因一果的。

现将常见事故发生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和事故后处理措施列表1。

3 环境变异引起桩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3.1 鉴别施工质量和环境变异两种原因的方法
桩基工程事故发生后,常不可避免地为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的问题而发生争执,有的桩基施工单位自查报告中陈述了施工质量是好的种种理由,而建设单位面对桩基工程事故确已发生的现实,认为桩基施工质量有问题,双方争执不下,诉至仲栽机构或专家系统,这时,仲栽机构(包括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及其领导)以及专家系统必须严格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规为准绳”的原则,公开、公正和公平地执行自已为政府办事和为人民主持公道的神圣职责。

应深入调查研究、实地踏勘查访、详细占有资料、深入分析原因,同时耐心地听取争执各方的陈述意见,反复论证推敲,审慎地提出最终的仲栽结论意见,切忌主观片面、先入为主,更不容许受到利益驱动而拘私枉法。

事实上,要分清施工质量和环境影响两种原因还是有办法的。

以开挖基坑和邻近打桩或挖坑、抽水为例,其步骤是:
(1)查阅桩基工程施工验收报告和检测报告(特别是低应变动测报告),然后再事故发生后再检测一次或多次掌握其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如果有明显变化或变化速度较快,则说明主要原因是变异;
(2)观测群桩桩头的位置及其变化,如发现移位是一边倒或从外向里移,则表明环境变异是主要原因的可能性大;只须对照本工程基坑开挖的顺序和邻坑开挖的过程与桩位移动趋势之间的关系,就可生动形象地模拟推演出桩基事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
⑶观测群桩桩头的倾斜程度及其变化,其理由同上;
(4)观察工地现场的地形、地貌和地物,包括坑底的形状、基坑周围房屋及其他构筑物形状、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状况,可以发现
基坑开挖、打桩和降水等环境因素变异不仅影响到桩基,而且在所有与之有关的建(构)筑物上都会有所反映。

反言之,如果上述趋势不突出、变化速度不大,桩基质量检测报告第一次就存在大量问题,则施工单位难辞其咎,无法推卸责任。

不过,首次检测时间是在基坑开挖到一定深度之后进行的,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该是综合因素造成的。

这时应该查阅基坑支护结构、邻近建(构)筑物以及坑外地面的水平和竖向位移情况,作为推论的主要判断武器。

3.2 环境变异引起桩基工程事故的处理对策
预防措施是:加强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尽量减少基桩变位;严格规定并实时控制基坑开挖、降水、打桩的方法、速度和顺序;承台跳挖跳筑;加强承台间的纵横向连系梁;控制坑外环境变异的
时间与空间限度。

必要地采取筑中心岛向外斜撑的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开挖对工程桩的影响。

若淤泥土层实在太厚太软,还应用水泥土(旋喷或粉喷)在坑底淤泥质土内做暗撑;桩头混凝土垫层宜分块跳浇,然后连成整体,避免一次开挖到底,淤泥上涌。

用地震测震法监测邻近打桩对待建场地基土可能产生的振动量级;配合土工动力三轴压缩仪进行动强度和坳变形性能的测定以及砂土、粉土的液化势测定;基坑降水和环境水对工程桩沉降的影响有许多工程事故先例,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作出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来,特别是深厚软土地基中的摩擦桩和深层降水条件下的短桩基础(它一般已进入浅层粉土持力层,但下卧有软土和砂土),降水所引起的附加固结沉降数量十分可观。

4 结语
总之,钻孔灌注桩基础是适用性较强、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桩基础,广泛运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及港口工程中。

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因果或多因一果的,除施工质量外,环境变异对钻孔灌注桩质量也不可忽视。

通过对施工工艺及质量事故原因的分析,有利于质量控制的事前、事中控制工作。

具有预防质量事故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