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热和能复习提纲

第十三章 热和能复习提纲

第十三章热和能复习提纲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②。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发生扩散现象,仅仅扩散的快慢不同,间扩散速度最快,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相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扩散越。

因为分子的运动跟温度相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有的。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合力为,对外;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但增大得更快,斥力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但减小得更快,引力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力;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能够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符号是)。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温度降低,内能;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例如),内能减小,温度(例如)。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有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有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能够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将能转化为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将能转化为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能够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注意: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有或没有)发生改变;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或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热传递的条件:存有。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相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

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 c=m= t=t0=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 c=m= t=t0=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和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三章《热和能》质量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A.把糖块放入水杯中,水逐步变甜B.水壶放在火炉上加热,水逐步变热C.一盆水倒在水泥地面上,水立即散开D.风吹树叶动2.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A.萝卜分子间存有空隙,易扩散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3.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4.水很难压缩,其原因是()A.分子间存有斥力B.分子间存有引力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间不存有相互作用力5.关于分子的下述说法准确的是()A.分子虽小,但能够用肉眼看见B.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力很大D.分子力即分子引力6.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A.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B.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C.水的热量大于沙石的热量D.水的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7.如图(a)是一个铁丝圈,其中较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明了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存有引力C.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有空隙8.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体积发生改变,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变化B.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C.气态物质的分子的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D.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态分子间的作用力大9.将一桶汽油用去一半后,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A.内能B.质量C.比热容D.体积10.关于温度和热量的概念,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它放出的热量越多B.温度越高的物体,它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一定时,它具有一定的热量D.物体的温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1.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我们把物质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________________;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相关.12.一杯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达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此杯水倒掉一半,剩下半杯水的比热容是_____,若水凝固成冰则比热容_____。

(填“改变”或“不变”).13.早晨小威的妈妈用豆浆机打豆浆,从开始加热到豆浆煮熟的过程中豆浆的内能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小威在边吃早餐边听天气预报时发现北京比大连的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水的_________。

14.吸烟有害健康,吸“二手烟”危害更大,所以公共场所通常有“禁止吸烟”的标志,如图1所示。

在空气不流焦炭木炭酒精柴油3.0×107 3.4×107 3.0×107 3.3×107通的房间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造成其他人吸“二手烟”。

这是因为分子 的结果。

15.如图所示,李华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他会看到_____杯中的墨水扩散较快。

这个实验表明 扩散越快。

16.在一根长的玻璃管中,装入50毫升的水,然后再装入40毫升的酒精, 把它们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将会小于90毫升,这是因为 。

17.汽车散热器等制冷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 较大的性质.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 4 kg 的水,当水温升高了 10 ℃ 时,它吸收了_____ J 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 ℃),不计热量损失] 18.下列四句话中,热字表示什么物理量(选填“温度”“内能”“热量”)天气真热 ; 摩擦生热 ; 物体放热 ; 电炉很热 。

19.一块铁从 20℃ 升高到 25℃ ,吸收的热量为Q 1,温度从 80℃ 升高到 85℃ 时,吸收的热量为Q 2,则Q 1__________Q 2(填“< ”、“>”或“=”)。

20. 湛江市正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开窗门,满目清翠,走出家门,街道宽敞整洁,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小明家住市中心,他担心奶奶寂寞,想奶奶与他同住,但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愿住,这激发了小明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暑假的某一天,他请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选定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测试点的气温,如下表. (1)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解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 。

(2)质量为10kg 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了5℃,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 。

(3)请你为湛江市“创模”献计献策,提出两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① ; ② .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 21.如右图所示的几个物理实验分别说明了: 实验(1)的现象是____ __,说明 ____________ ; 实验(2)的现象是__ ___,说明_____ _____;22.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 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 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300 20 30 6 4 煤油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__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1、2号杯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3)分析比较3、4号杯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 、 相关。

四、简答题(共7分)23. 据相关专家预测,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C 左右,而冬天气温比原来升高2°C 左右.你认为专家的这种预测其理论依据时什么?五、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24.炎热夏天,小丽将装有0.6kg 水的塑料瓶放入电冰箱冷藏室,待水降温后饮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