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及思路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及思路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及思路命题分3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其中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强势重现(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名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

如《尝试》《肩膀》《愿景》《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的生活》《季节》《我能》《怀想天空》《一步与一生》。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提篮春光看妈妈》。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例: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注意: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选。

3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 不得抄袭。

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

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感慨。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

(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3)立意自定。

(4)文体自选。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或套作。

3、半命题式作文只提供题目的一部分,要求考生自己补写剩余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

例:请以“我凝视着”为题作文。

横线上可以填写有意义的事物。

要求: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等。

2 不少于800字。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

如《谈意气》《说“安”》。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的意义,如《门》《路》。

例:人人头顶一方天。

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

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想,令人神往。

(江苏卷)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实力与凭借》《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人与路》《一步与一生》《数目“森林”气候》。

【审题思路】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富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

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坎”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食物、人物。

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例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

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 );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C、把握“题眼”,梳理关系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

这类命题大致有偏正、动宾、主谓、并列几种。

(一)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

外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

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1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二)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

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

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

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象的空间。

1、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

2、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三)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

“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不能忽视的。

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四)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绝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事“索取”,什么是“贡献”。

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的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有在审题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

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显然是指成绩、喜悦、爱意等、“妈妈”可以是指生身母亲,也可以是指我们的祖国,还可以是指待如妈妈般的人,比喻老师等等。

另外,“提篮春光看妈妈”语言极其优美,这就暗示考生以此为题所写文章的,其语言风格应该和标题一致。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种方法更多的情况下是需要综合运用的。

怎样是高考命题作文“符合题意”1、“命题作文”审题的三原则(1)在限制中求准。

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限制相会在“爱”“不容易”,是写“爱”,但显然“不容易”是敘写的重点。

(2)在灵活中求新。

无论命题限制多么严,总有未加限制的方面。

如《我的一位老师》未限制哪位老师,只要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就都是“老师”,都可以写。

比如,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这样就会有更多更新颖的题材。

(3)在隐含中求实。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如对《铺路石》、《桥》之类的题目,更要善于挖掘隐含于其中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2、方法指导(1)找题眼。

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1、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实现执行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如“双赢的智慧”,题眼是“智慧”。

2、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

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3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了解范围和重点。

1、分析内涵。

如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反面论点来批判,显然不妥当了。

2、分析外延。

引申型命题,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比喻类型、象征型命题。

3、分析关系。

通常所提供的概念之间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目的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并列关系(《走雨停》06重庆)等等,有时,多概念之间还会是循环关系。

分析结构。

通过对题目的语法结构做出分析,以确定作文的思维走向。

比如:独词式:《季节》《传递》《纪念》《愿景》《读》短语式:《雕刻心中的天使》单句式:《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复句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写作时理应“优”“乐”并举,重前略后或重后略前都会给人以失重之感。

(3)比较。

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那么,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也是一种好方法。

①比较命题的关键词。

②比较命题中概念的关系。

③比较题目的文体特征。

通过比较,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等命题的细微差别,如评议型要求评事议理,引申型要求借题发挥,考证型要求查核证实,感想型要求夹叙夹议。

审题时如把握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的体现命题意图。

④比较命题的类型。

如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象征型则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⑤对相似题目的比较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怎样排斥写那些不合题意的内容或材料,而且启发我们避开“相似题目”的雷同构思,把握住写作重点,并有可能在文章中议论出别人未觉察出的新意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