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会计的国际化

财务会计的国际化

财务会计的国际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本对会计国际化的涵义和容进行了说明,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发展趋势,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方向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同时结合国际化案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关键词:会计国际化现状趋势方向对策一、会计国际化的涵义关于会计国际化的定义,国外会计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C.W.诺贝斯在他和R.H.帕克等合著的《比较国际会计》中认为:会计国际化是指“通过对国际惯例的变异程度加以限制从而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

L.5.阿凡和L.H.拉德波夫认为:“会计国际化就是一种缩小各种会计标准和会计实务差异以形成一套严格的可接受的会计标准和会计惯例的过程。

”美国会计学家FrederiekD.5.乔伊、C.A.福罗斯特、G.M.米克在其合著的《国际会计学》中定义:“会计国际化是对各国会计实务的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

”我国会计学者兴云在《中西会计比较研究》这本书中认为:“会计国际化就是各国会计准则通过不断地协调来求同存异,逐步缩小不同会计惯例之间的差异的一个过程。

”总的来说关于会计国际化的含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化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通过找寻各国差异之所在,求同存异,以更好地促进国际交往。

第二种观点认为:国际化就是在可能的围,尽量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大家认可的一致容。

这是一种国际协调化观点,其目标是寻求各国共性,尽量减少国家间差异,消除不必要分歧,以达到国际间处理有关事务的可比性和同质性。

第三种观点是会计国际化就是实现全球会计的一体化、统一化。

二、会计国际化的容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容包括:第一,会计理论国际化,主要指会计信息供求理论、会计监管理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理论以及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等基本理论的国际传播及发展。

第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化,主要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现及其国际间相互借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指南,也是评估既有会计准则的重要标准,更是推动会计语言国际可比的重要环节。

第三,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国际化。

第四,会计准则体系国际化。

为提高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各国会计准则往往附有解释说明、应用指南或理论基础,并将其作为准则的有机组成部分。

准则体系的比较与借鉴,构成了会计准则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五,会计准则国际化。

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特定准则有可能成为共同认定的国际惯例。

第六,会计教育国际化。

教育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

按照教育规律以及会计在的规律性,实现会计教育的国际接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会计人才国际化。

通过教育改革、人才的引进与流动等实现会计人才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人本基础。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与趋势(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现状第一,会计政策制定及会计容规上与国际惯例接轨。

1985年颁发了“两外会计制度”,吸收许多诸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平衡式,在存货、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计价中尝试运用稳健原则等一些国际会计惯例;1988年成立会计准则研究组,开始着手研究西方会计准则进而制订我国会计准则;1992年颁发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度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接受了西方国家通用会计惯例,并逐渐把国际会计惯例推广到一般企业。

第二,199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建立了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行业会计制度为补充的会计规体系。

此后,又逐步颁发了若干具体会计准则征意见稿。

第三,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加快了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进程。

传统的会计分科是按行业分为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等,而现行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式。

即专业主干课程分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这不仅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人才市场适应性、培养会计专业“通才”。

此外,国外会计专业组织和大学,不断进入我国会计教育界。

第四,建立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注册会计师考核评估体系,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考试逐渐接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考生,会计师事务及事务所的国际合作也不断加强。

第五,逐步树立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思想观念。

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建立企业税务会计体系,明确会计是旨在向有关利益集团提供可供决策的信息系统,会计是企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是不可协调的矛盾等观念。

(二)我国会计愤例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我国现行会计惯例与国际会计惯例比较,还有明显差异。

集中表现在:第一,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第二,未建立与企业会计体系及其准则相配套、相协调的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和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仍起主导操作规作用。

第三,加人和参与诸如IASC.ICA等权威性国际会计组织及其活动还不够深人,不利于我国与国际会计界的深层次交流及会计国际化发展。

第四,许多会计实务处理方法与国际惯例存在差别。

第五,会计管理体制尚存在差异:一是对会计事务的行政管理过强、行政干预过多,二是会计人员的“二重性”地位未能完全转变。

第六,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并在实务中推广使用,行业色彩明显。

第七,会计理论发展滞后,研究方法单一,会计教育模式与国际惯例尚有差别。

(三)未来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会计国际化是必然的。

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筹资、投资、贸易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网。

越是强大的企业越要在世界围实现最优化资源配置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这便要求一个真实、公允的会计语言来协调经济市场的发展。

会计国际化是各国经济利益协调的需要。

第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发展的要求。

随着世界各国双边和多边贸易的不断扩大,包括以往的商品、劳务和现代科学技术在的交易活动日益增加,在世界经济贸易谈判过程中,必然要对双方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状况做充分而全面的了解,但各国不同的会计语言却成为阻碍了解过程中一个不可争的因素,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公允和会计实务的统一。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利润分配的要求。

随着世界各国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劳务相互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围越来越广,各国的外资企业以及众多的跨国公司有了空前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为维护自身利益、母公司为了加强控制各子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实施国际经营,都要求按国际惯例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和协调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

这些庞大的国际公司强烈要求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有一个基本一致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以适应投资者决策的需要。

在这样的经济市场趋势下,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

第三,中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市场已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形成了庞大的经济网络,此时各国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向之一就是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而不是各自说了算的局面。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将在更大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这都迫切需要中国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以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四、会计国际化的方向和对策(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方向1.逐渐消除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许多的差异,因此,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从一开始制定时就与认SC 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较好,但是之间还是存在不少差异,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机制,只有活跃的市场,才能使会计计量达到公允,而这一公允价值一计量基础恰恰是国际会计准则规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完善,所有者要到位,这样,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就十分强烈,就会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必要前提。

第三,适时修订现行会计准则,如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债务重组、建造合同、现金流量表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同我国会计界长期强调中国特色有很大关系。

第四,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形势以及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心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近期制定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计划。

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落实减少差异的措施和计划。

2.尽快构建我国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将受各种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影响。

也就是说,各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均依赖其特定的环境而有其特定的适用场合。

说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概念结构是国际通用的,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制定本国概念结构时照搬其他国家的。

我国必须吸取其他国家及国际准则制定机构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国的会计环境,尽快建立有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这无疑会减少协同中的磨合,加速协同的进程,为中国会计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开端。

3.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国际化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

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的更为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特色,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国际化,而强调国际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本国的特色,我们必须要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有利于国际经济交往,又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利益。

所以,应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合国际会计惯例的方面,以促进国际经济交往。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对策1.积级参与同际会计准则制定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会计改革的动态情况,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丰作。

2.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应建立专职的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认真研究,将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环境、会计法律制度逐项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测定其适应程度、产生差距的原因、各种差异可以采用的调整方法等,做细致、深人的研究工作。

尤其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认真研究其出台的历史背景、规的主要原因、准则制定的理论依据、规的对象围界限、与其他准则之间的在联系等,要通过研究与我国目前执行的相关的会计规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对执行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研究报告。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在长期不能直接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应是我国会洲国际化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这项原则指导下,为了使我国颁布执行的会计准则能够收到预期的规效果,我们必须建立各项准则执行的检测机制,不能让不成熟的准则用于会计规体系。

3.会计国际化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工作策略会计准则是一种法律规,它的出台是要用会计实务执行的效果来支撑的,如果规不合理、不科学,它所影响的是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导致的是经济秩序的混乱和参与者信心的失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