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南水北调”的利弊

论“南水北调”的利弊

论“南水北调”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班级:旅游管理1202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论“南水北调”之利弊摘要:南水北调是我国21世纪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它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南北城市水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但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再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

关键词:南水北调(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生态环境(),水资源管理()。

提起中国,人们大多都回想起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现在还要加上一个人口众多。

但是,仔细观察中国地理版图,就会发现中国的大多资源,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分布不均衡。

其中,尤其以水资源为甚。

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呈新出南多北少的水文分布格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2002年,我国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正式动工。

一、“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问题时21世纪之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十分不均衡,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

中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35.9%,人口数占全国的54.7%,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分布严重不协调。

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且大多为北方旱灾频繁,南方水涝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南北水资源,解决旱涝灾害,就成了水利学家和相关专业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早在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就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战略性工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果可能,借点水来用也不是不可以的。

20年后,中国政府投资在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上游,兴建了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开发打下了基础。

南水北调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时半个世纪,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进行了大量的勘探、科研和规划设计等工作,于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从宏伟构想进入实施阶段。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的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开工,意味着中国实施跨流域、大规模调水的尝试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的水通过输水系统引到北方缺水地区,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引水线路,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面抽引长江水,主要解决苏北与山东缺水问题,并可为河北、天津提供农业与生态环境用水,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的输水道;中线方案规划采取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方法,通过在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新建专用渠道,让洁净汉江水“自流”到华北各地;西线方案将引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的水入黄河,着重解决黄河上中游青、甘、宁、内蒙古、陕、晋6省区的缺水问题。

规划调水总规模到2050年可为448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分期执行。

二、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利益1、有效缓解了我国北方的用水危机南水北调工程提出的便是为了缓解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

北方由于水资源缺乏,农业发展常年受到旱灾的威胁。

同时,缺水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安定。

有些缺水严重的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的深层地下水,使得地方病蔓延,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许多地方因为缺水,大量污水未经处理而重复利用,造成环境恶化以及农副产品的严重污染。

南水北调则很好的缓解了这些因缺水而导致的严重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全面缓解京、津、冀、豫、鲁及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惠及3亿人口。

2、有效缓解了我国南方的水涝灾害对于南方输水区而言,这一水利工程的有利影响集中体现在长江水域及其支流水域中下游地区。

长江水域极其支流中下游地区被撵都有数十万的群众饱受洪涝灾害之苦。

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则有效的缓解了这一问题。

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是完善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解决汉江中下游和武汉地区防洪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

3、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除了间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外,由于对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据总体规划阶段初步估算,仅此项每年可以拉动中国经济0.12个百分点。

调水工程通水后,我国北方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500亿元。

在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期,随着广大受水区水资源条件的改善,企业生产结构和规模也会随之变化,一些新兴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扩大就业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多。

三、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型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在国际上已有许多成功经验,但同时也不乏惨痛的教训。

由于调水工程巨大,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问题,特别是难以预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危害甚至是灾难。

例如俄罗斯的北水南调工程,影响了喀拉海水温,造成能量失衡,导致极地冰盖增厚,春季解冻时间推迟,甚至对西伯利亚森林造成巨大破坏,其潜在的危害性在调水工程完成后一步步的显现出来,对当地生态环境甚至全球气候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南水北调工程在很大方面也对调水地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尤其以长江河口和汉江中下游最为明显。

1、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破坏南水北调工程最终的调水规模将超过长江的常年径流量,如此大的调水规模,严重破坏了长江的自然河流生态系统,对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1)长江河口的咸水入侵长江河口的咸水入侵在天然条件下已经比较严重,枯水季节,长江的径流量约为每秒6000立方米,而东线的计划取水量为每秒1000立方米,再加上中上游的西中两线抽引江水,入海水量必然大量减少,将引起严重的海水倒灌,咸水入侵。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初期,供水问题尚不严重,一旦工程实施时间加长,海水倒灌的时间将加长许多,海水倒灌的范围上沿,江水的氯化物和含盐量增加,则必须关闭沿江所有的水厂及抽水站,同时将对长江中下游水域生态造成危害。

(2)、对长江河口泥沙淤泥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河流中的悬移质泥沙大幅度减少,导致河床不稳定,槽、滩之间的泥沙交换更加频繁。

水流总量的减少和调水方式等都会对河口沉积过程产生影响,可能使河口三角洲的淤涨速度减缓,甚至转为侵蚀,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悬移质泥沙将停滞在沿江河岸,导致水位上升,增加洪水危害。

同时,人为的抬高沿途湖水的蓄水位也将增加洪水爆发率。

(3)、对长江河口的水域生态环境影响长江水携带大量泥沙、营养盐、污染物等输送入海,对长江河口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河口来水来沙的减弱作用将削弱对河口区营养盐和微量物质的稀释、吸附作用,东线调水使扬州至长江口江段的污染物以更高浓度进入河口。

如无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将对河口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水中悬移质泥沙的减少将改变目前悬移质泥沙对初级生产力的生长限制作用,加上水中过剩的营养盐,将导致赤潮的发生率上升,严重威胁长江口的渔业资源现状以及生物多样性。

海水倒灌导致的咸水入侵将改变长江河口水的含盐量,导致水质发生改变,严重影响长江水域的淡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淡水生物的减少乃至灭绝。

2、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1)、对汉江水质造成的危害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在调水工程中是中线方案的主要调水源头。

大量水流量的调离导致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容量早一定程度上减少,水体的自净下降。

同时,汉江中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严重,藻类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过量,长江水位的增高导致汉江水流速变缓等因素导致了严重的水华现象。

汉江中下游水体富营养化也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对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的影响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调水后,水库下泄量减少,使河道水位下降,流速减缓,部分河道变窄,水生生物的气息空间相应缩小,部分生物乳绿藻、硅藻,其生物量将大大提高,而生物多样性下降。

同时,由于坝下河段水位变幅较小,5~6月份鱼类所需涨水过程消失,加之泄水低温影响,产漂流性卵的鱼类所需水文条件将很难满足。

再加上各个水域堤坝的修建,截断了部分鱼类的洄游路线,使得丹江口至襄樊河段主要鱼类产卵场大多会消失,襄樊以下中游河段因支流南河、唐白河等水的汇人,可形成少量鱼类繁殖的小规模范围的产卵场所,其产卵期也将相应推迟月余,产卵期问也将缩短.同时,水库水温分层特性更为明显,下泄低温水对汉江中下游四大家鱼产卵将带来不利影响。

(3)对汉江中下游航道及灌溉的影响汉江中下游平原历来是湖北的富庶之地,更是国家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量的汉江水被调往北方后,虽然可解除洪水的威胁,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汉江中下游两岸带来灌溉、航运方面的不利影响。

现状条件下,汉江中下游碍航浅滩,枯水通常达不到设计水深,即使不调水,枯季汉江中下游通航条件也不好.调水后,枯水季节加长,中水流量减少,通航保证率降低,同时,流量变化过快,落水冲刷期缩短,碍航程度增加,对灌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同流量下的保证率降低,同时水位下降,引水条件恶化,引水量减少,汉江旱季断流现象严重,对汉江中下游灌溉、通航造成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是一个跨区域、跨水域、跨专业的大型水利工程。

它的实施会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利弊皆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由它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由于环境危害的显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实施大型调水工程的同时,一定要进行严密规划和深入研究,协调处理好人工工程与自然环境。

纵观国内外调水工程,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调水工程,俄罗斯的北水南调工程,加拿大的丘吉尔河引水工程等,有成功的,也有得到教训的。

由此可见,好的调水工程有助于水资源的利用和改善生态工程,反之,则只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地球只有一个,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成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