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制依据1.哈尔滨哈锅锅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图纸;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5190.2-2012;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4.《设备吊装安全作业管理规定》 QB/DR10320-2012;5.《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HG20201-2000。
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210.2-2009;7.《兖矿榆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1、#2锅炉房安装工程锅炉专业施工组织设计》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兖矿榆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1、#2锅炉房安装工程2#锅炉锅筒施工,本锅炉由哈尔滨哈锅锅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锅筒内径φ1600mm,壁厚为100mm,筒身长14980mm,锅筒全长15990mm,材料为P355GH,锅筒工作压力为11.32Mpa,工作温度321℃。
锅筒重75.2吨、内部设备重7吨、锅筒吊杆装置重4.5吨,滑车组、钢丝绳、脚手架等重约4吨,总重90.7吨。
安装中心标高48135mm,由两个U形吊架悬挂于锅炉构架顶板上,锅筒吊装采用两台10t 卷扬机牵引两套100t滑车组,将锅筒从零米吊起时由于锅筒长为15990 mm,超出B6.2、B21.4柱约1040 mm,不能满足水平吊装。
所以在吊装时采取倾斜角度约40°提升,提升至锅筒底标高距地面1m高位置,停止提升锅筒,用K50塔机将两根锅筒U型吊杆提起悬挂在锅筒上,用事先准备好的卡子临时固定。
然后继续提升锅筒稍高于上部梁(一)安装标高(39500mm)位置时,缓缓将锅筒调至水平状态,继续提升到锅筒安装标高48135mm。
再将临时固定在锅筒U型吊杆用K50塔吊提起,安装就位后,调整到锅筒标高位置,找正锅筒。
3 吊装方法简述3.1 锅筒吊装装置布置锅筒吊装装置主要由2台10t卷扬机、4只100t滑轮组(8柄滑轮)、支撑吊装结构等组成。
两台卷扬机布置在零米地面锅炉BHB3.9/BHB23.6柱附近(详见附图一),引头滑轮固定在BEB6.2/BEB21.4立柱根部,顶部导向滑轮使用耳子焊接在DL-1顶板梁两端适当位置上(卷扬机至BEB6.2柱32m,滚筒直径0.55m,满足卷扬机至第一个导向滑轮的安全距离)。
支撑吊装结构主吊装梁采用2个截面积为500×410×20×14的钢柱(钢柱焊接在DL-11顶板梁上,并在两侧焊接斜撑),经设计院计算确认钢柱及顶板梁抗弯曲力达到吊装要求。
支撑吊装结构两端设捆绑点,距锅筒中心约3600mm,用于悬吊100t滑车组。
卷扬机主吊绳采用6×37+1、φ32mm和6×37+1、φ26mm的钢丝绳各一根。
卷扬机与BHB3.9/BHB23.6柱的固定采用6×37+1、Ф24 钢丝绳捆绑,钢丝绳绕过立柱并穿过卷扬机支座,确保捆绑钢丝绳有效股数不少于三股,钢丝绳与钢架立柱之间塞入木板并在立柱四角加入包箍防止立柱棱角割绳。
底部导向滑轮采用δ20*300*200钢板做成的耳子焊接在钢柱上(焊接高度不低于20mm),保证导向滑轮与卷扬机成垂直方向。
吊装前,在锅筒上用架杆搭设操作平台。
3.2试吊检查卷扬机先带劲,观察炉顶吊装梁及锅筒吊装支撑结构是否安全,观察卷扬机固定是否牢固,一切正常后两头同时起升,提离支座100mm左右起落3次,确认无误。
3.3锅筒旋转现锅筒方向与安装方向不一致,需旋转。
采用6×37+1、Ф36钢丝绳捆绑在锅筒横向中心线外侧4.2米处,捆绑4圈,经速查表得安全系数为10.3倍。
定滑轮捆绑在锅筒纵向中心线前侧,卷扬机慢慢起吊,使锅筒向炉后方向旋转,直至锅筒方向与安装方向一致,放置在枕木上。
旋转时注意保护锅筒管座,不得碰撞、磨伤。
3.4提升作业将定滑轮穿装在锅筒吊耳上,启动卷扬机,指挥人员注意调整起吊速度,锅筒起升高度达到1米时,暂停起升。
使用K50塔机将吊杆用倒链临时固定在锅筒上。
随后右侧卷扬机继续起升(左侧不起升),当锅筒倾斜角度约40°时两台卷扬机同时提升。
锅筒左侧提升高度稍高于上部梁(一)安装标高(39500mm)位置时,缓缓将锅筒调至水平状态,继续提升锅筒稍高于安装标高48135mm。
再将临时固定在锅筒上的U型吊杆用K50塔吊提起,安装就位后,调整到锅筒标高位置,找正锅筒。
4 吊装受力计算4.1锅筒吊装的受力分析及钢丝绳校核吊装计算荷载Q计=K1(Q+q)=1.1×(86.7+4)=99.77式中:K1为动载系数,取1.1,Q为锅筒总重量q为滑车组、钢丝绳、吊钩及脚手架的重量锅筒起吊时受力分析如图:F1F2锅筒长15.99m,炉膛B6.2-B21.4轴之间有效距离14.95m,故cosα=邻边/斜边=14.95/15.99=0.9350 查表α≈21°,为吊装空间增大选用倾斜角α=40o 。
锅筒内径1600mm,外径1800mm ,吊装点距锅筒中心为3600mmCosc=L/AC AC=7.2米 c=40o代入上式:Cos40o=L/7.2 L=5.51米在△OPE中 OP/sine=PE/sinoOP=0.9米 sine=50o sino=40o代入上式: PE=0.748米则:CE=CP-PE=3.6-0.748=2.852米在L2△中 Cosc=L2/CE L2= Cosc*CE= Cos40o*2.852=2.18m在△ABC中 Cosc=BC/AC BC= Cosc40o×7.2=5.516米则:L1=BC-L2=5.516-2.18=3.336m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 F1=(Q计-F1)L2/L1=2.18/(2.18+3.336)×99.77=39.43TF2=Q计-F1=99.77-39.43=60.34T锅筒吊装时,钢丝绳采用小插穿法,按“八八走十六”缠绕,钢丝绳由定滑车引出,如图所示,100吨滑轮穿绳示意图 100t定滑轮 100t动滑轮死头20t导向滑轮20t导向滑轮至卷扬机上图所指死头是固定在定滑轮组上的固定点处。
共16股钢丝绳受力,则滑车组快绳拉力F为:S= F×K×E n×(E-1)/(E n-1)×E m式中:E 滑轮轴与滑轮套的综合摩擦系数,取E=1.04;n为滑车组有效分支数,n=16;m为快绳经过的导向滑轮的个数;K为动载系数,K取1.1则S2=60340×1.1×1.0416×(1.04-1)/(1.0416-1)=5707KgfS1=39430×1.1×1.0416×(1.04-1)/(1.0416-1)=3729Kgf滑车组用10t卷扬机牵引,能满足吊装要求。
滑车组用6×37+1-1700MPa-φ26mm钢丝绳,经速查表得其破断拉力为394kN则钢丝绳安全系数为7倍,钢丝绳满足吊装。
5 机具、索具的选用5.1 卷扬机及锁具10T卷扬机两台,100T滑轮组两套,Ф26钢丝绳1800米,16T导向滑轮6台Ф40钢丝绳30米,5T卷扬机1台,Ф17.5钢丝绳100米5.2 塔机行走式K50/50塔机1台6受力部件的强度、稳定性验算6.1 锅筒吊点强度计算汽包吊点利用气泡本身所带的吊耳与100T滑轮组U型卡用φ130圆钢相锁(如下图)。
100T滑轮组?130圆钢圆钢与滑轮组相锁示意图汽包吊耳受拉强度F2(N)=603400,焊缝长度L=410mm-10mm=400mm,焊缝厚度t=20代人公式:σ=N/Lt=603400/400×20=100.57N/㎜,查表得焊缝的设计强度190N/㎜>100.57N/㎜钢板焊缝的受拉强度小于焊缝的设计强度,故安全。
圆钢的承载力计算:P=10D3/L,P—圆钢承载能力,KN;D—圆钢的直径,㎝;L—圆钢间距,㎝;代人公式:P=10D3/L=10×133/29.2=752.4 KN≈75.24T>60.34T,故安全。
6.2上部100T定滑轮捆绑受力计算上部一端100T定滑轮与吊装锅筒临时梁捆绑用φ40钢丝绳环绕6圈共12股受力,每股受力N=F2/8=60340kg/12=5028kgφ40钢丝绳破断拉力经速查表为,钢丝绳的安全系数=15.7倍。
因此安全6.3锅筒吊装受力分析 6.3.1 Q 计=K1(Q +q ) =1.1×(86.7+4) =99.77K1为动载系数,Q 为锅筒总重,q 为滑轮组、钢丝绳、脚手架重量 设备起吊时受力分析 因锅筒不能水平吊装,所以F2>(F1)= L1/(L2+L1)× Q 计=60.34T F1=39.43T6.3.2卷扬机及其滑轮组钢丝绳抽头拉力为(滑轮组穿绕“八·八走十六道”,滑轮组组合摩擦系数E =1.04,钢丝绳经过两个导向滑轮)S 抽=F2×1-n E×11--nE E ×kE =60.34×1.0415×104.1104.116--×1.042=60.34×1.8×87.004.0×1.08=5.4T卷扬机钢丝绳采用6×37+1 φ26mm 破断拉力35.9t, 卷扬机钢丝绳安全系数K =35.9/5.4>6.65倍卷扬机用6×37+1 Ф24 钢丝绳捆绑在BHB3.9/BHB23.6柱上,采用有效股数为 两股进行捆绑,经速查表得钢丝绳的破断拉力为279kN卷扬机所受到的拉力为5.557 t ,安全系数=10.2倍7施工网络计划8 主要操作程序及施工技术要求8.1主要操作程序 8.1.1 吊装前准备设备运输道路清理干净并畅通,各作业区域填平压实,应达到平整无障碍物。
作业用配电盘按规定的位置安装,达到安全使用条件。
依据起重机械及起重机具检查表逐条进行检查,并签署吊装命令书,吊装过程中严格控制。
8.1.2吊装程序锅筒吊装主要采用2台10T卷扬机及2套100T滑轮组组成。
起吊时,先吊离地面100mm进行试吊,反复3次确认无误。
吊装至1米时穿装吊杆,随后将锅筒斜吊至40度左右起吊。
锅筒下部高度超过39.5米时,将锅筒吊平穿装吊杆,锅筒吊装就位。
8.2施工技术要求8.2.1锅筒安装前应首先进行设备检查,其外观应无裂纹,重皮及疤痕,凹陷及麻坑深度不超过3-4mm,其材质及壁厚应符合厂家设计要求,其接管座位置、管头高度、外径、壁厚、坡口、角度等均符合厂家设计要求,锅筒内部应无尘土,锈皮金属余屑等杂物,锅筒筒体全长弯曲度不大于10mm,人孔结合面应平整,无径向贯穿性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