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想象。

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作者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的语段。

2、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

了解作者生平,感悟园子对作者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难点: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感悟园子对作者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鸟瞰园子——整体感知
(二)眼中的园子——体会园中样样都有
(三)心中的园子——体会景物和人的自由,感受祖孙深情
(四)梦中的园子——升华感情
板块一:整体感知,鸟瞰园子
第一板块中我想要达成的目标是让学生关注脚注,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出处。

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快乐之源是来自呼兰河,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教学中,我谨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问题交付学生,促使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

第一次默读要求 1.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圈出具体描写园子的词语。

2.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板块二:眼中的园子,样样都有
第二板块主要学习第一自然段我想达成的目标是:学生在感受萧红眼里的园子“样样都有”时初步感悟萧红文字的魅力。

教学中,让学生围绕着“样样都有”这个词语说说园子里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园中的景物不仅仅是文中提到的那些昆虫,还有没提到的景物及声音由学生想象补充。

借助多媒体,通过播放各种事物和各种声音,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园子里“样样都有”,进而激发想象,练读、练说。

那么从哪里可以感悟到萧红文字的魅力呢?在这一自然段中我们抓住“带着金粉”“胖乎乎”、“圆滚滚”、“像一个小毛球”这几个从侧面描写花的词语中来感悟,作者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有花。

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

板块三:心中的园子,一切自由
板块三主要学习17自然段体会园中景物和人的自由,感受祖孙深情。

在教学中通过朗读的方式抓住“一切都活了”、“自由”体会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本段中“就”字出现了11次,强调了园中景物的自
由,也让我们感受到萧红文字的魅力。

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句子仿写。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先小组内分工,两个人仿写第一句,两个人仿写第二句,然后组内读一读,加上“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这句话,组成一段文字。

最后学生呈现出来的成果是可喜的,普通小草、蜻蜓、蜜蜂、果树、知了在学生们的笔下非常的自由。

现在的这个环节是我后来重新修改过的。

我原先上课的时候四人小组合作指示并不是很明确,单一地要求学生仿写,然后四人把句子拼起来,这样就会造成小组内拼成的段落头重脚轻或者头轻脚重。

因此教师的问题指示是否明确就决定着学生合作和成果的好坏。

为什么作者能把园中景物写得如此自由呢?其根本原因是她自己在园中是自由的。

于是我安排了第二次默读,要求学生圈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思考并讨论哪件事最能表现“我”的自由。

(若在这里设计主问题,默读4至15自然段思考哪件事最能表现“我”的自由?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但是这个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部分学生只找了“我”和祖父一起做的事。

她们给我提出来了我才发现问题的指示出现了错误。

去掉了“和祖父”学生就把事情找全了。

在这一板块中我选取了《呼兰河传》第三章让学生阅读,既想让学生对这本书感兴趣,又想让学生再次感受园子的自由和作者的自由。

板块四:梦中的园子,光芒四射
这一板块我想达成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像作者一样睡在园中,在梦里感受自由。

在自由放松的环境下,把梦见的事物写下来。

然后介绍萧红的坎坷一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对作者不可磨灭的精神慰藉,
升华感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