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引导介入治疗肝囊肿326例临床观察
作者单位: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
通讯作者:张练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囊肿的方法,寻求疗效更好、更安全的操作方法。
方法总结分析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囊肿326例,置管引流及不予控制乙醇总量为主要方法。
所有病例均随访3~6个月。
结果肝囊肿326例共362个囊肿,治愈330个,有效20个,无效12个。
治疗总有效率约96.7%。
其中术中、术后出现轻度腹部不适22例,术中囊内出血7例,术后腹腔积血2例。
结论超声引导下乙醇直接冲洗或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囊肿疗效确切,不良
反应少。
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创伤较大。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现多采用在彩超引导下将穿刺针、导管、药物或操作器械等
正确放置到所要到达的病灶、囊腔、体腔,达到定性诊断和治疗目的[1]。
介入性超声治疗肝囊肿已有报道,但对其远期疗效及介入治疗方法的改进报
道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326例肝囊肿介入治疗和随访观察,进一步探讨介入超声对肝囊肿的具体操作方法的改进及近、中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1年6月~2011年6月本院彩超或CT诊断的326例肝囊肿患者(共362个囊肿)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
患者年龄18~83岁,平均50.11岁。
囊肿最大直径3.1~1
2.0 cm。
其中多发性肝囊肿15例。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东芝SSA-550A型超声诊断仪,配备专用穿刺探头,探头频率3.75 MHz,使用日本八光18~21G×200 mmPTC穿刺针。
超声引导下选取囊肿穿刺点,一般取囊肿距皮肤最近位置的最低点。
彩色多普勒显示尽量避开
大的血管和重要脏器。
皮肤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 5 ml局麻后放置无菌探
头,待图像显示清楚后,固定探头,进针至皮下后嘱患者屏气,当针尖到达囊肿中心偏后一点位置后,退针芯,外接导管及注射器。
嘱患者平静小幅度呼吸。
尽量抽净囊液后注入利多卡因6 ml,随注入99.9%医用酒精硬化治疗。
无水酒精用量常规为抽出囊液的1/4~1/3。
单次乙醇注入剂量≤60 ml,保留3 min后抽出再行第2次乙醇冲洗,如此反复冲洗,乙醇注入总量不控制,以乙醇注入后回抽的颜色由乳白逐渐变清,直至完全纯清液后再冲洗2次为原则。
治疗结束前抽出无水酒精,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拔针时缓慢推少量利多卡因。
置管引流者待引流管置入后,每4 h观察一次引流情况,记录引流量,以引流结束后(一般2~3 d)再行乙醇冲洗,每天2次,2~3 d结束,冲洗方法同上单次穿刺。
所有病例均随
访3个月~1年。
2 结果
本组肝囊肿326例共362个囊肿,治愈330个,有效20个,无效12个,治疗总有效率96.7%。
362个囊肿中直径<10 cm的322个,治愈及有效者共319个,有效率99.0%;>10 cm的囊肿40个,治愈及有效者共31个,有效率77.5%,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超声介入治疗肝囊肿,随着囊
肿增大疗效呈下降趋势。
对直径<10 cm者疗效肯定,对>10 cm者疗效相对较差。
>10 cm的囊肿40个中,30个采用直接冲洗疗法,治愈及有效者共8个,有效率约26.7%;10个囊肿采用置管引流冲洗疗法,治愈及有效者共7个,有效
率约7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对直径>10 cm
的肝囊肿,置管引流治疗方法优于直接冲洗疗法。
本研究中不良反应有,在治疗术中、术后患者发生类似醉酒后症状,如面红、心跳加快、头晕、恶心者21例,轻度腹痛22例,经密切观察均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术中囊内出血2例,手术未中断,术后随访为治愈。
术后1例出现腹腔少量积血,经保守治疗、超声引
导下穿刺抽血生理盐水冲洗后缓解。
全部病例无术后感染。
3 讨论
既往治疗肝囊肿以手术治疗为主,即在剖腹术下或经腹腔镜切除囊壁。
其术后恢复慢,并发症较多。
近年来,随着影像介入学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硬化治疗肝囊肿,已逐渐被临床所认可。
本研究通过对362个肝囊肿行超声介入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技巧是提高肝囊肿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对于穿刺点的选择,要保证定位准确,选择自体表至病灶的最短途径进行穿刺,最好囊壁前有一定的正常肝组织。
并尽可能使针垂直皮肤进针,以降低并发症。
对于近膈面的病灶,最好在肋缘下进针或在肺底强回声以下3 cm
处进针,可避免穿刺胸膜腔。
利用彩超可以避开大血管,减少危险[2]。
为了使囊腔能尽快闭合和提高一次治愈率,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注射乙醇前尽量抽尽囊液,避免残留囊液对乙醇的稀释;乙醇用量常规为抽出囊液的1/4~1/3,对较大囊肿并且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大乙醇用量至抽出囊液的1/2,以求彻底凝固囊壁,取得较好的疗效。
穿刺过程中可调整针尖位置,但避免大幅度调整,以免针尖脱出囊腔,引起乙醇外漏。
本研究乙醇冲洗后,不予保留少量乙醇,对疗效无影响。
另外,随着囊肿增大,其治疗有效率呈下降趋势。
究其原因可能是单次乙醇用量不足,导致囊壁细胞凝固不完全。
所以对于直
径>10 cm的巨大囊肿可行多次乙醇冲洗疗法或置管引流冲洗疗法。
介入超
声并发症主要有出血、过敏反应及迷走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应及时抢救处理。
本组有22例在注射无水乙醇后1 d自觉肝区隐痛,能耐受,一般持续3~5 d,未做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
超声介入治疗肝囊肿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微创、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
对适合病例可替代传统的开放引流及外科手术切除,值得临
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351.
[2]Zhang YS,He S,Zhu SH,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 absolute treatment for hepatic and renal cyst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J].Chin J Interv Imaging Ther,2005,2(3):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