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的历史作用 B.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在人口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A.无条件地缩减人口数量 B.努力保持人口数量低速增长
C.奖励人口增长 D.使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保持平衡
3.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工具
4.在生产关系诸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D.人与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5.在阶级社会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最根本手段和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 B.进行社会革命 C.进行科技革命 D.进行政治革命
6.社会意识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区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
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A.落后的社会意识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B.落后的社会意识会早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
D.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
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9.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因素是指()
A.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 B.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C.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 D.教育、文化、卫生
10.从起源上看,国家是()
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需要的产物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
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1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社会风气 D.生产方式
13.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
A.生产关系的性质 B.上层建筑的性质
C.掌握政权的阶级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程度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是纯粹偶然的 B.是纯粹必然的
C.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1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在其一定的顺序性
D.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7.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20.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
1.社会存在包括()
A.自然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生产方式 D.全部社会关系
2.十八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3.“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具体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5.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表现在(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7.“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D.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9.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
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文艺、道德、宗教
10.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工人阶级
B.广大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三、判断题(共10小题)
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发展史。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3、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4、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5、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8、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10、社会革命就是指社会形态的变更,即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

四、思考题(共4小题)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3、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