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级工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考试复习题
一 选择题
1 在500kV避雷器不拆头试验中,支撑避雷器一般选用( B )。
A 380V 避雷器
B 3~10kV 避雷器
C 110kV 避雷器
D 220kV 避雷器
2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方法中已被淘汰的是( B )。
A 短路阻抗法
B 低压脉冲法
C 频率响应分析法。
D 损耗测量法
3 真实局部放电量与视在放电量的关系是( C )。
A 真实局部放电量大于视在放电量
B 真实局部放电量小于视在放电量
C 真实局部放电量不小于视在放电量
D 不一定
4 电气设备的高电压介损值与10kV介损值的关系是( D )。
A 高电压介损值大于10kV介损值
B 高电压介损值小于10kV介损值
C 高电压介损值等于10kV介损值
D 不一定
5 对110~220kV全长1km及以上的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在选择试验设备装置时,若选用( B )是最合适的。
A 常规工频试验变压器
B 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C 工频调感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D 超低频0.1Hz试验装置
6 电缆外护套故障的精确定点宜采用( C )测寻故障点。
A 电桥法
B 电容法
C 跨步电压法
D 高压闪络测量法
7 变压器空载试验损耗中占主要成分的损耗是( B )。 2 A 介质损耗
B 铁损耗
C 铜损耗
D 附加损耗
8 进行三相分级绝缘变压器的感应耐压试验,必须( C )进行。
A 三相
B 两相
C 分相
D 任意
9 电气设备接地引下线导通性测试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A )
A 5A及以上直流法
B 工频法
C 变频法
D 异频法
10 对GIS进行耐压试验,不允许使用( D )。
A 正弦交流电压
B 雷电冲击电压
C 操作冲击电压
D 直流电压
11 标准操作冲击波形为( B )
A 250±20% / 2500±50% μs
B 250±20% / 2500±60% μs
C 250±30% / 2500±60% μs
D 250±30% / 2500±50% μs
12 在CVT预试中,进行C2测量时,自激法加压的二次回路应按( C )加压。
A 绕组电压
B 绕组电压
C 绕组容量
D 绕组容量
13 分别测得几个试品的介损值为:1tg、2tg、3tg……ntg,则并联在一起测得的介损值为这些值中的( D )。
A 最小值
B 平均值
C 最大值
D 介于最大与最小值之间 3 14 下面( A )方法不能测量变压器的接线组别。
A 变比电桥法
B 直流法
C 双电压表法
D 相位表法
15 变压器测量高压绕组直流电阻时,为保证测量快捷又不影响变压器,试验电流选用( A )是合适的。
A 5A
B 10A
C 15A
D 20A
16下述变压器绝缘预防性试验项目,对发现绕组绝缘进水受潮均有一定作用,而较为灵敏、及时、有效的是( D )。
A 测量tanδ
B 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C 测量直流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
D 测定油中微量水分
17 ( C ) 不是正弦量的三要素。
A 幅值
B 角频率
C 矢量
D 初相角
18 两个大小不等的金属球,球面带有等值同性电荷时,则两球之电动势( B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可能相等;
D 均为零。
19 在R、L、C串联电路中,当电流与总电压同相时,( B )成立。
A ωL2C=1;
B ω2LC=1;
C ωLC=1;
D ω=LC。
20 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的极化现象中,发生于偶极子结构的电介质中,极化时间约10-2~10-10s;而且是非弹性的;需消耗一定能量的极化,称为( B ) 4 式极化。
A 离子;
B 偶极子;
C 夹层;
D 电子。
21 在不均匀电场中,棒-板间隙的放电电压与棒电压极性的关系是( C )。
A 与棒的极性无关;
B 正棒时放电电压高;
C 负棒时放电电压高;
D 负棒时放电电压低。
22 在不均匀电场中,电晕起始电压( D )击穿电压。
A 远高于;
B 略高于;
C 等于;
D 低于。
23 在电场极不均匀的空气间隙中加入屏障后,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这是因为屏障在间隙中起到了( D )的作用。
A 隔离电场;
B 分担电压;
C 加强绝缘;
D 改善电场分布。
24 磁阻的大小与磁路的长度( C )。
A:无关;
B:成反比;
C:成正比;
D:成非线性关系。
25 推荐采用异频电流法测试大型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试验电流宜在
( C )
A :1~5A
B: 5~25A
C: 3~20A
D:5~50A
26 几个电容器串联连接时,其总电容量等于( D )。
A:各串联电容量的倒数和;
B:各串联电容量之和; 5 C:各串联电容量之和的倒数;
D:各串联电容量之倒数和的倒数。
27 对电介质施加直流电压时,由电介质的弹性极化所决定的电流称为( D )。
A:泄漏电流;
B:电导电流;
C:吸收电流;
D:电容电流。
28 在一定的正弦交流电压U作用下,由理想元件R、L、C组成的串联电路谐振时,电路的总电流将( D )。
A:无穷大;
B:等于零;
C:等于非谐振状态时的总电流;
D:等于电源电压U与电阻R的比值。
29 电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以仪表最大( C )误差来表示。
A:相对;
B:绝对;
C:引用;
D:附加。
30 运行中的变压器铁芯允许( A )。
A:一点接地;
B:两点接地;
C:多点接地;
D:不接地。
31 三相变压器的三相磁路不对称,正常情况下,三相空载励磁电流不相等,三相芯柱中的磁通量为( C )。
A:两边相相等,并大于中间相;
B:两边相相等,并小于中间相;
C:三相相等;
D:三相不相等,且无规律。
32 对GIS进行耐压试验,不允许使用( D )。
A:正弦交流电压;
B:雷电冲击电压;
C:操作冲击电压;
D:直流电压。
33 若设备组件之一的绝缘试验值为tgδ1=5%,C1=250pF;而设备其余部分绝 6 缘试验值为tgδ2=0.4%,C2=10000pF,则设备整体绝缘试验时,其总的tgδ值与( B )接近。
A:0.3%;
B:0.5%;
C:4.5%;
D:2.7%。
34 TYD220/3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其额定开路的中间电压为13kV,若运行中发生中间变压器的短路故障,则主电容C1承受的电压将提高约( B ) 。
A:5%;
B:10%;
C:15%;
D:20%。
35 在变压器负载损耗和空载损耗测量的参数中,( C )项参数受试验电源频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A: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
B:负载损耗和短路阻抗;
C:绕组电阻损耗和短路阻抗的电阻分量;
D:附加损耗和短路阻抗的电抗分量。
36 变压器绝缘普遍受潮以后,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A )。
A:均变小;
B:均变大;
C:绝缘电阻变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变大;
D: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变小,极化指数变大。
37 用额定电压10kV的试验变压器,测量电容量为20000pF试品的tgδ时,在下列试验变压器容量中最小可选择( B )kVA。
A:0.5;
B:1.0;
C:1.5;
D:2.0。
38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是指( C )。
A:其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相电压;
B:其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线电压;
C:施加到避雷器端子间的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它表明避雷器能在按规定确定的暂时过电压下正确地工作,但它不等于电网的额定电压;
D:允许持久地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7 39 允许持久地施加在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有效值称为该避雷器的( B )。
A:额定电压;
B:持续运行电压;
C:工频参考电压;
D:允许运行电压。
40 电气设备外绝缘形成的电容,在高电压作用下的能量损耗是( D )。
A:无功功率损耗;
B:磁场能损耗;
C:电场能交换损耗;
D:介质损耗。
41 变压器绕组匝间绝缘属于( B )。
A:主绝缘;
B:纵绝缘;
C:横向绝缘;
D:外绝缘。
二 判断题
1 依据变压器的频响波形判断变压器是否变形时应着重注意谐振点频率是否发生偏移( √ )
2 测量局部放电时,对耦合电容器的要求主要是绝缘电阻要高,介损tan要小。( × )
3 电力电缆供电可靠性高,不受外界的影响,不会产生如雷电,风害,挂冰,风筝和鸟害等造成架空线的短路和接地等故障。( √ )
4 根据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特点,在交接时一般都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
5 变压器空载试验在低压侧进行和在高压侧进行所测得的空载损耗是数值是不同的(×)。
6 变压器在负载进行负载损耗试验时,在加压侧施加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
7 在进行发电机直流耐压试验时,应采用负极性接线。( √ )
8 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测量可以采用钳式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 × )
9 串联谐振的特点是:电路总电流达到最小值,电路总阻抗达到最大值,在理想情况下(R=0),总电流可达到零。( × )
10 在交流耐压试验中,存在着试验变压器和试品电容的串联谐振过电压问题,这是由于试验变压器漏电抗和试品电容引起的。( √ )
11 标准雷电全波波形为1.2±30% / 50±20% μ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