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标点符号设计人:李宗敏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标点符号的考查要求。
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常见易错点。
3、结合高考试题探索高考命题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牢固掌握常见易错的标点符号用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安排:6课时(3课时讲解+3课时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点分析能力层级:D级——表达应用“标点符号”的考查在隐身5年(99~03)之后,2004年又重新走上高考“舞台”。
2004年十七套高考题全部考查标点,2005年五套高考题考查标点。
94年至98年及2004、2005年主要考查了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查了引号、书名号和括号三种。
二、考查方式有两种题型:(1)选择题,出现在第1卷(2)改错题,安排在第Ⅱ卷三、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注意事项:(一).点号:分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和叹号)、句中点号(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表停顿、语气。
1.问号:一句话末尾,表疑问语气。
可询问、责问、反问、设问、商量、猜测。
⑴选择问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⑵各个独立的连续问分别用问号: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来干什么?⑶主谓倒装问或问号中含有称呼语的,问号放在句末:怎么了,你?老师,明天您会来吗?⑷非疑问句不用问号。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⑸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也要用问号。
难道不是你干的吗?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劳动群众。
2.叹号:感情强烈句末。
注意:倒装句叹号放在句末。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再见吧,亲爱的妈妈!3.顿号:句内最小的停顿,用在并列词或词组之间。
⑴并列词作谓语、补语,变顿号为逗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⑵表示约数的并列词语间不能加顿号。
她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⑶成语、集合词语内部不能加顿号。
例: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中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⑷并列词语间带有语气词(啊、呀等)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书啊,笔啊,零散的堆在桌子上。
⑸并列词语间如果结构不一致,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市圆规,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板,占据了半张办公桌。
⑹并列词语间还有并列词,大的并列词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之间用顿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达到新水平。
(7)、书名号或引号中间不能顿开。
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进行再创作的。
“真”“善”“美”在这里是一体。
4.冒号:⑴表示提起下文。
总括上文。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融洽。
⑵和引号的配合使用。
①xx说:“。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②“”xx说,“”“快走,”他说,“不然,我们迟到了。
”③“”xx说。
“真不好意思!”她略带歉意地说。
⑶冒号管到句末(!?。
):参加国庆献礼的影片:《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x)(二)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1.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
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
⑴引号的几种特殊作用:强调: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讽刺: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特称:“六·一”“左联”⑵引文完整独立,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我想起了贾岛的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⑶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叹号除外)放在引号的外面。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一般来讲,冒号可以作为引文完整独立的标志。
)2.括号:注释词语或句子。
(不是正文的一部分,不需要读出来。
)⑴句内括号:a注释词语,紧跟所注词后。
b它的后边如果要用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外。
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来了。
我们到了绍兴(鲁迅的故乡)。
⑵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
句外括号应放在句末的点号之后。
他培育了许多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
(他后来还曾照顾一只乳虎,每天用牛奶喂。
)逗号、分号、句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用法见《与名师对话》62—67页。
四、随堂演练。
在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1)水陆方便呢__还是陆路方便___请你打听一下哪条路最好走___(2)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____一个小叔子___十多岁___能打柴了____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____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___比她小十岁:大家知道的就是这些。
(3)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___“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___“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___“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五、课后作业:《与名师对话》优化设计55页1---10题。
第二课时高考常见考查点、易错点(第一部分)一、问号误用1.非疑问句用句号。
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05江西卷A.)2。
选择问与连续问混淆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05山东卷A.)“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05湖北卷C.)3. 倒装句中间符号错用“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04浙江卷第6题D项)(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未,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二、引号与点号配合错误1.引号与句末点号错位。
“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
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05山东卷C.)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05江西卷B.)2.引文中间“某某说”后应用逗号而误用了冒号或句号。
(1)“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卷第6题A项)(2)“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04广东卷第3题D项)三、书名号和引号功用混淆。
如:(1)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04全国卷第5题B项](2)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04全国卷第5题A项).(3)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全国卷第5题C项]注意:丛书或栏目名不能用书名号。
如“数理化复习丛书”“激流三步曲”“焦点访谈”课堂练习1.使用标点符号有错误的是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他惊讶地叫道。
D.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2.标点使用无误的是A.今年4月7日,中外联合科考队开始对“天坑博物馆”——广西乐业天坑群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B.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3.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去年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中央内阁官员,竟举办了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
B.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C.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满口答应了。
D.洪武二年,朱元璋开始读《孟子》,发现书中有不少忤触皇权的话,大为恼怒,对人说,“这个老头子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
”课后作业: 《与名师对话》优化设计56页11---20题。
第三课时高考常见考查点、易错点(第二部分)四、括号的使用误区1.句内括号与被注词语离位。
例: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04重庆卷第6题D项)2。
括号和点号连用的错误(1)句内括号误置点号后。
例: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
(陈垣《史讳举例·序》)(2)句外括号误置点号前。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五、标点多余(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
1.省略号与“等”“等等”并用。
例: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功能。
(04湖南卷第6题A项) 2.破折号与括号或“即”“就是”等词语并用。
例: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
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04浙江卷第6题B项)例: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3. 连词前面用顿号。
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或”“或者”“甚至”等,就不必再用顿号。
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大院里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也参加了植树活动。
六、层次不清(顿号、逗号、分号的误用)一个句子内部用上了不同级的点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语意表述的层次来。
否则,就会导致句内层次不清。
1.顿号与逗号混用(1)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