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第十二章-婴儿孤独症
变态心理学第十二章-婴儿孤独症
6
(1) 社会交往有质的缺损,表现为至 少下列之二:
1)非言语性交流行为的应用有显著缺损, 如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躯体姿态、社交 手势等方面。
2) 与相似年龄儿童缺乏应有的同伴样关 系。
3) 缺乏自发地寻求与分享乐趣或成绩的 机会(例如不会显示、携带、或指出感兴 趣的物品或对象)。
4) 缺乏社交或感情的相互关系。
16
特征: 智能和认知障碍
有研究人员认为孤独症儿童有潜在正常智 力
亦有人认为许多是属于智力迟滞 大约有3/4孤独症儿童有智力迟滞的现象 可能其虽拥有正常的智力,但病症使其未
能接受正常的教育 所以他们的智力水平比正常儿童显著较低
有些存在孤立的智能-有极强的刻板记忆 力
17
2.孤独症的成因
7
(2) 语言交流有质的缺损,表现为至 少下列之一:
1)口语发育延迟或缺如(并不伴有以其 他交流方式来代替或补偿的企图,如手势 或姿态)。
2)虽有足够的言语能力,但不能与他人 开始或维持一段交谈。
3) 刻板地重复一些言语或奇怪的言语。 4)缺乏各种自发的儿童假扮游戏或社交
性游戏活动。
8
(3) 重复刻板的有限的行为、兴趣和 活动,表现为于少下列之一:
有人认为幼儿被父母拒绝是孤独症的一 个成因
还有人认为幼儿的社会行为得不到父母 的强化
故未能对社会性行为进行学习 ――但未得到很好的证实
20
3.孤独症的治疗
21
采用综合措施:药物治疗、行为矫治、 特殊教育和家庭治疗
所以往往需要医生、临床心理学家、语 言治疗师、老师和家长的充分合作
22
药物治疗
妙地笑或哭
15
特征: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
重复某些动作,如以某种节奏不停摇摆身 体
――自我刺激行为 可能出现自残行为,如刺手,撕扯头发等 有时可持续几个小时 有些孤独症儿童只吃固定的食物 或吃饭时要求坐固定位置 喜欢把玩具或物品排列成行 被搞乱就会显得痛苦或大发脾气 拒绝环境改变或拒绝学习、从事新的活动
24
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25
曾称脑损伤综合征 轻 微 脑 损 伤 (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
MBD)
26
就诊高峰8-10岁 发病率一般认为在3-20% 美国:5-10% 日本:4% 我国约为1.3-13.4% 男孩多于女孩, 男女比率约4:1-9:1
常用的药物包括:氟哌啶醇、三环抗抑 郁药、吗啡拮抗药、利培酮等
23
行为治疗
矫正内容:语言、社交技巧、课堂技巧、 自助能力以及减少不良行为
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大量行为治疗技术, 如模仿学习、强化
LVAR LOVAAS曾采用行为疗法 结合音乐治疗和游戏治疗 包括行为分析、模仿学习和强化 ――孤独症的儿童有显著进步
二、 婴儿孤独症 (infantile autism)
1
又称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 又译自闭症 属 于 广 泛 发 育 障 碍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2
广泛发育障碍 ――起病于婴儿时期具有 严重和广泛的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 功能等发育性缺陷
10
3.并非Rett病或儿童期互解性精神障碍。
11
特征:逃避与人接触 在幼儿期就已经表现疏离以及冷漠 不会微笑或注视母亲,也不会注意外界变
化 逃避与人交往,特别逃避目光的接触 难以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
12
特征: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
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缺乏语言或语言发 展能力
只用简单词语交流或使用模仿语言 约75%孤独儿童会持久地使用模仿语言 故言语沟通困难
30
(3)行为具有冲动性
缺乏克制自己的能力 行动冲动无计划 对刺激过分的反应 打架、吵闹、可能作出危险举动和破坏
行动而不计后果
31
(4)其它
存在学习困难与交际问题 智力水平大都正常 但在智力测验中往往得分较低 可能与在测验时未能专注有关 在数学、阅读等方面都有困难 往往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不善交际 虽然表现得健谈和友善 但是由于常常忽略同伴有关信息 可能会误解别人的意思或想法
其中最受关注者为孤独症
3
最早由Kanner(1943)在孤独症情感障碍 一文中提出此名词
Lotter(1966)调查:一万个儿童中约有 2-5个有孤独症
APA(1984)的调查发病率为0.05% 约80%是男孩M-IV诊断标准:
1. 包括下述(1)、(2)、(3)中的 六项以上,至少有二项是(1)中的, (2)、(3)中至少各一项。
18
生物因素
神经生理因素和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孤独症儿童的兄弟姐妹的同病率达1%-2% 比正常儿童的兄弟姐妹患有孤独症的概率高五
倍 双生子研究发现其同病率高达36%
SADHALTER等指出约10%-12%的孤独症儿 有不同成程度的染色体异常
19
心理因素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都指出孤独症的形成 跟童年的经验有关
27
1、诊断与特征
28
(1)活动过度
始于幼儿早期 难以静坐 精力旺盛,不停地动
来动去
29
(2)注意力集中困难
非常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分心 玩游戏时不专心 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困难份外明显 作业出现遗漏,作事常丢三忘四 但在特定的情况下注意力集中时间可以
延长 如观看其特别感兴趣的动画片
1) 沉湎于某一种或几种刻板的有限的兴 趣,而其注意集中的程度却异乎寻常。
2) 固执于某些特殊的没有实际价值的常 规行为或仪式动作
3)刻板重复的装相行为(如手指扑动或 扭转、复杂的全身动作)。
4)持久地沉湎于物体的部件。
9
2. 功能异常或延迟,表现在至少下列之 一,而且出现在3岁之前:
(1) 社会交往。 (2) 社交语言的应用。 (3) 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戏。
13
特征:非语言交流障碍
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 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漠然 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以表示他们的
意愿
14
特征: 感觉和动作障碍
感觉麻木和过敏可在一个病儿身上同时存 在
坐不住,动个不停 常用脚尖走路或以跑代走 东张西望,眼神飘忽很长难长时间集中注
意力 常伸颈,或做出怪异姿势,有的还莫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