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经济管理制度是高度集中的,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也随之无法分散。
既然政府要控制有关的人权、财权和物权,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事权和职责。
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惟一主体是政府,直接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则逐渐形成了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国家管理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模式,导致政府和事业单位一体化。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划分,这一时期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制度体系,和行政单位共同执行1988年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郑哗,2005)
直至1989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财政部(88)财文字第634号通知),标志着事业单位独立的财务制度体系开始建立。
同年颁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对于预算管理单位的分类,在原来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和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基础上增加了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这为后续的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条件。
(童建良、单惟婷,1998)
1997年起执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取代了1989年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规定》。
《规则》提出取消了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三个种类的划分,要求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是接受财政补助的单位。
事业单位之间的预算管理等级差异转变成了补助数额大小的数量差异。
(金素文,1998) 行政单位会计在1998年以前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分立,与事业单位会计相融合成为单位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事业单位进入市场,会计不仅要核算预算资金的领报,而且要核算自行组织的收入、支出,以及收支的盈亏情况,形成与原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不同的事业单位会计。
为适应政企分离,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行政单位主要执行政府的管理职能,行政单位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拨付预算资金的取得、运用,形成与事业单位会计不同的行政单位会计。
因此1997年5月财政部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1997
年7月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2月出台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标志着我国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
至此,原预算会计的两个组成部分(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变为三个会计系统(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
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形式有了重大突破。
取消了原有三种预算管理单位的划分,建立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向补助的财政供给机制。
会计核算实务有所变化,会计要素由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会计核算公式由资金来源一资金运用=资金结存,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与国际非盈利组织的会计惯例更为接近。
(李学军,2008)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后对会计核算行为、借贷记帐法、净资产保全、应缴财政专户款、会计要素、会计等式、预算外资金等作出了规定,对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伟,199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日趋完善,进入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修订已经实施了15年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必然要求。
(关振宇,2013) 党的十六大以后,尤其是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奋斗目标以来,我国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我国社会的公共事业发展具有相对的滞后性,作为公益事业主要载体的事业单位功能定位问题跃然而出,政事、事企不明,机制不健全不灵活的现象正在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瓶颈;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供给总量都无法与社会需求与公平要求相匹配。
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在2011年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帷幕。
指导意见中涉及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之
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从而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配合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财务支持和改革基础。
财政部先后修订了的《规则》、《准则》和制度,同于2012年颁布,这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推行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为适应改革要求,财政部陆续发布8个补充规定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调整,但一直未对《制度》进行全面修订,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规定相对分散。
通过修订《制度》把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写入新《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需要。
2012年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对行政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收支结余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也需要配套修订《制度》。
财政部2013年发布了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作为对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的修订。
新制度不仅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相关修改,同时对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允许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使得我国行政单位会计不仅能反映行政单位预算行情况,同时也能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