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离子载体(ionophore)
• 是疏水性的小分子,可溶于双脂层,多为微生物合成,是 微生物防御或与其它物种竞争的武器。
• 分为两类: – 可动离子载体(mobile ion carrier) :如缬氨霉素 (valinomycin)是一种由三个重复部分构成的环形分 子,能顺浓度梯度转运K+。 DNP和FCCP可转运H+。 – 通 道 离 子 载 体 ( channel former ) : 如 短 杆 菌 肽 A (granmicidin),是由15个疏水氨基酸构成的短肽, 2分子形成一个跨膜通道,有选择的使单价阳离子如H+、 Na+、K+按化学梯度通过膜。
物质的跨膜运输
பைடு நூலகம்
4、机械门通道
• 感受摩擦力、压力、牵拉力、重力、剪切力等。细胞将机 械刺激的信号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引起细胞反应的过程称 为机械信号转导(mechanotransduction )。
• 目前比较明确的有两类机械门通道,其一是牵拉活化或失 活的离子通道,另一类是剪切力敏感的离子通道,前者几 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膜(如: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 内耳毛细胞),后者仅发现于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
• 2、V-type:存在于各类小泡(vacuole) 膜上,由许多亚 基构成,水解A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 酶体膜、植物液泡膜上。
• 3、F-type:是由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利用质子动 力势合成ATP,也叫ATP合酶,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 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2020/11/22
物质的跨膜运输
• 细胞膜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的一种选择性通 透屏障,它既能保障细胞对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取、 代谢废物的排除和细胞内离子浓度的调节,又能 使细胞维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因此,物质的跨 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物质通过 细胞膜的转运主要有三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 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
•Maintains low cytosolic [Ca++] •Present In Plasma and ER membranes
•Model for mode of action for Ca++ ATPase

Conformation change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质子泵
• 1、P-type:利用ATP自磷酸化发生构象的改变来转移质 子,位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泵、 动物胃表皮细胞的H+-K+泵(分泌胃酸)。
物质的跨膜运输
内容提要
• 第一节、被动运输 • 一、简单扩散 • 二、协助扩散 • 第二节 、主动运输 • 一、钠钾泵 • 二、钙离子泵 • 三、质子泵
•四、ABC 转运器 •五、协同运输 •第三节、膜泡运输的基本概念 •一、吞噬作用 •二、胞饮作用 •三、外排作用 •四、穿胞运输 •五、胞内膜泡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协助扩散
• 也称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 特点: ⑴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 ⑵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存在最大运转速率; ⑶特异性;⑷细胞膜上存在膜转运蛋白,饱和性。 • 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或离子载体)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分别 因对细胞膜水通道,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而获诺贝尔化 学奖。
•Peter Agre
•Roderick MacKinnon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二节 主动运输
•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 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 – ②需要能量; – ③都有载体蛋白。
物质的跨膜运输
2、电位门通道(voltage gated channel)
• 特点:细胞内或细胞外特异离子浓度或电位发生变化时, 致使其构象变化,“门”打开。
• K+电位门有四个亚单位,每个亚基有6个跨膜α螺旋(S1S6) ,N和C端均位于胞质面。连接S5-S6段的发夹样β折 叠 (P区或H5区),构成通道的内衬,大小可允许K+通过。
度的选择性,而且转运速率高,可达106个离子/s; 驱动带电荷的溶质跨膜转运的净驱动力有两种,一 种是溶质的浓度梯度,另一种是跨膜电位差; 2.离子通道是门控制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开 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并通过通道开关应答于适当 的信号。离子通道在神经元与肌细胞冲动传递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物质的跨膜运输
• 牵拉敏感的离子通道的特点:对离子的无选择性、无方向 性、非线性以及无潜伏期。为2价或1价的阳离子通道,有 Na+、K+、Ca2+,以Ca2+为主。
物质的跨膜运输
5、水通道
• 水扩散通过人工膜的速率很低,人们推测膜上有水通道。 • 1991年Agre发现第一个水通道蛋白CHIP28 (28 KD ),
–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 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 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 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 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 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 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其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 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
物质的跨膜运输
3、环核苷酸门通道
• CNG通道与电压门钾通道结构相似,也有6个跨膜片段。细 胞内的C末端较长,上面有环核苷酸的结合位点。
• CNG通道分布于化学感受器和光感受器中,与膜外信号的转 换有关。 – 如气味分子与化学感受器中的G蛋白偶联型受体结合,可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开启cAMP门控阳离子 通道(cAMP-gated cation channel),引起钠离子内流, 膜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形成嗅觉或味觉。
• Na+-K+泵的作用: • 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 • 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 • 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 地高辛、乌本苷等强心剂抑制其活性;Mg2+和少量膜脂
有助提高于其活性。
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钙离子泵
• 作用:维持细胞内较低的钙离子浓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10-7M,细胞外10-3M)。
• 目前发现的通道蛋白已有100余种,有些通道蛋白长期开 放,如钾泄漏通道;
• 有些通道蛋白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仅在特定刺激下才打开, 又称为门通道(gated channel)。主要有4类:电位门 通道、配体门通道、环核苷酸门通道、机械门通道。
物质的跨膜运输
• 离子通道的显著特征: 1.具有离子选择性;对转运离子的大小与电荷都有高
• 人工膜对各类物质的通透率: • 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 • 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极性不带电荷小分子,如
H2O、O2等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但速度较慢; • 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
糖则很难透过; • 人工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各类离子是高度不通透的。
物质的跨膜运输
• 据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 的15~30%,细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 能量的2/3。
• 细胞膜上存在两类主要的转运蛋白,即: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ein)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 载体蛋白又称做载体(carrier)、通透酶(permease) 和转运器(transporter),有的需要能量驱动,如: 各类ATP驱动的离子泵;有的则不需要能量,如:缬氨 酶素。 – 通道蛋白能形成亲水的通道,允许特定的溶质通过,所 有通道蛋白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溶质。
他将CHIP28的mRNA注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在低 渗溶液中,卵母细胞迅速膨胀,5 分钟内破裂。细胞的这 种吸水膨胀现象会被Hg2+抑制。 • 2003年Agre与离子通道的研究者MacKinnon同获诺贝尔 化学奖。 • 目前在人类细胞中已发现的此类蛋白至少有11种,被命名 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
• 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源主要有: – ①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动力; – ② 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 – ③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见于细菌。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钠钾泵
• 构成:由2个大亚基、2个小亚基组成的4聚体,实际上就 是Na+-K+ATP酶,分布于动物细胞的质膜。
• 工作原理:
• 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特点:
– 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 – 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 某种物质对膜的通透性(P)可以根据它在油和水中的分 配系数(K)及其扩散系数(D)来计算:
• P=KD/t • t为膜的厚度。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Ion-channel linked receptors in neurotransmission
•神经肌肉接点由Ach门控通道开放而出现终板电位时,可使肌细胞膜 中的电位门Na+通道和K+通道相继激活,出现动作电位;引起肌质网 Ca2+通道打开,Ca2+进入细胞质,引发肌肉收缩。
• K+通道具有三种状态:开启、关闭和失活。目前认为S4 段是电压感受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