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品分析课件..

油品分析课件..

L 118.5 8.86 8.80 120.9 118.5 8.90 8.80 8.86 8.80 50.96 49.75 8.90 8.80 119.94 50.48
D 48.75

VI
L U 119.94 73.30 100 D 50.48
(2-8)
黏滞系数( μ)是衡量流体黏性大小的指标,称为动力 黏度,简称黏度。其物理意义是:当两个面积为1m2,垂直 距离为1m的相邻流体层,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所产 生的内摩擦力。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黏

(2)运动黏度 某流体的动力黏度与该流体在同一温度 和压力下的密度之比,称为该流体的运动黏度。 t t (2-9) t 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作为油品质量指标中黏度单位,1m2/s =106mm2/s。 (3)恩氏黏度 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恩氏黏度计中流出 200mL所需要的时间与该黏度计的水值之比称为恩氏黏度。 其中水值是指20℃时从同一黏度计流出200mL蒸馏水所需的 时间。 恩氏黏度与运动黏度可通过见表3-7换算。更高的运动黏 度,需按下式换算: Et 0.315vt (2-10)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黏

在GB/T 1995-1998《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计算法》中,人 为地选定两种油作为标准,其一为黏温性质很好的H油,黏度 指数规定为100;另一种为黏温性质差的L油,其黏度指数规定 为0。将这两种油分成若干窄馏分,分别测定各馏分在100℃和 40℃时的运动黏度,然后在两种数据中,分别选出100℃运动 黏度相同的两个窄馏分组成一组,列成表格,详见GB/T 1995 -1998或各类石油化工计算图表集,本书仅选部分数据。 欲确定某一油品的黏度指数时,先测定其在40℃和100℃ 时的黏度,然后在表中找出100℃时与试样黏度相同的标准组。 当试样的黏度指数小于100时,按式(3-12)计算黏度指数:
lg lg(vt 0.65) A-Blg T
(3-11)
当已知油品两个温度下的黏度,分别带入上式,即可求出常 数A和B,进而可以计算该油品在任意温度下的黏度。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黏

油品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油品的黏温特性(或 黏温性质)。如果黏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过大,必将影响机 械的正常运转。为正确评价油品的黏温性质,在生产和使用中 常用黏度比(v50 / v100)和黏度指数(VI)表示油品的黏温性 质。 ①油品在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黏度之比,称为黏度比。通 常用50℃和100℃时的运动黏度比值(v50 / v100)来表示。比值 越小,黏温性越好。它只能表示油品在50~100℃范围内的黏 温特性。且只有黏度相近的油品,才能用黏度比来评价其黏 温特性的优劣,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②黏度指数(VI)是衡量油品黏度随温度变化的一个相 对比较值。用黏度指数表示油品的黏温特性是国际通用的方 法。VI越大,油品的黏温特性越好。
VI L U L U 100 100 LH D
上页
(3-12)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黏

若试样的运动黏度为2 mm2/s< <70 mm2/s时,可直接查 表3-11或采用内插法求得 和 值,再代入式(3-12)进行计算。 【例题3-1】已知某试样在40℃和100℃时的运动黏度分 别为73.3 mm2/s 和8.86 mm2/s,求该试样的黏度指数。 解 由100℃时的运动黏度8.86 mm2/s,查表2-11并用内插法计 算得:
第二节 黏
一、测定黏度 动力黏度又称为绝对黏度,简称黏度, 它是流体的理化性质之一,是衡量流体黏性大小的物理量。 当流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相邻两层流体分子间存在的内 摩擦力将阻滞流体的流动,这种特性称为流体的黏性。根据 牛顿黏性定律,可以阐明黏度的定义:
F S dv dx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黏

在油品中,环上碳原子在油料分子中所占比例越大,其 黏度越大,表现在不同原油的相同馏分,含环状烃多的(K 值小)油品比烷烃多的(K值大)具有更高的黏度(表3-10)。 同类烃中,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增大,则黏 度也增大,故石油馏分越重,其黏度越大(表3-10)。 (2)温度 温度对油品的黏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所 有石油馏分的黏度都减小,最终趋近一个极限值,各种油品 的极限黏度都非常接近。黏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由如下经验 式确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黏

此外。欧美各国还常用赛氏黏度和雷氏黏度等条件性黏 度,它们都是用特定仪器在规定条件下测定的,也是计算一定体 积的油品在温度 时通过规定尺寸的管子所需要的时间,直接 用时间(s)来表示黏度的大小,而不用比值,见表3-8。 条件性黏度可以相对的衡量油品的流动性,但它不具有 任何物理意义,只是一个公称值。各种表示方法之间可以用 图3-4换算,换算条件必须是相同的温度。换算过程中难免出 现误差,因此,若需要准确数据时还须用实验方法测定。 2.影响油品黏度的因素 (1)化学组成 通常,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各种烃类 中黏度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正构烷烃<异构烷烃<芳香烃<环烷烃 且黏度随环数的增加及异构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见表3-9)。
2 L 0.8353 v100 14.67v100 216
2 D 0.6669 v100 282v100 119
(3-13) (3-14)
当试样的运动黏度指数VI≥100时,按式(3-15)、(316)求算黏度指数:
100 92.39
VI=92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黏

黏度指数的计算结果,要求用整数表示,如果计算值恰 好在两个整数之间,应修约为最接近的偶数。例如,89.5应 报告为90。 若试样的运动黏度 v100 >70 mm2/s,则需用式(3-13)、 (3-14)计算 和 ,再用式(3-12)计算黏度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