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回顾 第五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 抓核心技能提升教案 新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回顾 第五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 抓核心技能提升教案 新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1.抓住词语的构词要素,体会侧重 不同的成语有不 点。如“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
同的侧重点,近义成语 虽然两词都有“本末”,但一个是“倒 可根据意义的侧重点 置”,一个是“舍”“逐”,侧重点就
不同进行辨析
可以区分出来了
2.抓住给定的语境限制,确定词语
试一试 说说下列六组近义成语的意义侧重点有何不同。
2.根据语境,确定感情色彩。对 据成语的感情色彩不同
近义成语褒贬色彩的判定,语境是关 进行辨析
键因素,对语境的准确把握是选准的
关键
试一试 你能区分下列成语的用法吗?
“不求甚解”与“囫囵吞枣” “八面玲珑”与“面面俱到” “如虎添翼”与“为虎添翼” “天花乱坠”与“娓娓动听” “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 “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 “孤注一掷”与“破釜沉舟”
解题要领
试一试 下面的常见成语,你知道它们有几个含义吗?
惊天动地、苦心孤诣 暗送秋波、难兄难弟 海阔天空、捉襟见肘 按兵不动、难分难解 不翼而飞、淋漓尽致 左右逢源、阳关大道 一针见血、匪夷所思 平铺直叙、粉墨登场 不绝如缕、走马观花 指手画脚、曲高和寡
看“形神”差异,忌词义混淆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看使用范围,忌不合语境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成语的使用都有
着特定的语言环境,有
的和整个句子的氛围
相吻合,有的和人称相
对应,有的意义和句子
相适合。辨析成语和运
用成语,一定要通读句
子,看该成语是否符合
语境
试一试 你知道下面的成语需要什么语境吗?
谈笑自若、甘之如饴 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额手称庆、安步当车 崭露头角、萍水相逢 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洛阳纸贵、秀外慧中
一 成语辨误九方法 成语是在语言的发展中形成的,其结构具有固定性,一般 都有“来头”,其意义也具有稳定性,在使用上又具有针对性, 有的又具有限制性。如果不明白这些特点,使用时就可能出错。 命题人正是利用人们对成语的“一知半解”设误,来考查考生 准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高考命题常见的设误类型主要有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 贬失当、顾此失彼、词义混淆、谦敬错位、重复累赘、不合语 境、功能混乱。
吹灰之力、等闲视之 等量齐观、混为一谈 天高地厚、同日而语 无时无刻、望其项背 相提并论、一概而论 2.下面的成语,其语法功能受限制,你会使用吗? “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津津乐 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等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 语;“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
技巧归纳
辨析成语使用正误四方法
行辨析
意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和搭
配的对象
把握使用范围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1.从词语含义体会使用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
的范围。如“汗牛充栋”形 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不明范围的
容书籍多,所以范围相对 大小。而命题者故意把成语设置成
小;而“不胜枚举”没有明 与语境不相符的情况,不讲范围,
确的适用对象,范围相对大 制造迷局。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
于语音、字形相似,意思接
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
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不
孚众望—不负众望”“目不 暇接—应接不暇”等。对这 些易混成语,一要辨其“形
异”,看“异”在哪;二要
辨其“神”,注意使用上的
细微差别
试一试 下面的成语存在形近、义近的现象,你能准确辨析吗?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侧目而视—刮目而视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不绝如缕—络绎不绝
看使用对象,忌张冠李戴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成语一般有固定的
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
某类人,或只能用于某
物或某事,或只能用于
某种情境、某种行为。
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
戴,造成误用
试一试 下面的成语,你能准确指出其使用对象吗?
耳提面命、美轮美奂 举案齐眉、相濡以沫 相敬如宾、让枣推梨 反戈一击、炙手可热 悬壶济世、妙手回春 劳燕分飞、瓜田李下 秦晋之好、石破天惊 巧夺天工、金瓯无缺
解题要领
试一试 下面的成语,你能准确指出其感情色彩吗?
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叹为观止、胸无城府 无所不为、无微不至 半斤八两、侃侃而谈 雪泥鸿爪、官样文章 惨淡经营、满城风雨 始作俑者、如丧考妣 上行下效、无独有偶
看多个义项,忌顾此失彼 方法释义 有些成语含义不是单 一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含义,有的甚至感情色 彩相反。对这类成语,要 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 不同的使用语境。有的成 语在演变中不断引申出新 义,甚至发生转义,如果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就很容易误用成语
2.根据词语的常用义项体会其适用对
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象。如“另眼相看”,常用来指看待某个
等等。近义成语可根 人不同于一般人,是一个人与他人的区
据成语适用对象不同 别;“刮目相看”,常用来形容对某个人有
进行辨析
新的看法,是对一个人前后不同的看法
试一试 你能区分下列成语的用法吗?
“不可思议”与“不堪设想” “爱憎分明”与“泾渭分明” “东鳞西爪”与“吉光片羽” “鬼斧神工”与“巧夺天工” “美轮美奂”与“流光溢彩” “相敬如宾”与“相濡以沫” “指日可待”与“倚马可待”
看整体意义,忌望文生义 方法释义 在理解成语的意义时, 要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关键 语素,熟知成语的出处。在 审读选项时,必须详尽推 究,细心分辨,避免只看成 语的个别字而犯断章取义 或望文生义的错误
解题要领
试一试 下面的成语,你能准确解释其意义吗?
安土重迁、案头工作 不刊之论、不足为训 差强人意、七月流火 明日黄花、久假不归 如坐春风、危言危行 一文不名、春风化雨 屡试不爽、过庭之训 万人空巷、文不加点
明确适用对象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一部分成语有特
1.根据词语的关键语素体会其适用对
定的适用对象。主要 象。如“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
看成语是适用于自己 “鱼龙”常用来比喻人,因此“鱼龙混
还是适用于他人,是 杂”的使用对象只能是人;而“鱼目混
表谦称还是表敬称, 珠”是真假相混,以假充真,指物
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
“称心如意”与“心满意足” “大包大揽”与“越俎代庖” “苟且偷安”与“苟且偷生” “半途而废”与“浅尝辄止” “安分守己”与“随遇而安” “不由自主”与“情不自禁”
比较词义轻重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1.比较成语的基本意义。如“魂不
守舍”和“失魂落魄”。“魂不守 成语的意义有的
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 表示程度深,有的表示
2.从语境限制体会词语 范围大小不同进行辨析
的范围
试一试 你能区分下列成语的用法吗?
“咄咄逼人”与“盛气凌人” “理所当然”与“天经地义” “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 “别具一格”与“别开生面” “随遇而安”与“安之若素”
区分感情色彩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1.根据词义,体会感情色彩。如 “面目一新”和“面目全非”相比, 有些成语有鲜明的 “一新”一词,明显表明前者为褒义 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 词 明,辨析近义成语可根
看对象、场合,忌谦敬错位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由于成语是约定俗
成的,某些成语的主客、
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
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
谦敬人,得体合度。如果
分辨不清,就会导致谦敬
错位
试一试 下面的成语,你能准确说出是谦辞还是敬辞吗?
鼎力相助、不吝赐教 不情之请、敬谢不敏 蓬荜生辉、高朋满座 虚左以待、忝列门墙 洗耳恭听、虚怀若谷 抛砖引玉、一得之愚 一孔之见、姑妄言之 贻笑大方、信笔涂鸦
看是否简明,忌重复累赘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有些成语在运用
中虽然符合句子的语
境,但跟句子中某些词
语(一般紧挨着该成语) 的意义重复,造成成分
赘余。因此,在辨析成
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
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
观察其前后文字,判断
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
错误
试一试
下面的短语中有重复赘余现象吗? 浑身体.无.完.肤. 恍.然.大.悟.地明白 无数莘.莘.学.子. 忍.俊.不.禁.地笑了 津.津.乐.道.地说 背地里阳.奉.阴.违. 灾民哀.鸿.遍.野. 小小的弹.丸.之.地. 各种形.形.色.色. 一.览.无.余.地看到 多次三.令.五.申. 显得相.形.见.绌.
看感情色彩,忌褒贬失当 方法释义 辨析成语使用是否恰当,要根 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来判断成语是 否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鲜明 地表达出来,以及成语的褒贬色彩 是否得当。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 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 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 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 贬词褒用的错误
区分语体色彩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的 1.比较分析两个成语自身的用
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 语风格,找出二者在语言风格和意
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 义表达上的细微差别
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 2.分析句子的整体用语风格,
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 明确句子所涉及的对象、场合、交
体、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 际目的,根据情境一致、风格一致
二 辨析近义成语七角度 中国语言文字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拥有大量表意功能 十分强大的成语,对近义成语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范围的大小不同、感 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词性不同几个角度上。
抓意义侧重点
根据成语在
配对象。如“一蹴而就”只 你能区分下列
句子中充当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