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网布置

井网布置

三、多分支水平井井身结构多分支水平井是指在主水平井眼的两侧不同位置分别侧钻出多个水平分支井眼,也可以在分支上继续钻二级分支,因其形状像羽毛,国外也将其称为羽状水平井等。

多分支水平井集钻井、完井和增产措施于一体,是开发低压、低渗煤层的主要手段。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煤层造洞穴、两井对接、随钻地质导向、钻水平分支井眼、欠平衡等多项先进的钻井技术,具有技术含量高和钻井风险大的特点。

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应用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而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2005年廊坊分院组织施工的武M1-1羽状水平井顺利完钻,该井垂深达900m,是世界最深的一口煤层气羽状水平井。

2005年底山西晋城大宁煤矿完成DNP01、DNP02两口羽状水平井,每口井的日产气量约为2~3万方。

2006年2月中联煤公司完成了DS-01井的钻井施工,目前该井处于排水阶段。

与此同时,华北与CDX、长庆、辽河、远东能源等国内外企业都已启动了羽状水平井开发煤层气的项目。

多分支水平井是煤层气高效开发方式的发展趋势,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必将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我国掀起开发煤层气的热潮。

1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分析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水平井与洞穴井的连通、钻分支井眼、充气欠平衡钻井和地质导向技术等,这是一项技术性强、施工难度高的系统工程。

同时为了保持煤层的井壁稳定,煤层段一般采用小井眼钻进(φ152.4mm井眼),因而对钻井工具、测量仪器和设备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面临的主要难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煤层比较脆,而且存在着互相垂直的天然裂缝,而这种脆性地层中钻进极易引起井下垮塌、卡钻等复杂事故,甚至井眼报废。

(2)煤层易受污染,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一般需采用充气钻井液、泡沫或清水等作为煤层不受污染的钻井液体系。

(3)由于煤层埋藏比较浅,同时井眼的曲率较大,钻压难以满足要求,同时钻水平分支井眼时钻柱易发生疲劳破坏,导致井下复杂。

(4)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属于钻井新工艺,涉及到许多新式的工具和仪器,例如用于两井连通的电磁测量装置、小尺寸的地质导向工具和高效减阻短节等,目前这些装备和仪器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

2 井眼剖面设计与轨迹控制技术2.1 井眼剖面优化设计因为煤层一般较浅,所以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主水平井眼采用消耗较少垂深而得到较大位移的理念进行井身剖面设计,从而达到更大的水垂比。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井身剖面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钻机和顶驱设备的能力、井眼的摩阻/扭矩大小、钻柱的强度、现场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设计原则:2.1.1 主井眼入煤层方位的确定考虑煤层的产能优化和井壁稳定,尽量让进入煤层的井眼方位垂直于煤层最小主应力方向。

2.1.2 井眼轨迹设计必须满足现场施工工况的要求由于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垂直井段短,通常在500m以内,而水平段一般在1000m以上,钻柱能提供的钻压是有限的,所以在多分支水平井井身剖面设计中,要使所设计的井眼轨迹满足滑动钻进时的工况要求。

2.1.3 井身剖面设计应当是满足各种设计条件下的最短轨迹根据煤田地质确定的目标点,按照不同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轨道,其长度是不同的。

显然应尽可能选择轨迹长度短的轨道,减少无效进尺,既可以提高钻井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降低施工风险。

同时应尽量缩小可钻性较差的地层进尺,例如尽量避开研磨性的宁武盆地石盒子组地层。

2.1.4 钻柱摩阻和扭矩最小煤层气多分支井的显著特点是水平位移大,分支较多,80%以上的进尺为水平段,从而导致钻柱和套管柱在井眼内摩阻和扭矩很大,以及钻压难以加上等问题,摩阻和扭矩是多分支水平井的水平位移大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应尽可能选择摩阻扭矩小的轨迹。

2.1.5 考虑到煤层的井壁稳定性差,主井眼和分支井眼要处于煤层的中上部位,以利于安全钻进。

2.1.6 分支井眼长度、方位和距离的优化设计需要结合煤层气藏、钻柱力学和经济评价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2 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井身结构优化设计是保证全井安全、快速钻达目的层并达到开发目的的重要前提。

2005年某国外公司在山西打了一口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由于设计的套管鞋进入了煤层,固井时密度为1.80g/cm3的水泥浆将煤层压裂,导致三开后的井壁坍塌,从而影响了整个井的施工。

煤层气多分支井井身结构设计与常规油气井的设计略有区别,需考虑洞穴井与水平井的连通、后期的排水采气和煤层的井壁稳定等因素。

水平分支井通常采用的井身结构为:φ244.5mm表层套管×H1+φ177.8mm技术套管×H2(下至造斜段结束处)+φ152.4mm主水平井眼(裸眼完井)+φ152.4mm分支水平井眼。

洞穴井的井身结构一般为:φ244.5mm表层套管×H1+φ177.8mm技术套管×H2(煤层顶)+裸眼段(包括口袋)。

另外煤层气多分支井井身结构的优化设计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由于煤层承压强度低,技术套管一定不能下到煤层中,防止固井时将煤层压裂,导致后续钻进过程中的井壁坍塌。

(2)从抽排采气的角度考虑,套管必须将煤层上部大量出水的层位封堵。

(3)为了在洞穴井井底造洞穴,井底必须留有合理容量的口袋。

口袋留深以不揭开下部含水层为基本原则,应优先考虑增大口袋留深。

(4)如果多分支水平井为多羽状,则水平井的技术套管不能够下到造斜段中,应下到造斜点以上部分,以便于后续的裸眼侧钻。

2.3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定向控制的主要参数包括:井斜角、方位角、垂深。

水平井主井眼垂直段重点控制井斜,所以常用塔式钻具组合,如果井斜较严重,应使用钟摆钻具等纠斜钻具组合。

主井眼造斜段一般使用“导向马达+MWD”的常用定向钻具组合,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工具的造斜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使井眼轨迹在煤层中顺利着陆。

水平主井眼及分支一般采用“单弯螺杆钻具+LWD+减阻器”的地质导向钻具组合钻进,通过连续滑动钻进的方式实现增斜、降斜,通过复合钻进的方式稳斜,既达到了连续钻进的目的,又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井眼状态,有效地提高了钻井速度和轨迹控制精度。

为了很好地将井眼轨迹控制在煤层中,采用地质导向技术进行井眼轨迹实时监测与控制。

首先利用前期地震的资料建立区块的地质模型,然后利用从LWD 随钻监测到的储层伽玛、电阻率参数来修正地质模型并调整井眼轨迹。

另外,定向井工程师可以结合综合录井仪实时监测到的钻时和泥浆返出的岩屑,判断钻头是否穿出煤层。

煤层中的各个分支是在裸眼中侧钻完成的,裸眼侧钻是煤层气多分支井钻井中的难点。

由于煤层比较脆,所以煤层气多分支井的侧钻不同于油井的侧钻,具体的侧钻工艺如下:(1)起钻至每一个分支的设计侧钻点上部,然后开始上提下放,将钻柱中的扭力释放后开始悬空侧钻。

(2)侧钻时采取连续滑动的方式,严格控制ROP30S参数(30s的平均机械钻速),新井眼进尺的1~2m内ROP30S控制为0.8~1.2m/h,2~3m内控制为1.2~2.5m/h,3~10m内控制为3m/h,整个侧钻工序预计需要5个小时。

(3)侧钻时将工具面角摆到º,首先向左/右下方侧钻,形成了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因为钻柱处于水平井眼的底部,而不是中心线部位,º的工具面角能够让钻头稳定地和井眼接触,以防止振动引起煤层的跨塌。

(4)滑动侧钻至设计方位和井斜后开始复合钻进,钻进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摩阻扭矩的变化。

钻完每一个分支后,至少循环一周,然后起钻至下个分支的侧钻点位置。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其余分支井眼的作业。

图1 裸眼侧钻垂直剖面示意图3煤层造洞穴技术为了易于实现水平井与洞穴井在煤层中成功对接并且建立气液通道,需要在洞穴井的煤层部位造一洞穴,洞穴的直径一般为0.8~1.5m,高为2~5m。

目前有两种造穴方式,即水力造穴和机械工具造穴。

水力射流造穴法利用了高压水射流破碎岩石的能力,施工中用钻具把特殊设计的水力射流装置(图2)送入造穴井段,开泵循环,使循环钻井液在经过小喷嘴时产生高压水力射流,破坏煤储层,形成洞穴。

机械工具造穴利用机械切削的原理,用钻具把特殊设计的机械装置送入造穴井段,然后通过液压控制方式使造穴工具的刀杆张开,并在钻具的带动下旋转,切削储层,形成满足实际需要的洞穴。

图2 水力射流造穴示意图图3 常见的机械式造穴工具4、沁水盆地施工的多分支井井身结构特点:1)两分支井同时开发两层煤层2)两分支井同时开发一层煤层第二节煤层气井型的选择一、两种煤层气井的异同(一)两种井的差异性1、井身结构引起核心技术的差异垂直压裂井:一开钻至基岩,二开钻过目的煤层之下。

多分支水平井:通过随钻测试和造斜技术沿煤层钻进,钻一定长度的主井眼后,撤出一定距离,再侧钻一分支。

2、经济、外界环境的不同(二)两种煤层气井的相同点二、井型选择的影响因素(一)经济可行性(二)技术可行性1、资源丰度与规模含气量、煤厚、含气面积2、煤层气的渗透性和解析能力孔径、割理、煤阶、显微组分、吸附时间、饱和度3、媒体的结构坚固性系数、破坏类型4、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构造条件5、外部环境:地形状况、市场需求、煤矿要求三、煤层气开发井型选择第三节煤层气开发井网布置井型选择是进行煤层气开发的基础。

一、井网布置的一般流程最优井网开发方案二、垂直压裂井井网优化垂直压裂井是国内外目前地面开发煤层气的主流井型。

(一)煤炭产业与煤层气产业有矿权纷争1、煤气最高允许含气量2、地面抽采经济评价3、井网布置样式及井位1)井网布置样式:矩形布井法、五点式布井法、梯形布井法、梅花形布井法。

2)井网方位4、井网密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