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10级普专临床4.5.6班王亚宾2011.8.25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参加社会实践的号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建功成才为指导,我于2011年8—9月份武陟县小董乡周围乡镇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为期二周的学习实践和社会调研活动。

通过调查,掌握和反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和实施情况,并以资料形式记录储存,开展到医院以及村级诊所上门走访、访问参观等活动,深入了解政府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的推行,农村医疗的改革与发展现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了解国情,贴近民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勇担时代责任,以己所学,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调查背景我国是一个具有近9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既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也不可能照搬目前城市依赖国家和社会救济的传统保障模式,应立足于农村,鼓励农民从自助走向互助,以合作的力量为主,配之于国家和社会的一定扶助。

这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型医疗保障制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2003年,武陟县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当年参合农民36.1万,参合率为62%;2004年,参合农民40.9万,参合率为70.2%;2005年,参合农民达53.2万人,参合率为90.4%,分别较2003年、2004年提高了28.4、20.2个百分点。

三年来,该县共筹集基金3599.4万元,累计补助支出2720.6万元,全县受益农民50万人次,其中,3.9万人次享受住院补助2282.1万元,46.1万人次享受门诊补助438.5万元,有效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该县两次万人问卷调查表明,参合农民对合作医疗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4%,群众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8%,初步达到了“群众满意,政府满意,医疗机构满意”的预期效果。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找医院相关领导亲自访谈三、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现状各乡镇2010年合作医疗农民筹资情况乡镇名称 农业人口 参合人数 金额 参合率(%)小董乡 9375 8630 172600 92.05 宁郭乡 12604 12006 240120 95.26 阳城乡 10043 9296 185920 92.56 西陶镇 9901 9362 187240 94.56 金城乡 13655 13065 261300 95.68 谢旗营乡 10553 10412 208240 98.66 嘉应观乡 15189 15109 302180 99.47 三阳乡 7377 7065 141300 95.77 乔庙乡 20134 19967 399340 99.17 詹店镇 8025 7720 154400 96.2 北郭乡 8056 7906 158120 98.14 圪垱店乡 6674 6489 129780 97.23 大虹桥乡 8771 8208 164160 93.58 龙源镇 7216 6918 138360 95.87 合计147573142153284306096.01428571农民参合率20072008 2009 2010小董乡 54.23% 84.20% 90.26% 92.05% 北郭乡 66.44% 84.33% 94.53% 95.26% 西陶镇 61.75% 87.99% 92.27% 92.56% 金城乡 67.27% 87.27% 93.90% 94.56% 三阳乡64.85%64.00%94.26%95.68%年份参合率地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配方式和使用途径1.实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及镇卫生院在村级外设门诊报销药费的20%。

(费用总额按辖村人口人均20元计算);2. 本镇卫生院门诊医药费报销35%;3. 本镇卫生院住院医药费报销50%;4. 区级定点医院住院医药费报销30%;5. 省、市级医院住院医药费报销15%;6. 因尿毒症住院后在同一医院血液透析发生的费用,可合并按住院比例报销;7. 在历城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中药饮片费用在上述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发生的费用,在原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再提高20%;实行门诊慢性病统筹的医疗机构,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的,按住院比例进行报销;8. 每人每年报销金额累计最高3万元。

——访问武陟县新农合办公室四、结论目前农村及乡镇卫生院处境十分困难。

许多卫生院的房屋破烂不堪,卫生环境恶劣,医疗设备陈旧,队伍素质低,不少卫生院无钱购药,职工的工资也不能按月、足额兑现,导致新生力量进不来,原有骨干留不住,种种严重问题急需解决。

农村医疗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农村医疗卫生基础仍然薄弱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各项要素优化配套。

虽全县各个乡镇都有卫生院,但医生素质不高,大多卫校毕业,卫生院卫生条件差,医疗器械不足,高科技仪器严重缺乏。

农民虽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基本的医疗保障条件跟不上,医疗条件并未改善。

(二)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县农民由于受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的制约,受传统生活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情况下,要自己出钱来保障自己健康的意识不强,部分农牧户有怕吃亏的思想。

尽管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农牧民希望有基本医疗保障,但对医疗消费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认为看病花钱目前还是次要的,偶然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识。

(三)宣传工作不到位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农户只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对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

调查中,参保农户不知道合作医疗起报点、最高补偿限额和报销比例。

绝大部分农牧民只知道个人缴纳10元,就认为可以报销医疗费,而对基本筹集来源,医疗补偿标准,基金管理,费用补偿程序等主要内容一概不知或者知之甚少,使部分农民产生了看了病报销不了,花的钱多报销的少,报销程序繁杂,甚至还说存在优亲厚友的不公平现象。

从而不同程度的产生怨言,这都是宣传的广度不够,宣传时多是简单地、机械地发些宣传材料,而没有耐心细致的做宣传工作。

不仅要使这一制度家喻户晓,而且要将主要内容做到人人皆知。

(四)报销手续比较复杂、报销比例较低在对邻村的10家进行访问对所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有何希望时,很多的农民群众都选择了"提高报销标准"和"简化报销手续"这两条。

群众反映,病人就诊后到拿到报销的医药费,特别是转院治疗的,需要经过层层环节,需要较长时间。

另外,报销范围小,补偿的标准也较低,起报线较高,目前我县最高补偿金额为3万元。

(五)管理工作滞后市上虽然成立了管理机构,但没有专职人员编制,目前市合管办只有几名兼职人员,工作量大,人员严重不足。

乡政府也是一名兼职干部,且人员变动大,业务不熟悉。

市乡两级网络化管理更谈不上,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由以上对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方面各种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要想改革和完善农民的医疗条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我国近些年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实践和尝试可以看出,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我国需要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改革,并各方面支持和配合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几条建议1、加大投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更好地发展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农村卫生服务中处于中心环节和关键地位,担负着本乡镇的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和卫生行政事务管理等重要任务。

建议政府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对其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的投入,建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基金,用于对乡村医生进行技能培训和对特困群众进行医疗救助。

2、大力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医疗技术水平由于经济待遇及某些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及技术骨干不愿到乡镇工作,尤其是边远乡镇,当地人们的健康全靠几个水平不高且条件艰苦的赤脚医生。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加强医务人员的临床进修及在职培训,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轮训,不断更新知识,解决老化知识,同时重点选派技术苗子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培训,为乡镇打造一批技术骨干;建立健全农村扶贫和对口支援制度,开展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持乡镇卫生院的活动,建立下乡巡回医疗服务制度;鼓励退休技术骨干到农村发挥余热,当好技术带头人;加大对乡村医务人员的准入及管理,对不合格人员坚决予以取消行医资格。

通过这个措施,不断提高乡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实实在在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

3.做好农村的医疗宣传工作,校正农民对疾病不正确的观念。

部分农民对自己的疾病不注意,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身体素质好,能扛过去”,结果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的恶化。

因此建议乡镇卫生院建立专门的农村医疗宣传小组,定期对农民进行疾病诊疗的宣传,增强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并督促少数病情可能恶化的患者进行定期检查。

4、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医疗卫生方面的改革经验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的可行措施。

要完善这一制度,就要尽快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立法体系,既利于维护其稳定性和长期有效性,又可以增强强制执行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力度;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搞好农村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对医疗服务机构、患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促使医院合理行医,病人合理看病吃药。

我国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进和完善农村医疗体制,规范医疗秩序,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改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建立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坚持国家支持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保障农民基本医疗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与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建设相配套。

农民在基本医疗保险与农民个人投入、农村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等方面的捐助相结合,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建设步伐,争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与城市的接轨,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10级普专临床4.5.6班王亚宾2011.8.25个人小结通过本次暑假的时间过程的体会,首先认识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情况,其次在调查和走访以及访问的过程中,磨练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在调查的过冲中中间很感谢武陟县新农合办公室主任的配合以及在小董乡卫生院,金城乡卫生院,张茹集乡卫生院的负责人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