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明责任
• 依据实体法条文的逻辑结构分配 • 《合同法》第50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 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 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 依据司法解释的明文规定分配 • 《婚姻法》第19条第3款: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 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 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 《婚姻法解释》(一)第18条:第十八条 婚姻法第十九条所 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
• 《合同法解释》(一)第13条: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的“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的”,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 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 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 实现。 • 次债务人(即债务人的债务人)不认为债务人有怠于行 使其到期债权情况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举证期限制度
• 一、举证时限的概念与构成
• 举证期间,又称“举证时限”,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供 证据的期限。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提供证据,逾期提 出证据,有存在过错,将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 • 举证时限由以下两个要素构成:
• 1、一定的期间
• 由当事人商定或者法院指定的一定的期间
• (二)主张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当事人,应当对该 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 三、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体系
• 证明责任分配是由实体法决定的 • 依据实体法的明文规定分配 • 《公司法》第64条
•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 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专利法》第57条第2款 •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 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 。
2、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对存在过错逾期举证行为,如何设置法律后果,是规定该项 制度的关键。
二、我国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 2000年12月《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012年8月《民事诉讼法》 逾期举证法律后果 《证据规定》——证据失权
• 2012年《民事诉讼法》 • 新民事诉讼法第65条: •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 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 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 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 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 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 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 如何适用A、B两个选项
• 《民诉法解释》第102条 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 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 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 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 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 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 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 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民事证明责任(二)
• 一、民事诉讼中分配证明责任的特点 • 二、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 • 每一方当事人均需要证明对其有利的要件事实 • 《民诉法解释》第91条 • 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下列原则确定举证证明责任的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 的除外:
• (一)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 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民事证明责任(一)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李浩
一、民事证明责任制度的两个视角
• 一、当事人的视角——提供证据的责任 • 二、法院裁判的视角——真伪不明时的裁判方法 • 三、两者的关系
二、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责任的功能
• (一)为事实真伪不明时作出裁判提供指引 • (二)为分配主张责任提供依据 • (三)为适用证明标准提供指引 • (四)为区分本证与反证提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