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十名学生获最高荣誉
【新闻中心讯记者周襄楠】11月22日,经校务会议讨论,业经公示的“2010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
共有5位本科生、5位研究生获得这一殊荣。
10名获奖者包括物理系基科71班的胡嘉仲,新闻与传播学院新法7班的郭城春,机械系机械72班的车德梦,法学院法71班的陈慧怡,电子系无710班的郭雪莹等5位本科生;材料系材博06班的王婧,化学系化研09班的王朝,工物系工物研14班的常超,生命学院生博07班的高翔,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硕08班的袁丽萍等5位研究生。
特等奖学金是清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最高荣誉。
学校每年评选出10名优秀的在籍学生进行奖励,其中包括本科生5名和研究生5名。
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要求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贡献。
12月9日,将在主楼后厅举办“2010年清华大学奖学金颁奖大会”,届时将为本年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授奖。
附:2010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介绍
胡嘉仲,本科生。
2007年自上海保送清华大学物理系,大学3年学业成绩名列班级前茅。
大一时就已经开始跳级选课,三年内提前完成
了培养方案所有的专业课程。
从大二开始选修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和学位
课。
大一下学期加入物理系王向斌教授的量子信息研究组,已经发表SCI
论文3篇。
2010年入选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学术之星”计划。
获得“微软
小学者”称号。
2009年秋季学期,申请成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退相干和量子纠缠》,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和立项人。
获得了清华学生跳水比赛初级裁判员资格和跳水比赛执法权。
任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学生跳水协会副会长、物理系团委副书记等职。
郭城春,本科生。
2007年自山西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学3年学业成绩都名列班级前茅。
作为清华大学首届文科国防生,3年
来他共有20余门课程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并修了法学的双学位,所修学分数超过院系同年级平均水平约40%。
3年来他在新闻专业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文章。
他曾利用双休日走访了近百位农民工,写出了《农民工媒介接触与政策知悉调查》的分析报告;他广泛、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与汶川的一位的高中生结为对子,为他做了两年心理辅导。
现担任新法9班小辅导员,曾获“北京市先锋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车德梦,本科生。
2007年自黑龙江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学3年总学分绩排名年级第4。
在“机器人手”这一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提出了
颇具创新性的“变位欠驱动”方案,研制成功了“变位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
装置”和“具有灵巧度和自适应性机器人上肢系统”。
清华大学2009年大学生研究性训练(SRT)项目特等奖获得者(第一完成学生),清华大学第28届“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特
等奖获得者(第一作者),参加了在加拿大举办的ASME国际学生机构与机器人设计大赛并获得机器人设计组第二名。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3项,发表或被录用学术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陈慧怡,本科生。
2007年自广东保送到清华大学法学院,学分绩年级第一,曾两次获得“好读书”奖学金。
其作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
行政征用与补偿——禽流感中香港特区之实践及其对内地的启示》(并
列第二作者)获第11届“挑战杯”世博专项赛全国一等奖,第4届清华大学“清锋明辩”冠军、最佳辩手,曾代表清华大学校辩论队赴重庆、大连参加辩论邀请赛,曾任法学院羽毛球队队长、法学院辩论队教练,体育课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
郭雪莹,本科生。
2007年自天津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大学3年学业成绩都名列班级第一。
曾进入清华思科联合实验室进行机会网络
的相关研究。
曾进入爱立信中国研发中心实习。
现参加清华爱立信——
未来通信小组的“无线接入组”进行研究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如随“思源”学生组织赴香港进行暑期实践,参加“感受中国力量”环渤海暑期实践等。
曾获纽约州立
大学石溪分校交换生奖学金、高盛“全球领导者”奖学金等奖励,并获“首都高校优秀基层团
干部”等荣誉称号。
王婧,博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材料系2006级直博生,导师为南策文。
她在第一学年内修完了全部博士课程,平均分为所在年级第二名。
她主要研究陶瓷基多铁性复合薄膜,多铁性是目前材料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前沿领域。
王婧在这该课题上独立开展了大量实验工作,利用简单的制备方法,低温下获得了铁电-铁磁陶瓷基多铁性复合膜,对膜进行了系列表征
和测试及相关分析。
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材料领域的著名刊物已发表SCI论文4篇。
同时
以相关研究内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已公开);与其他人合作,发表第二、三作者的SCI 论文5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进行口头报告3次,论文张贴1次。
她发表
的2篇论文已被美国科技媒体Vertical News作为重点介绍。
一直担任材料系辅导员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
获得“清华大学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清华大学优秀辅导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王朝,博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化学系2009级直博生,导师为张希。
已在超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可控自组装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开拓性的成果,
以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和接受论文7篇,一些工作发表后立即被
NPG Asia Materials,ACSNoteworthy,RSC Chem Commun给予高度评
价。
在2009年,他参与了中美超分子化学论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获得
“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标兵”、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等荣誉
称号。
常超,博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工物系2006级直博生,导师和副导师分别为唐传祥、刘国治。
主要研究方向为HPM馈源介质窗击穿机理研究及应用,学位课平均成绩在年级排名第二。
博士学位论文建立和完善了HPM介质窗击穿的理论。
首次提出了两种抑制HPM倍增并提高击穿阈值的原理并实验验证。
在国际相关领域主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和接受了10篇SCI文章,总影响因子约25。
以第一发明人受理1项国防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
获得第15届“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等荣誉称号。
高翔,博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直博生,导师为施一公。
研究方向为结构生物学,在国际上第一个获得了APC家族的高
分辨率三维晶体结构,在国际上第一次同时获得了同一个膜转运蛋白
(LeuT-like)有底物结合和没有底物结合的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高分辨率三维晶体结构,相关研究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Science、Nature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曾获“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等荣誉称号。
袁丽萍,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硕士生,导师为王君超。
研究方向为新闻学,读研期间主动申请转为国防生。
曾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分团委书记、清华大学学生部定向办辅导员,
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法7班辅导员。
2009年获“全国百佳优
秀辅导员”荣誉称号;2010年获“北京市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所带新法7班曾获“北京市
先锋团支部”、“北京市十佳班集体”等多项荣誉。
曾参与总参、国防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等课题的研究。
合写基层调查报告获清华大学“挑战杯”学术竞赛一等奖;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26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