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概述1、 数据通信一一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2、 传输代码常用的传输代码有:•国际5号码IA5( 7单位代码)一一ASCII 码(常在后面加1位奇偶校验码) •国际电报2号码ITA2 (5单位代码)• EBCDIC ^( 8单位代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7单位代码)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 --------------- ►数据信号•传输控制器一一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即传输控制),包括差错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完成这些控制 要遵照通信协议)。

数据电路•传输信道一一为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通道•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2题)一一是DTE 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接口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 DTE的数据信号进行变换,使之适合信道传输。

「当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时,DCE 是调制解调器(MODEM 发送方将DTE 送来的数据I 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 (同时变成模拟信号) 再送往 1信道上传,收端进行相反的变换。

I 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 DCE 是数字接口适配器,其中包含数据服务单元与信道服务单元。

前者执行码型和电平转换、定时、信号再生和同步等功能;后 者则执行信道均衡、信号整形等功能。

中央计算机系统 ,-主机——进行数据处理[通信控制器(又称前置处理机)一一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其作用与传输控制器相同。

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一一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

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4、信道类型电话网传输信道; 数字数据传输信道;物理实线双绞线 同轴电缆5、传输损耗传输衰减=网络的输入端功率-输出端功率;6、计算机通信网包含数据通信网; 计算机通信网不等于计算机网络, 前者明显地参与管理;7、数据传输方式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按代码传输的顺序分)1、 并行传输概念一一并行传输指的是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

优缺点 优点一一不需要额外的措施来实现收发双方的字符同步。

1缺点一一必须有多条并行信道,成本比较高,不适宜远距离传输。

适用场合一一计算机等设备内部或两个设备之间距离比较近时的外线上采用。

2、 串行传输概念一一串行传输指的是组成字符的若干位二进制码排列成数据流以串行的方式在 条信道上传输。

优缺点J 优点一一只需要一条传输信道,易于实现。

[缺点一一要采取措施实现字符同步。

适用场合一一是目前外线上主要采用的一种传输方式。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按同步方式分)1、 异步传输概念一一异步传输方式一般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每个字符的起始时刻可以是任意的。

为了正确地区分一个个字符,不论字符所采用的代码为多少位,在发送每一个字符时, 都要在前面加上一个起始位, 长度为一个码元长度, 极性为“ 0”,表示一个字符的开始; 后面加上一个终止位,长度为 1, 1 . 5或2个码元长度,极性为“ 1 ”,表示一个字符的 结束。

以国际5号码为例:1 XXXXXXX 1 s 2(起始位)(信息码)(终止位)优缺点]优点一一实现字符同步比较简单,收发双方的时钟信号不需要严格同步。

•缺点一一对每个字符都需加入起始位和终止位,因而信息传输效率低。

例:如字符采用国际 5号码,终止位为1位,并采用1位奇偶校验位,求传输效率。

解:传输效率为7/( 7+ 1 + 1 + 1)= 70%。

2、 同步传输传输损耗:D 10汀发送;P 妾收§ 10lg P 信号N dBP 噪声信噪比:概念一一同步传输是以固定的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的,因此在一个串行数据流中,各信号码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即同步) 。

优缺点」优点一一传输效率较高。

1缺点一一接收方为了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正确地区分一个个信号码元,必须建立准确的时钟同步等,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按数据电路的传输能力分)1、 单工传输一一传输系统的两端数据只能沿单一方向发送和接收。

2、 半双工传输一一系统两端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双向数据传输,但两个方向的传输 不能同时进行,当其中一端发送时,另一端只能接收,反之亦然。

3、 全双工传输一一系统两端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即两端都可以同时 发送和接收数据。

8、主要性能指标工作速率——衡量数据通信系统通信能力1 •调制速率(又称符号速率或码元速率)N Bd (或f s )定义一一每秒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单位为波特(Bd )。

1公式:N Bd —(T 为符号间隔)T数据传信速率(简称传信率)R (或f b )定义一一每秒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个数或二进制码元的个数) ,单位为bit /s 等。

数据传信速率与调制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 N Bd log 2 M例:设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 833 10 6s ,当采用4电平传输时,求数据传信速率和调 制速率。

解:调制速率为N Bd 1数据传信速率为R N Bd log 2 M 1200 log 2 42400 bit/s数据传送速率定义一一单位时间内在数据传输系统的相应设备之间实际传送的平均数据量,又称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单位为比特/秒(bit / s )、字符/秒或码组/秒。

实际的有效数据传送速率是小于数据传信速率的。

有效性指标 ---- 频带利用率定义一一=系统的传输速率/系统的频带宽度(B )(2-3 )1200Bd10 6833 BdBd/HzBbit /(s Hz)可靠性指标一一传输的差错率常用的有误码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等。

它们的定义分别为: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比特数误字符(码组)率=接收出现差错的字符(码组)数/总的发送字符(码组)数信道容量C 带宽?log2 1信噪比;无噪声数字信道的信道容量: C 2B|og2M ;第二章数据信号的传输一、数据信号及特性描述1数据序列的电信号表示单极性不归零信号: 1为正,0为平;单极性归零信号:1为正零,0为平;双极性不归零信号: 1为正,0为负;双极性归零信号:1为正零,0为负零;伪三进制:1为正零或负零,0为零;差分信号:电位变化为正,不变为零;(注:图(f)中的差分信号是“1” 一一电平改变,“ 0” 一一电平不变,其规则也可以相反。

)例1:已知二进制数据序列为1010110,以矩形脉冲为例,画出双极性归零信号的波形图(设T =T/2)。

解:LTntffl 1例2:已知二进制数据序列为1100101,以矩形脉冲为例,画出差分信号的波形图(假设“1——电平改变,“ 0 ” ——电平不变;初始电平为0)解:二、传输信道及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法•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或称调制传输)•数字数据传输基带数据信号的频谱特性单极性码一一既有连续谱,也有离散谱;双极性码一一只有连续谱,没有离散谱;1不归零码一一连续谱第一个零点为f s1;T归零码一一连续谱的第一个零点为2f s;第二节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基带传输一一不搬移基带数据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称为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系统构成模型( 能画出下图)MS 3-8)波形形成一一信号从1点到2点的过程叫波形形成。

各部分的作用:发送滤波器一一限制信号频带并起波形形成作用;信道一一是信号的传输媒介,可以是各种形式的电缆;接收滤波器一一用来滤除带外噪声和干扰,并起波形形成作用; 均衡器一一用来均衡信道特性的不理想。

网孔均衡一一用来消除“ 1 ”与(t)的误差。

二理想低通形成网络1、理想低通形成网络特性H(f)H(f) e j (f)H(f)幅度特性,(f) 相位特性H(f)< 1 e j2ft d f f N*If| f N(3-10)式中,f N为截止频率,t d为固定时延。

H (f )图参见教材P54图3-9h(t) 2 f Nsin 2f N(t t d)2 f N (t t d )(3-11)设t d 0,h(t)波形如教材P55图3-10所示。

理想低通冲激响应h(t)的特点是:k①零点的位置t (td^’k 1,2,32 f N ----------- 奈氏速率 1/2 f N ――奈氏间隔例1 :在比特速率相同下,采用多电平传输的符号速率要,最后导致奈氏带宽 f N答:( R N Bd log 2 M ) 下降增大下降例2: 一个理想基带传输系统,若奈氏带宽f N 不变,采用8电平传输时的传信速率 R 8与4电平传输时的传信速率 R 4的关系为( )答:奈氏带宽f N 不变 ---------------- 号速率N Bd 2f N 则不变R 4 N Bd log 2 4R 8 N Bd log 2 8所以 R s 3R 42理想低通形成网络的特点:'满足奈氏第一准则(无符号间干扰)。

彳频带利用率达到2Bd/Hz 的极限。

波形“尾巴”衰减较慢 ----------- 对定时脉冲的精度要求较高。

L物理上不可实现。

②波形“尾巴”(即波形的前导和后尾)以2、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1/t 的速度衰减。

h(kT)1 (归一化值)(本码判决点)3、奈氏第一准则0 奈氏第一准则用文字详细表述是:(非本码判决点)如系统等效网络具有理想低通特性, 且截止频率为f N 时,则该系统中允许的最高码元(符号) 速率为2 f N ,这时系统输出波形在峰值点上不产生前后符号间干扰。

奈氏第一准则的三个重要参量:空 2Bd / Hz (极限)f N,从而使码元间隔奈氏频带(B f N )三、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形成网络一一滚降低通1滚降低通特性滚降低通特性参见教材P56图3-11滚降系数 f /f N,°1( 0时是理想低通)f s 2 f N2B (1 ) fN - - (Bd/Hz)B (1 ) f- 1滚降低通形成网络是否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结论:若滚降低通网络的幅度特性|H(f)以6点(f N,1/2 )呈奇对称滚降,则其输出响应波形h(t)在取样判决点无符号间干扰(即满足奈氏第一准则)例1 :一滚降低通网络的幅度特性|H(f)如图所示,试判断此滚降低通网络是否满足无符解:此滚降低通网络不满足无符号间干扰的条件。

因为:虽然它的幅度特性呈奇对称滚降,但滚降的对称点不是((1.5f N ,1/2)。

例2:一形成滤波器幅度特性如下图所示。

①如果符合奈氏第一准则,其符号速率为多少?a为多少?②采用八电平传输时,传信速率为多少?③频带利用率n为多少Bd/Hz ?解:①如果符合奈氏第一准则,H(f) 应以C点(f- ,0.5)呈奇对称滚降,由图示可得: 20004000 20003000Hz号间干扰的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