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表面张力及实验探讨摘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表面张力的概念很少提及,但有关表面张力的现象却是很常见的。
本文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从分子力的角度对表面张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然后分析了影响表面张力大小的因素。
在一些现象中人们通常会将表面张力与浮力相混淆,本文设计了三个简便易行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分析,说明表面张力和浮力的不同作用。
最后,由于表面张力在人体的呼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给与归纳、描述,并且从表面张力的角度分析了人体在高烧的时候,呼吸加快的原因。
本文意在通过简洁的论述和图示,让人们了解表面张力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表面张力;浮力;呼吸过程一、问题的提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表面张力的概念很少提及,但有关表面张力的现象却是很常见的。
如:日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液滴往往呈球形,是液滴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下雨天人们使用的雨伞是布面的,有微小的缝隙却不漏雨,是雨水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在人体每时每刻的呼吸中,表面张力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面张力使大小不同的肺泡保持一定的形状,不会使大肺泡因扩大而爆裂,也不会使小肺泡因缩小而萎陷;表面张力的这种变化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起到的调节作用。
用纯水很难吹出泡泡,然而往水中加入一些表面活性物质,就可以很容易的吹出又大又圆的泡泡了。
同样,往洗涤剂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不仅可以使洗涤剂更好的溶于水,还可以增强衣物的浸湿效果,更有效的去除污迹。
可以说表面张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要很好的利用表面张力,就要了解表面张力的含义。
二、表面张力的概念(一)相关概念1.分子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分子力。
如图(1)所示,当分子之间的距离等于10-10m时,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对外不显示力的作用,因此10-10m叫做分子的平衡距离,用r0表示。
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m时,引力和斥力消失,分子力为零。
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属于短程力。
2.分子作用半径分子力的有效作用范围,叫做分子作用半径,数值等于10-9m ,以此值为半径所做的球,称为分子作用球。
3.液体的表面层和附着层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而往往盛于容器中,这样液体就会与固体和上面的气体相接触,在气-液表面取厚度等于分子作用半径(10-9m )的液体薄层,叫做液体的表面层,如图(2)所示。
而液体与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叫做液体的附着层。
固体分子对附着层液体分子的作用力,叫做附着力,液体内部分子对附着层液体分子的作用力,叫做附着力。
(二)液体的表面张力1.对表面张力的两种解释 董品泸主编的《物理学》中(以下简称“《物理学》1”),对表面张力的解释为:表面层的液体分子一方面受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液面上方气体分子的微弱作用,这两种特殊作用的结果,使表面层中液体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
由于表面层中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即液体的表面张力。
如图(3),MN 为液体表面的分界线,分界线左边的分子对分界线右边的分子产生的引力为F 1,右边分子对左边分子的引力为F 2,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液面相切。
[1]王鸿儒主编的《物理学》中(以下简称“《物理学》2”),对表面张力的解释为:如图(4),M 1为液体表面分子,M 2为液体内部分子,以分子作用半径为半径,以M 1、M 2为球心分别做球。
在液体内部,由于分子分布均匀,M 2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分子力大小相等,因此其合力为零。
以M 1为球心的分子作用球,一部分在液体内部,另一部分在气体中,M 1受到的来自液体 [1] 董品泸,《物理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图(1)分子力 气体液体表面液体 图(2)液M N F 1 F 2 图(3) 图(4) M 1 M 2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其合力向下,使液面处于一种特殊的紧张状态,宏观上表现为表面张力。
[2]2.对两种解释方式的分析、比较。
从图(3)来看,表面张力作用在液体表面,而从图(4)来看,好像表面张力垂直于液体表面,二者是否矛盾呢?在常温、常压下,空气的密度是1.293kg/m 3,其平均分子量是29;水的密度是103kg/m 3,其分子量是18;相同环境、相同体积时,水的摩尔数与空气的摩尔数之比为:(103/18)/(1.293/29)≈1246倍,即体积相同时,水的分子数约是空气分子数的1246倍。
如图(5),表面层中的液体分子M 1,受水面上方较少空气分子的作用,受水面以下较多的液体分子的作用,将所受力进行合成,则M 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合力分别如图(6)所示,F 2>F 1使液面处于紧绷状态,与“《物理学》2”解释一致;F 3=F 4,即M 1受到来自左边的分子力等于右边的分子力,与“《物理学》1”的解释一致。
由此可知,以上两种关于表面张力的阐述并不矛盾,“《物理学》1”中对表面张力的解释是“《物理学》2”的简化版。
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表面总是收缩到最小面积,体积相同的各种形状中,球形的面积最小,所以液体表面一般呈球形。
表面张力不仅存在于气-液表面,在两种不相溶的液-液界面,同样存在表面张力的作用,其产生机理与气-液界面相似。
三、影响表面张力系数大小的因素表面张力的大小F =αL, L 为分界线的长度,α为表面张力系数,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表面张力的大小。
表面张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表面张力系数,而表面张力系数决定于液体的性质、液体的温度、溶质的性质和浓度。
(一)液体性质的影响对于气-液表面,表面张力是气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然条件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主要决定于液体的性质,当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远远大于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时,表面层的液体分子所受的合力越大,即表面张力越大。
而分子力越大 [2] 王鸿儒,《物理学》,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年图(5) M 1 F 1 F 2 F 3 F 4 图(6) M 1的液体,其密度也越大。
由表(1)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出,密度越大的液体,其表面张力系数越大,表面张力就越大。
由表(1)还可以看出,酒精和乙醚是两种挥发性很强的液体,其密度比较小,表面张力系数也比较小,可见越容易挥发的液体,表面张力越小。
表(1)表面张力系数与密度物质温度(0c)密度(kg/m3)表面张力系数(N/m)水银20 13.6×10354×10-2水20 0.9998×1037.275×10-2水40 0.9922×103 6.956×10-2水60 0.98323×103 6.618×10-2酒精20 0.8×103 2.2×10-2乙醚20 0.71×103 1.7×10-2对于液-液界面,表面张力是由两种液体分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表面张力决定于相接触地两种液体的性质。
如:表(2)中的数据表明,当两种液体的密度相差越大时,其界面的表面张力系数也越大。
所以,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密度相关。
表(2)液-液表面张力系数(室温下)物质表面张力系数(N/m) 物质表面张力系数(N/m)水银-水42.7×10-2水-汽油3.36×10-2水银-乙醇39.9×10-2水-乙醚1.22×10-2(二)液体温度的影响表(1)中的测量数据显示,当水的温度升高时,其表面张力呈下降的趋势。
其原因可解释为:当水的温度大于40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膨胀,对于一定质量的水,体积V增大时,密度ρ减少(ρ=m/v),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力减弱,则水的表面张力减小。
根据Harkins给出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α=7.5796-0.145T-0.00024T2, 7.5796为00C时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此式的适用范围是100C~600C,T的单位为摄氏度。
根据此式可以计算出200C、400C时,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分别是7.28×10-2 N/m、6.96×10-2N/m,与表(1)的测量值相近。
可见,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不仅水的表面张力如此,其他液体的表面张力也有相同的规律。
如酒精在100C 、200C 、300C 时,表面张力分别为2.52×10-2 N/m 、2.27×10-2 N/m 、2.15×10-2 N/m 。
(三)溶质性质和浓度的影响1.溶质性质的影响往溶剂中加入溶质配制成溶液时,容剂的表面张力系数将发生变化。
例如:往水中加入肥皂液,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减小;往水中加入蔗糖,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增加。
容剂的表面张力系数设为α1,溶质的表面张力系数设为α2,当α2>α1时,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增加;当α2<α1时,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减小。
能使容剂的表面张力系数增加的物质,称为非表面活性物质,如食盐、蔗糖、淀粉等;能使容剂的表面张力系数减小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如肥皂、酒精、蛋黄素等。
2.溶质浓度的影响以水溶液为例,当往水中加入非表面活性物质时,溶液的浓度增加,表面张力系数也随之稍有增加。
当往水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时,可出现两种类型:如图(7)所示,第一种类型,当溶液的浓度增加时,表面张力系数减小,如醇、醛、酸、酯、胺及其衍生物等水溶液;第二种类型,在低浓度时,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系数急剧下降,当溶液的浓度继续增加时,表面张力系数基本不再变化,如高直碳链的有机酸和烷基磺酸盐等水溶液。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洗衣粉里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目的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加衣物的浸湿效果,有效去除污迹。
而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属于第二种类型。
人们往往认为洗衣服时,洗衣粉放的越多,洗的越干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溶液的表面张力不会随浓度的增加一直下降。
实践证明溶液的浓度在0.2%~0.5%时,去污效果是最好的。
四、表面张力的实验探讨表面张力和浮力有由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可以使轻小的物体浮于液体表面,致使人们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出现错误。
如:一分硬币浮于水面,有人认为是浮力的作用,而实际是表面张力在起主要作用。
由于表面张力容易和浮力相混淆,为此,本文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在实验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体会表面张力和浮力的不同作用。
浓度图(7)溶液浓度与表面张力系数(一)实验现象及分析1.实验一,如图(8)所示(1)操作过程:将水倒入玻璃杯中,从玻璃杯上方5厘米处,用滴管向水中滴一滴食用油。
(2)实验观察:油滴进入水中时即刻呈球形,并向下运动且速度减慢,当速度减为零时,又开始向上浮动,当油滴浮出水面时,球形油滴逐渐变成圆形油膜吸附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