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综合复习检测卷)-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2)

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综合复习检测卷)-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2)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搞好收入分配改革,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现阶段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按劳分配成为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主体。

下列对于按劳分配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③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④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出租土地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3.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用来激励企业科研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方法。

通过完善股权激励等内部激励机制,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

这一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①国家创新能力稳步提高②分配激励机制日益完善③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④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提高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4.买股票、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

对这一分配形式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②它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③它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④它是由宏观调控决定的分配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在我国农村,农民通过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的收益属于A.按土地要素分配B.按劳分配C.按技术要素分配D.财产性收入6.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居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财产性收入在“钱袋子”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下列家庭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①出租房屋的收入②种植蔬菜大棚的收入③投资股票的股息④做企业兼职顾问的报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某企业老板在办厂之初,要求大家共同出资办厂,并对大伙承诺:“放心,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工厂赚钱了。

该老板讲排场、摆阔气,出门要坐奔驰、吃饭要下酒馆,大家的股息分红却一拖再拖。

因为分配不公,职工纷纷辞职,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这说明①收入分配对效率有重要影响②平均分配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效率③分配不合理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④分配对生产起决定作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8.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的关系。

其中从B点到C点的变化趋势启示我们必须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大财富蛋糕②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④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每年每公顷6 750千克大米(约22 500元)的标准领取租金。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的重要税种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不断上调。

从中可以得出①税收的固定性得到改变②这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③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④个人所得税是我国影响最大的税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1.我国已有许多城市规定了市民最低生活费标准线,对生活费收入低于标准线的居民予以适当的补贴。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A.社会保险的内容B.社会救助的内容C.社会福利的内容D.社会优抚的内容1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扩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拓宽服务领域,提升保障能力。

所谓“商业养老保险”,是指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的,以养老风险保障、养老资金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下列对“商业养老保险”理解正确的是①当事人与保险公司之间是一种借贷关系②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其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丧失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求④是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等情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

这一民生问题关系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在公众中引起广泛关注。

延迟退休政策A.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B.是探索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C.可以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D.是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14.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被认为是社会的“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经济发展的“减震器”。

他所说的社会保障①是居民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②是国家财政中重要的民生支出③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④社会保障程度越高越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观察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仅要看摩天大楼,还要看社会底层、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

搞好民生,要特别注重“补短板、兜底线”,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补短板”要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病,熨平经济波动起伏②“补短板”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③“兜底线”要消除城乡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④“兜底线”要加强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低保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6.为加强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2018年我国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2019年又对21个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同时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材料表明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得到较大提高②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我国公民民主权利有切实物质保障④再分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除了社会保险,还有商业保险,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下列关于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性质上看,商业保险是自愿的市场行为,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B.从经营目标看,商业保险追求利润,社会保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C.从费用来源看,商业保险的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社会保险的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分摊D.从保障水平看,商业保险保障被保险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保险保障社会成员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18.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B.社会福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C.社会救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D.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19.管理社保基金,制定养老金制度,都要立足于全国角度来思考和把握。

我国有一个现实情况,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各有特点,要追求欧洲式福利国家在中国是不现实的,欧洲的高福利来自高税收,欧洲的税收比我国还要高。

这启示我们A.应该向欧洲国家学习,多征税,从而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B.完善社会保障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C.应该由政府独自负担社会保险资金,增加人民幸福感D.要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20.李克强总理说,有人遇到困难,掉下来了,要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要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安全网”喻指A.社会保障制度B.商业保险制度C.国家税收制度D.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市人均GDP 排全省第二,但城乡收入比达3.1∶1。

2018年,L市开始实施“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凤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批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权、房屋、技术等入股,并可以在合作社务工。

农民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还可以领到保底土地入股红利,又可以参加合作社分红。

合作社效益越好,分红越多,农民积极性越高。

实行“三变”改革后,L市沉睡的土地资源被盘活,农村贫困人口从2017年的76万减少到2018年的38.99万,贫困发生率从29%下降到14.95%。

从分配制度的角度,说明“三变”改革的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

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

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

加大城镇困难职工脱困力度。

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

我们要尽力为群众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1)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我国政府为什么多次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参考答案与解析1.C解析: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内容。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①错误;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③错误。

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农村承包土地所得,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所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均属于按劳分配,由此可见,②④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①③均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C解析: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根据题目的表述,完善股权激励等内部激励机制,可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这能够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有利于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故正确的传导顺序为②→④→③→①。

4.B解析:按资本要素分配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①③正确;②错误,资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④中的“决定”表述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