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试题(二)含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题,每题2分)1.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税负最低为目的,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进行的涉税选择行为称作()A.避税B.节税C.税负转嫁D.推迟纳税2. 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转移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的税负转嫁方法是()A.后转B.消转C.税收资本化D.前转3. 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负债筹资的过程中,符合条件的筹资费用和利息支出均可在税前扣除B.在权益筹资的过程中,股息不能作为费用税前列支,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C.在负债比例未超过一定的界限时,权益资本收益率及普通股每股收益额随负债比率的上升而下降D.在息税前利润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的权益性筹资方式要比负债性筹资方式多缴纳企业所得税,表明债务筹资具有节税功能4. 金融企业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其接受关联方债券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时,超过部分产生的利息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
A.2:1B.3:1C.4:1D.5:15. 小型微利企业适用所得税优惠税率为()A.10%B.15%C.20%D.25%6. 下列各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是()A.中药材的种植B.林木的培育和种植C.林产品的采集D.海水养殖、内陆养殖7. 对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按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再以后()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A.10%;3B.10%;5C.20%;3D.20%;58. 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买免税农业产品,或者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业产品,准予按照买价和()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A.3%B.7%C. 13%D.17%9.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处于免税期间的企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免税带来的好处,应该选择的存货计价方法是()A.后进先出法B.先进先出法C.移动加权平均法D.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10.购销差价是税务筹划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如果商品的购进成本较高,企业应采用哪种促销方式进行税务筹划()A.打折销售B.赠送商品C.赠送购物券D.返现金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4分)11. 税务筹划可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包括()A.投资扭曲风险B.经营损益风险C.税收负担风险D.税款支付风险12. 根据筹划的着力点不同,可以把税务筹划原理分为()A.税目筹划原理B.税率筹划原理C.税额筹划原理D.税基筹划原理13.下列有关增值税中“增值率”的公式中,正确的有()A. 增值率=增值额/不含税销售收入B. 增值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C. 增值率=应纳税额/进项税额D.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收入×增值税税率×增值率14.税务筹划的原则包括()A.守法性原则B.保护性原则C.实效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15.企业销售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包括()A.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B.销售结算方式的税务筹划C.销售价格的税务筹划D.销售地点的税务筹划三、简答题(本题型共4题,每题5分)16. 简述税务筹划的含义和对企业的意义。
17. 试阐述企业在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时,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比较思路。
18.销售成本的税务筹划中,不同企业如盈利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的企业以及亏损企业应该怎样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些计价方法以使成本费用的地税效应得到充分发挥?19.比较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各自的优缺点,并简要说明资本结构税务筹划的基本思路。
四、案例题(本题型共3题,前两题每题15分,第三题10分)20. 某百货公司的商品销售利润率为40%,即销售100元商品,成本为60元。
该百货公司是一般纳税人,购货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百货公司拟定了一下三个促销方案:方案一:8折优惠(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开在一张发票上)方案二:凡购物满500元,获赠50元商品(成本为30元,都为含税价)。
方案三:凡购物满500元,获赠优惠券50元(不可兑换现金,下次购物代币结算)。
要求:假定消费者拟购买500元商品,通过计算每种方案下的应纳税情况和利润情况,为经营者选择最优的促销方式。
21. 英国居民公司A,在中国投资建立一个生产基地B。
某年A 公司准备转让一项专利技术给中国的居民企业C,转让价为人民币2 000万元。
已知:B基地当年在中国获得利润总额2 500万元,其中包括单独核算技术转让所得800万元。
有以下三个方案:方案1:B在中国注册成立,为中国居民企业,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由B成立研发部门组织开发该专利技术,发生研发支出1 200万元,再由B将该专利技术转让给C。
方案2:B是A设在中国的生产机构,没有在中国注册,其实际管理机构在英国,不具备中国居民身份。
由B成立研发部门组织开发该专利技术,发生研发支出1 200万元,再由B将该专利技术转让给C。
要求:试分析两种方案的税收效应并计算B企业应纳税额。
22.A公司拟向B公司出售生产线一套,同时进行技术转让,合同总额为3 000万,其中设备款2 400万,专有技术费500万,专有技术辅导费100万。
财务人员小李提出建议:可将专有技术费和专有技术辅导费合并到设备款中,如此筹划可免缴营业税。
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若不可行,请给出理由。
税务筹划试题二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题,每题2分)1~5 BACDD 6~10DBABA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4分)11.ABD 12.BCD 13.ABD 14.ABCD 15. ABCD三、简答题(本题型共4题,每题5分)16.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税境,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规避涉税风险,控制或减轻税负,以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和安排。
狭义的税务筹划仅指节税;广义的税务筹划既包括节税,又包括避税和税负转嫁。
税务筹划有助于增强纳税人的法制观念,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利于实现纳税人财务利益的最大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17.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增值率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征收率应纳税额无差别平衡点计算如下:不含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增值率=不含税销售收入*征收率增值率=征收率/适用税率当增值率小于17.65%(23.08%)时,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较重;当增值率大于17.65%(23.08%)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较重;当增值率等于17.65%(23.08%)时,两者税负相同。
18.盈利企业。
由于盈利企业的销售成本可以在应税收入中抵扣,销售成本的抵税效应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选择前期成本较大的计价方法。
当发生通货膨胀、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是,加权平均法计入成本的费用就高,应选择加权平均法。
反之,在通货紧缩时可选择先进先出法。
处于税收优惠期的企业。
企业处于所得税的减税或免税期,就意味着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减税额就越多,减免税期内的抵税效应会全部或部分被减免税优惠抵消。
因此,应选择减免税优惠期内销售成本小的计价方法,减少存货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实现的利润越多,就能更大幅度享受减免税优惠。
在物价上涨情况下,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销售成本。
反之,在物价下降的时候可以选择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
亏损企业。
亏损企业选择计价方法应考虑亏损的税前弥补情况。
选择的计价方法必须使不能得到或不能完全得到税前弥补的亏损年度的成本费用降低,保证成本费用的地税效应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19.权益资本筹资,其优点是风险小、稳定、无固定负担;不利之处是成本高、没有节税效应、稀释控制权;负债筹资的优点有,“税收挡板”效应、资本成本低、杠杆作用;缺点是到期必须支付利息,财务压力与风险大;资本结构税务筹划的基本思路为:权衡风险和收益,通过在投资总额中适当压缩注册资本比例,增加负债融资比例,最大限度享受节税和财务杠杆效应。
但必须注意,只有在息税前收益率不低于负债成本率的前提下,提高负债比率才能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
四、案例题(本题型共3题,前两题每题15分,第三题10分)20.方案一: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开在一张发票上应纳增值税=400/1.17*0.17-300/1.17*0.17=14.53应纳企业所得税=[400/1.17-300/1.17]*25%=21.37税后利润=400/1.17-300/1.17-21.37=64.1纳税合计=14.53+21.37=35.9方案二:应纳增值税=500/1.17*0.17-300/1.17*0.17-30/1.17*0.17=24.7应纳企业所得税=[500/1.17-300/1.17-30/1.17]*25%=36.32税后利润=[500/1.17-300/1.17-30/1.17]-36.32=108.98纳税合计=24.7+36.32=61.02方案三:应纳增值税=[500/1.17*0.17-300/1.17*0.17]+[50/1.17*0.17-30/1.17*0.17]= 31.97应纳企业所得税=[500/1.17-300/1.17]*25%=42.74税后利润=[500/1.17-300/1.17-30/1.17]-42.74=102.56纳税合计=31.97+42.74=74.71从税后利润来看,方案三的税后利润最高;从纳税合计来看,方案一税负最小。
21.方案1:根据相关规定,对居民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可以加计扣除;且其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B在中国应纳税额=(2 500-1 200×50%-800)×25%+(800-500)×25%×50%=275+37.5=312.5万元。
方案2:由于B为中国非居民企业,不能享受上述加计扣除和减免所得税优惠,但对B视同居民企业,其所得按25%税率征税。
B在中国应纳税额=2 500×25%=625万元22.不可行。
各款分别列示时,A公司应缴增值税=2400*17%=408万元;应缴营业税=(500+100)*5%=30万元;合计438万元合并列示时,A公司不缴营业税,应缴增值税=2400*17%+600/1.17*0.17=495.18万元此方案实际上增加企业税收负担495.18-438=57.18万元,因此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