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本科)》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扩大检索范围的方式是()
A.使用“逻辑非”
B.使用“逻辑或”
C.使用“逻辑与”
D.使用优先运算符
答案:B
2.下列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A.题录
B.目录
C.文摘
D.学位论文
答案:D
3.根据加工深度来划分文献,期刊论文属于()
A.零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一次文献
答案:D
4.根据加工深度来划分文献,实验记录属于()
A.零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一次文献
答案:A
5.国际标准刊号的缩写是()
A.ISSN
B.ISBN
KI
D.CABI
答案:A
6.《中图法》是我国常用的分类法,要检索历史、地理方面的图书,需要在()类下查找。
A.Z
B.K
C.J
D.B
答案:B
7.下列不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A.百科全书
B.期刊论文
C.学位论文
D.专利文献
答案:A
8.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是()
A.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尊重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
B.外语水平、求知欲、信息能力
C.信息意识、数据库的选择、知识水平
D.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答案:D
9.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A.美国数学家香农
B.美国数学家维纳
C.美国数学家哈特莱
D.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答案:A
10.下列属于连续出版物的是()
A.科技档案
B.学位论文
C.会议文献
D.人民日报
答案:D
11.《中图法》是我国常用的分类法,要检索经济学方面的图书,需要在()类下查找。
A.R
B.Q
C.J
D.F
答案:D
12.下列属于期刊论文内容特征的是()
A.题名
B.编者
C.图表数量
D.分类号
答案:D
13.国际标准书号的缩写是()
B.ISBN
KI
D.CABI
答案:B
14.下列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A.期刊论文、私人笔记、百科全书
B.字典、手册、百科全书
C.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期刊论文
D.专利说明书、索引、文摘刊物
答案:B
15.根据加工深度来划分文献,目录属于()
A.零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一次文献
答案:B
16.电子文献的载体是()
A.缩微平片
B.纸张
C.磁性材料
D.感光材料
答案:C
17.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
A.专利权人终身享有
B.30年
C.20年
D.10年
答案:C
18.下列关于数据库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表述是()
A.“记录”是构成数据库的基本组成单位
B.“记录中的基本索引字段”是构成数据库的基本组成单位
C.“文档”是构成数据库的基本组成单位
D.“字段”是构成数据库的基本组成单位
答案:A
19.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文献是()
A.期刊
B.报纸
D.会议文献
答案:B
20.下列属于期刊论文外部特征的是()
A.题名
B.分类号
C.关键词
D.主题词
答案:A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21.国内外较为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有:()
A.NoteFirst
B.NoteExpress
C.JCR
D.EndNote
答案:ABD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连续出版物的有:()
A.档案
B.标准
C.政府出版物
D.年鉴
答案:ABC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有:()
A.百科全书
B.文摘
C.学位论文
D.会议文献
答案:ACD
24.文献具有以下作用:()
A.认识作用
B.存储作用
C.传递作用
D.中介作用
答案:ABC
25.获得专利权的条件是()
A.新颖性
B.广泛性
C.实用性
答案:ACD
26.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部特征描述的是()
A.著者标引、篇名标引
B.文献类型标引、语种标引
C.文献来源标引、著者工作单位标引
D.分类标引、主题标引
答案:ABC
27.信息素质(信息素养)包含:()
A.信息道德
B.信息能力
C.信息教育
D.信息意识
答案:ABD
28.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必须具备信源、()4个基本要素。
A.网络
B.信道
C.信息
D.信宿
答案:BCD
29.以下属于信息特征的有()
A.独占性
B.普遍性
C.可传递性
D.共享性
答案:BCD
30.信息检索的方法有:()
A.阅读法
B.循环法
C.引文追溯法
D.工具法
答案:ABD
三、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31.科技论文的主要结构要素包括前置、主体和附属三个部分。
答案:正确
32.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其中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10年。
答案:错误
33.概念检索的检索标识是具体的检索词或词组,每个检索词表达一个概念。
答案:正确
34.位置算符能限定检索词在文献中的具体位置,减少检索结果。
答案:正确
35.一条信息之所以有别于其他信息,主要是它与其他信息在外表和内容两方面的特征都有所不同。
答案:正确
36.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总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答案:正确
37.专利是一种有形财产,在专利权的有效期内可以交换、继承、转让。
答案:正确
38.信息的存在是普遍和客观的,但是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却具有主观的能动性,同一个体对同一信息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个体对同一信息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答案:正确
39.标准文献的主体是标准。
答案:正确
40.从一次文献到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组织到系统化的过程。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共2 道试题,共20 分)
41.为提高文献信息的阅读效率,可以采取哪些阅读策略?
答案:阅读策略是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所采用的策划和谋略。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读者在筛选文献的基础上应根据阅读的目的、数量、环境条件及文献性质等,采取一定的阅读策略。
常用的阅读策略如下:常用的阅读策略有:
(1)先读中文,后读外文;
(2)先读文摘,后读原文;
(3)先粗读,后精读;
(4)先读综述性文献,后读专题性文献;
(5)先读现刊,后读过刊;
(6)优先阅读核心期刊、专业期刊。
42.信息检索获取原始文献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信息检索获取原始文献的途径:首先是查找本单位购买的全文数据库;其次可利用那些提供流量计费下载的全文数据库网站获取;第三,向文献收藏单位联系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第四,可直接向作者索取;最后,都找不到的情况下,可向出版发行单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