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柏恩PAC人格结构理论

柏恩PAC人格结构理论


交互作用的类型(二)
如果主管以家长对孩子的模式开 始交流,员工往往会以孩童的心 态作出反应。不幸的是,传统的 上级-下属式关系往往会导致家长 -孩童式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当发 出指示或进行评估时。如果主管 的行为主要以这种交互作用模式 进行,人际和群体效果将会降低。
交互作用的类型(三)
当刺激和反应线不平行时,非互补式的交互作 用,或者称为交叉式的交互作用就会出现。在 此例中,主管努力按照成人对成人的模式来对 待员工,但是员工按照孩童对家长的模式作出 回答。例如,主管问:“George,你认为我们 应如何处理IC订单的推迟交货问题?”员工则不 是以成人的心态回答,而是以孩童对家长的模 式说:“那不关我的事。你拿了钱,该由你来做 主。”当出现交叉式交互作用时,沟通往往被堵 塞,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冲突经常是紧 跟其后。
交互作用类型说
交互作用类型 交往的改善:从交叉交互作用过渡到平行交 互作用 交互作用分析的操作程序
交互作用类型
平行型(互补型)交互作用:这是一种互补的交流 沟通,符合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在交往中期 待的交往反应。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两种自我状态之 间,但必须符合以下两项标准:(1)反应必须是 来自刺激所指向的同样的自我状态;(2)反应必 须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 交流的第一条原则是,只要这种交互作用保持一种 互补关系,那么交流就可能继续下去。
Parent(父 母)
PAC理论Child (儿)A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 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 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 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 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 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交互作用的类型(四)
一般来说,工作中最有效的交互作用是成人对成 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视他人同自己一样有理性,降低了人们之间感情 冲突的可能性。但是,互补式的交互作用也能令 人满意地发挥作用。例如,如果主管想要扮演家 长的角色,员工想要扮演孩童的角色,他们之间 可以形成一种比较有效的工作关系。但是在这种 情况下,员工无法成长、成熟,不知如何贡献自 己的想法。因此,虽然互补式的交互作用确实能 发挥作用,但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最优结果并且最 不可能带来问题的是成人对成人的交互作用。
平行的交往有:
P——P —“她的职责就是跟弟妹一起呆在家里。(P) —“显然她没有责任感。”(P) —“我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P) —“对!你应该这样。”(P)
P A C
P A C
平行的交往有:
C——A —“下周考试,我肯定考砸!”(C) —“别那么肯定!你期中考试不是很好吗?”(A) —“这件事真快把人烦死了!”(C) —“想想看,还有别的办法没有?”(A)
小结
运用PAC理论的自我状态的分析方法分析人们在 人际交往中所处的自我状态,正确评价自我,认识 交往对象。 以PAC理论的交互作用的类型说为依据,分析人 际交往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用PAC的交往改善策略,正确、科学地改善人际 交往状况。 用PAC的人格发展理论优化人格状态,树立积极 处事态度,悦纳他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生 活质量。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人性观
柏恩的人性观巧妙地体现在他的一句话中:“人一生下来 就好像王子或公主,后来在父母的亲吻中变成了青蛙。” (Steiner,1974) 这句话蕴涵着柏恩对人性乐观和对父母悲观的认知,也反 映了柏恩坚信“早期经历深刻影响以后行为”的观点。 柏恩对人类生物性的驱力和人类求生的基本需要有其独特 的看法,他强调上述二者有唇齿相依的关系。同时,他亦 强调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一举一动都和人类的基本需 求息息相关。 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包括:爱抚的需求(strike hunger)、 被赏识的需求(recognition hunger)、兴奋的需求( excitement hunger)、结构的需求(structure hunger) 和领导的需求(leadership hunger)。柏恩认为,由于人 们以上方面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以致成长出了问题, 无法在身体及情绪上获得健康的发展。
C状态象婴幼儿的 冲动,表现为服 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 ,一会儿乱发脾 气。当一个人的 人格结构中C成 分占优势时,其 行为表现为遇事 畏缩,感情用事 ,喜怒无常,不 加考虑。这种人 讲起话来总是“我 猜想……”,“我不 知道……”。
交互作用的类型(一)
交互作用(语言、动作或非语言信号的交换) 可以是互补式的或非互补式的。在公开交互 作用中,如果发出者和接受者的心态在回答 中仅是方向相反,则交互作用是互补式的。 如果用图表示发出者-接受者的心态交互作用 的交互模式,线是平行的。在这种关系中, 主管对员工说话就像家长对孩子一样,员工 的回答就像孩子对家长一样。例如,主管说: “Janet,我希望你停下手中的活,赶快去供 给室把为我准备的箱子取回来。”员工回答道: “我不想去,因为我很忙;但既然你是我的上 司,我不得不去取。”
伯 尔 尼 人 格 结 构 理 论
PAC
郑 安 佑
创始人艾里克•柏恩(Eric Berne)
生于1910年,原为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精神科医 生。柏恩对该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哲学和理论上, 其追随者对其观点进行了补充,并在实践中完善。 柏恩把个体的人格结构分为三种“自我状态”(ego states):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 状态。个体的人格发展无论是正常的或不正常的, 主要都受到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交互作用 的影响,同时,在这种交互作用下,个体会逐渐选 择形成自己的生活位置(life position)。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是一种分析人们在交往中所处的 心理状态的方法。在国外训练管理人员正确处理人 际关系和沟通意见时,它经常被作为一种工具使用 。
父母(P)
成人(A)
儿童(C)
交互作用 分析理论
柏恩认为,每一种自我状态都具有独特的形 态、风格和不同的语调形式(Williams & Brown,1979).
P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 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 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 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 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 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 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 你应该……”、“你不能 ……”,“ 你必须……”。 Adult (成人)
P A C
P A C
交叉型交往有:
PC——PC —“你这画画得连小孩都不如!” —“你少指手画脚,有本事自己来!” —“去收拾好你的铺!” —“你不能支使我做这做那,你没有这个权利!”
P A C
P A C
交叉型交往有:
CP——CP —“你的课讲得不好,我不想听。” —“那我走好了,你自己来上课。” —“我讨厌这样,我不喜欢这样。” —“那下次我不来了不行吗!肯定没有下次了!”
概说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 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 人”、“儿童”状态。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 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 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 析。“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 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 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 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柏恩PAC人格结构理论
由Eric Berne于19世纪50年代在《人们玩的游戏》 (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 的理论。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 人格结构理论。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 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1
2 3 4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人格结构分析理论 交互作用分析 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感 谢 聆 听
交往改变策略二:
先采用平行型交往缓和矛盾,再以自身的A状态激 发对方的A状态。 儿子:“哎呀,这饭怎么这样,我不要吃!” (CP) 母亲:“是吗?确实有点咸,味道是不太好!” (PC) 儿子:“就是嘛!”(CP) 母亲:“妈妈下次注意,今天能不能将就吃呢?” (AA) 儿子:“那好吧!”(AA)
P A C
P A C
三角型交往:
始动者向反应者的两种自我状态发送两种不同的信息 售货员:“你是否知道明天就停止售这种东西?” (策略:现在就买吧,不要考虑太多。) 顾客:“那我现在就买吧!” 心理咨询师:“你感觉怎么样?” (策略:说出你的感觉如何) 来访者:“我感到很失望!”
交往改善策略一:
以自身的A状态激发对方的A状态,形成AA交往 交往中要自觉使自己处于成人自我状态,这样才能 使对方也进入成人自我状态,使交叉型交往转变为 平行型交往。 学生:“老师,这次评优秀,我有可能吗?” (AA) 老师:“你这次根本就不用想评优秀!”(PC) 学生:“老师,这次评优秀的标准是什么?” (AA) 老师:“这次评优秀的标准是....”(A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