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1)设计任务 (1)设计资料 (1)污水来源 (1)污水水质水量 (1) (1) (1)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3)去除率的计算 (3) (3)CODcr的去除率 (3)氨氮的去除率 (4)TP的去除率 (4)SS的去除率 (4)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4) (4) (5) (5) (6) (7) (7) (7) (7)污水厂平面及高程置 (8)平面布置........................................................ .. (8) (8) (9)第三章污水厂设计计算书 (10)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算 (10) (11) (15) (16) (18) (19) (20) (20) (26)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设计任务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工艺设计。
设计资料污水来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项目服务面积,服务人口约9万人。
污水处理水量:50000m3/d ;污水进水水质:CODcr 300mg/L ,BOD5 150 mg/L ,氨氮40mg/L ,TP 5mg/L , SS 200 mg/L 。
工程设计要求出水要求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见表。
本工程采用生物脱氮除磷的2/A O 工艺。
这种工艺的特点是利用原污水中可生化降解物质作为碳源,在去除污水中的BOD5物质的同时也去除氮和磷。
该流程包括完整的二级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
污水经过一级处理的格栅、沉砂池和初沉池进入二级处理的厌氧池缺氧池和曝气池(曝气池中的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然后在二次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出指标 COD cr BOD 5 NH 4+-N TP SS数值(mg/L ) 100 30 25 3 30水后直接排放。
二沉池中一部分污泥作为回流污泥进入二级处理部分,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经过浓缩后的污泥进入脱水机房加药脱水,初沉池的污泥直接进入脱水机房加药脱水,最后外运。
进入其工艺流程框图见图1。
图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框图硝化液回流(2)沉砂池:沉砂池是借助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颗粒的砂粒、石子、煤渣等无机颗粒沉降,以去除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
(3)初沉池:初沉池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
废水经初沉后,约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按去除单位质量BOD或固体物计算,初沉池是经济上最为节省的净化步骤,对于生活污水和悬浮物较高的工业污水均易采用初沉池预处理。
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4)厌氧池:原污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本反应器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5)缺氧池: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 (Q 为原污水流量)。
(6)曝气池:这一反应单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 ,硝化和吸收磷等均在此处进行。
流量为2Q 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到缺氧池。
(7)二沉池:它的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第二章:设计说明书去除率的计算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处理水中的BOD5值是由残存的溶解性BOD5和非溶解性BOD5二者组成,而后者主要是以生物污泥的残屑为主体。
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是去除溶解性BOD5。
因此从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来考虑,应将非溶解性的BOD5从处理水的总BOD5值中减去。
取原水BOD5值(So )为150mg/L ,经初次沉淀池及缺氧池、厌氧池处理,按降低25%考虑,则进水曝气池的污水,其BOD5值(S )为:计算去除率,对此,首先按式55(1.42)7.1BOD bX Ce bX Ce αα=⨯=计算处理水中的非溶解性BOD5值,上式中Ce ———处理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取用30mg/L;b ———微生物自身氧化率,一般介于~之间,取;X α——活性微生物在处理水中所占比例,取值得57.10.090.4307.668/BOD mg L =⨯⨯⨯=处理水中溶解性530-7.668=22.332mg /BOD L 值为:去除率:112.522.332100%80.1%112.5η-=⨯=CODcr的去除率取进水CODcr为300mg/L;去除率300100100%66.7% 300η-=⨯=氨氮的去除率取进水NH4+-N为40mg/L;去除率4025100%37.5% 40η-=⨯=TP的去除率进水TP为5mg/L;去除率η= x 100%=20% SS的去除率取进水SS为200mg/L;去除率20030100%85.0% 200η-=⨯=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设计规定:(1)水泵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人工清除 25~40mm②机械清除 16~25mm③最大间隙 40mm(2)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原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格栅倾角一般用45︒~75︒,机械格栅倾角一般为60︒~70︒。
(4)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
(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s 。
运行参数:设计流量:Q=500003m /d栅前流速:10.6/v m s = 过栅流速:20.7/v m s =栅条宽度:0.05s m = 格栅间隙:40e mm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45α=︒过栅水头损失:0.17m设计中的各个参数均按照规范规定的数值来取的。
进水泵房说明:(1)泵房进水角度不大于45度。
(2)相邻两机组突出部分的间距,以及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间距,应保证水泵轴或电动机转子再检修时能够拆卸,并不得小于。
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 时,则不得小于,作为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
(3)泵站为半地下式,污水泵房设计占地面积1002m (10x10)高为12m ,地下埋深8m 。
(4)水泵为自灌式。
运行参数:设计流量:Q=500003m /d栅前流速:10.6/v m s = 过栅流速:2 1.0/v m s =栅条宽度:0.008s m = 格栅间隙:20e mm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60α=︒沉砂池设计中,必须按照下列原则:(1)城市污水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座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 座(格),并按并联运行原则考虑。
(2)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①当污水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②当污水为用提升泵送入时,则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 ③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
(3)沉砂池去除的砂粒杂质是以比重为,粒径为 以上的颗粒为主。
(4)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6m3污水沉砂量为30m3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量为1500kg/m3。
(5)贮砂斗槔容积应按2 日沉砂量计算,贮砂斗池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55°排砂管直径应不小于。
(6)沉砂池的超高不宜不于 。
(7)除砂一般宜采用机械方法。
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沉砂池和晒砂厂应尽量靠近,以缩短排砂管的长度。
说明:采用平流式沉砂池,具有处理效果好,结构简单的优点,分两格。
运行参数:沉砂池长度:10m 池子总宽度:有效水深: 贮砂区容积:3m沉砂斗底宽: 斗壁与水平面倾角:60︒ 斗高: 斗部上口宽: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Q=50000m 3/d表面负荷: q 范围为 m 3/ ,取q= m 3/运行参数:沉淀池直径:D=40m 有效水深:h =2m池总高度:H=6m 贮泥斗容积:3418w V m =出水系统:采用双边溢流堰,在边池沉淀完毕,出水闸门开启,污水通过溢流堰,进行泥水分离。
澄清液通过池内得排水渠排除。
在排水完毕后,出水闸门关闭。
排泥系统:采用轨道式吸泥机,运行参数:建造一组厌氧池,采用推流式设计。
厌氧池尺寸:长40m ,宽15m ,横向分为两廊,则每道长度40m ,宽,高5m 。
运行参数:建造一组缺氧池,池中设搅拌装置。
缺氧池尺寸:长40m ,宽15m ,横向分为两廊,则每道长度40m ,宽,高5m 。
本设计采用推流曝气池,采用鼓风曝气系统。
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500003/m d BOD 污泥负荷率:5/()kgBOD kgMLSS d ⋅ 混合液污泥浓度:3333/mg L 污泥龄:11d 水力停留时间: 工艺参数:长:20m 宽:10m 总高: 有效水深:5m 实际停留时间:曝气池与厌氧池、缺氧池合建,进水均选用普通铸铁管,其中厌氧池出水进入对称式配水槽为曝气池的两组平行部分均匀布水。
出水系统采用倒虹吸是中央配水井,对二沉池进行布水。
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Q=500003/m d ,共两座,每座设计量:Q 0=25000 3/m d 表面负荷: q b 范围为— m 3/ ,取q= m 3/ 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 h 运行参数:沉淀池直径:D=44m 有效水深:h = 池总高度 H=6m 贮泥斗容积3240w V m = 出水系统:采用双边溢流堰,在边池沉淀完毕,出水闸门开启,污水通过溢流堰,进行泥水分离。
澄清液通过池内得排水渠排除。
在排水完毕后,出水闸门关闭。
排泥系统:采用周边传动轨道式吸泥机污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在对它们进行平面布置时,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和水力要求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它们的厂区内的平面布置应考虑:(1)布置应紧凑,以减少处理厂占地面积和连接管(沟道)的长度,并考虑人工操作的方便;(2)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连接沟管应简单、短捷,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3)在高程布置上,要充分利用地形,力求挖填土方量平衡;(4)使处理构筑物避开劣质地基;(5)考虑扩建的可能性,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6)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满足放工要求,一般间距要求5-10m,如有特殊要求构筑物其间距按有关规定执行。
(1)应设超越管线,当出现故障时,可直接排入水体。
(2)厂区内应还有给水管、生活水管、雨水管。
辅助建筑物:污水处理厂的辅助构筑物有泵房、鼓风机房、办公室、集中控制室、水质分析化验室、变电室、存储间,其建筑面积按具体安排而定,辅助建筑物之间往返间距应短而方便安全,变电所应设于耗电量的构筑物附近,化验室应原理机器间和污泥处理构筑物,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化验室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是的适当的距离,并应位于处理构筑物夏季主风向所在的上风向处。
在污水厂内主干道应尽量成环,方便运输。
主干宽6-10m 次要干道宽3-4m ,人行道宽曲率半径9m ,有30%以上的绿化。
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方便维护管理,污水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以按重力流考虑为宜,厂内高程布置的主要特点是先确定最大构筑物的地面标高,然后根据水力损失,通过水力计算,递推出前后构筑物的各项控制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