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播与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行为过程,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尤其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传播与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人类进行沟通是通过符号来表达含义的。
人类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来表达意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不管是言语符号,还是非言语符号,都与某一含义相联系。
因此,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对于我们实现积极有效的传播与沟通,提高传播与沟通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播与沟通符号含义关系
传播与沟通的一个基本组成就是符号。
没有符号,便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与沟通。
所谓符号,是一种代表人的思想、意愿的通用记号或标志。
任何有含义的东西都可以是符号。
它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记号或某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
它是人们借以传递信息的载体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
一般情况下,符号所对应的含义是具体的、统一的。
然而有时相同的符号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在接受者眼里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因此正确认识与理解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符号不等于含义,含义是通过符号来传送的
符号不等于含义。
在传播与沟通过程中,虽然表达的是含义,但只能通过自己熟悉的符号进行交流。
传播与沟通的目的不是在传送符号,而是在传达和交流含义。
也可以说人与人进行传播与沟通,是通过符号来传递含义的。
例如,当老师在学生所做的数学题后打“√”或“ⅹ”时,老师通过符号“√”或“ⅹ”向学生传达题做的对或错的意思表示。
在沟通过程中,如果没有符号,人们就无法传递含义,无法表达思想情感了。
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在特定情况下是具体的、统一的
一般而言,符号所表达的含义是一定的,这是人们能够进行正常传播与沟通的基础。
我们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不难发现一段视频,一幅图画,一段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是具体的、特定的。
例如,一段记载如何推销车辆保险的培训视频,它所传达的含义就是如何推销车辆保险;一段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就是告诉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一本菜谱,它所传达的就是如何做各种美味菜肴。
这时,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是确定的,人们也不会对此产生歧义。
所以,一定符号的特定含义,为人们进行正常的传播与沟通提供了前提,也为人们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沟通提供很好的保障。
在一场大型音乐
会上,当节目开始主持人做出肃静的手势时,原本嘈杂的现场,立刻变的鸦雀无声,这时主持人的“手势”这一符号与其含义是统一的。
又如,我人民解放军向日本鬼子阵地发起进攻吹响“冲锋号”时,“冲锋号”这一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也是确定的、统一的。
因此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要正确把握符号和含义的统一,准确运用相应符号,才能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三、符号与含义有时受各种因素制约、具有规范性
符号与含义受各种因素制约,有时具有规范性。
一定的符号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
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某些符号所产生的社会认同。
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着被大家承认的行为举止准则,在运用这些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年龄因素等等,一旦忽略某种符号所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
例如,在西方有些国家见面表示亲密行亲吻礼,而在我国如果也使用这一礼节,确是不适宜的,行不通的。
因此,为了准确地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人们就应当遵守社会约定,正确地认识它们,恰当地使用它们,而不能想当然地使用它们,更不能有意使用具有消极意义和攻击性的符号来进行正常的人际沟通。
四、符号的含义有时会呈现差异性与不对称关系
相同的符号,在不同人看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因为含义是属于个人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来的,是对某种事物反应的总和。
为了统一,人们通过学习行为来理解某些符号,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即使这样,因受社会、文化、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每个人的理解也是有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符号与含义以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甚至于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地点等,都会有着某种程度的不同。
就像不同的人看同一部《射雕英雄传》会有不同的郭靖;不同的人共同观看同一部电影《2012》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有的人观看影片后心情豁然开朗,认为从现在开始应该好好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而有的人观看影片后却使心情更加沮丧,无法从电影灾难中自拔。
这些都是人们对同一符号的不同的含义的理解。
在人际交往沟通过程中这种现象也是常见的。
比如同一种表情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微笑可以是幸福和喜悦的表示,也可以是友好的表示,有时甚至可以表达歉意。
又如将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圆圈,再伸直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这一手势在美国和英国经常使用,相当于英语中的“OK”,一般用来征求对方意见或回答对方所征求的话,表示“同意”、“赞扬”、“允诺”、“顺利”和“了不起”。
在中国,这个手势表示数目“0”或
“3”。
在法国,表示“零”和“一钱不值”。
在日本、南朝鲜、缅甸,表示“金钱”。
在菲律宾,表示“想得到钱”或“没有钱”。
在印度尼西亚,表示“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啥也干不了。
”。
在突尼斯,表示“无用”、“傻瓜”。
在希腊、独联体,这个手势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举止。
另外,有些国家用这一手势来表示“圆”、“洞”等。
因此使用符号的人不同也就导致了对同一符号的含义的不同理解。
这些例子说明了符号与含义的差异性及不对称性关系。
总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有赖于有效的人际沟通,有效的人际沟通有赖于正确而恰当地使用符号。
传播与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不对称的和互为规范的。
正确掌握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可以促进有效的人际沟通,提高交流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德海、周圣坤编著.传播与沟通.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熊源伟,余明阳编著.人际传播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3.郭庆光著.传播与沟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甘华鸣、李湘华著.沟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5.曾士强,刘君政,人际关系与沟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6.
6.余世维.有效沟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王德海.发展传播学.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