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出塞
说完后有的战士禁不住流下热泪,有的战士 冲出帐外,在月光下仰头长叹…… 王昌龄看到此情此景也不禁热泪纵横, 他想起了飞将军李广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 故事。心里产生了一个愿望:如果能有位像 李广一样的猛将来带兵守边关,敌人一定会 被打的落花流水,狼狈逃窜,再不敢妄想越 过阴山,这样战争就结束了,战士们就可以 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过着幸福的生活了。 想到此处,诗人提笔写下了:
智谋超群。与匈奴 交战七十多次,百 战百胜,匈奴称他 “飞将军”。
五、体会诗情
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久 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 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 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 心愿。
拓展延伸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
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拓展延伸
从军行(其二)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拓展延伸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谢 谢!
大诗人王昌龄再次来到边塞,这一晚, 他久久不能入睡。来到帐外,望着苍茫的夜 色笼罩着的边关,一弯新月在天边发出微弱 的光芒,几堆篝火在草地上熊熊燃烧,阴暗 寒冷的军帐中,战士们有的手扶战刀默默无 语,有的低头沉思,唉声叹气。他们是多么 思念家乡,多么思念亲人呀!一个战士打破 了沉默:“弟兄们,这战争连年不断,我们 还能活着回到家乡吗?”战士们个个摇头叹 息说:“万里迢迢来守边关,谁还能奢望回 家,我们早晚都会战死沙场。”
三、读《出塞》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读《出塞》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品《出塞》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
塞
(唐) 王昌龄
一、解诗题
塞:关塞,边关 出塞:到边关去戍 守边疆。
二、识诗人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 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王昌龄的 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擅长 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 为“诗家天子”。他的诗在《全唐诗》 中存有180首,绝句便占了80首。
写作背景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万里长征人未还
• 想一想,“未”字还能换成 什么字?
• 把“未”字换成这些字读 一读,体会“未”字背后 的内容。
万里长征人未还
• 长亭外,白发苍苍的父母:( )未还 • 楼台上,孤苦无助的妻子:( )未还 • 学堂里,无依无靠的儿女:( )未还
资料
•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征战沙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痛苦、灾难,悲伤,分离……
所以王昌龄高声疾呼: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将军
西汉著名军事
将领,他英勇善战、